强胜集团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企业文化手册”的讨论正陷入僵局。
“使命、愿景、价值观……”新来的品牌总监指着投影仪上的ppt,“这些词员工们都听腻了。我们需要更落地的表达。”
参会的中层们面面相觑。墙上挂着的“诚信、创新、共赢”六个大字,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端正,也格外空洞。
强子一直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忽然,他站起身:“会议暂停。所有人,带上纸笔,跟我走。”
半小时后,集团大楼前停着一辆大巴车。强子第一个上车,对着疑惑的众人说:
“我们去看看,强胜的文化到底在哪里。”
第一站是十年前租下的那个旧厂房。如今这里已经改造成了“强胜创业纪念馆”,但保留了最初那条生产线。
“都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站在这儿是什么时候吗?”强子抚摸着有些掉漆的机器。
生产总监老李走到一台冲床前:“我在这儿站了五年。每天八小时,重复同一个动作。但就是这些重复,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精度’。”
他在纸上写下两个字:匠心。
第二站是创业初期那个简陋的宿舍楼。如今这里住着实习的技校学生,但强子特意让管理员打开了保留原样的301房间——八人间的上下铺,墙上还贴着当年的生产计划表。
销售总监阿梅指着窗边下铺:“我就睡这儿。每天下班后,大家挤在这儿讨论客户需求,经常吵到半夜。”
她在纸上写下一行字:客户需求就是最高指令。
车子继续前行,停在了一座雪山脚下。这是当年为寻找原材料遇险的地方,如今立着一块简单的石碑,刻着“强胜之路”。
胖子望着雪山,缓缓写下:生死与共,不离不弃。
最后一站是集团总部大楼前的广场。三年前,就是在这里,他们举行了对抗行业巨头的誓师大会。
法务总监指着广场中央的旗杆:“那天,我们在这下面发誓,绝不向不正当竞争低头。”
他郑重地写下:守住底线,才能走得更远。
夕阳西下,大巴车返回集团总部。每个人手中的纸都写满了字,但不是那些华丽的辞藻,而是一个个具体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瞬间。
第二天,企业文化手册的初稿被彻底推翻。
新版本的第一页,是一张泛黄的照片——强子、胖子、阿梅和其他几个创业伙伴,挤在旧厂房门口,对着镜头笑得见牙不见眼。照片下面只有一行小字:
“这里记录着我们走过的每一步。”
手册里没有晦涩的理论,只有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从第一次被客户拒之门外,到第一个百万订单;从发不出工资的焦虑,到上市钟声敲响的喜悦。每一个故事后面,都附着一张老照片和当事人的亲笔签名。
最特别的是手册的最后一页——留白。上面写着:“你的故事,正在书写。”
手册发放的那天,强子在每本的扉页上都写了一句话:
“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记忆。”
一个月后,强胜大学的“匠心楼”里竖起了一面“文化墙”。墙上没有规章制度,只有员工们自发贴上的照片和留言。
有一张新贴的照片格外醒目:几个年轻员工围着一台老机器,听老师傅讲解它的历史。照片下面的留言写着:
“昨天,我们听懂了机器的语言。今天,我们要让机器听懂我们的梦想。”
强子站在文化墙前,久久不语。他知道,强胜终于找到了它的魂——那不是任何管理理论能够概括的,而是一群普通人,用汗水和青春共同酿造的,最朴素也最动人的信念。
喜欢螺丝人生梦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螺丝人生梦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