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桐将手中尚未拆封的军械图纸轻轻移开,露出底下那份《各州仓廪存粮细目》。政事堂内烛火微晃,映得纸页边缘泛出淡淡黄晕。她翻开第一页,目光落在北方三州的记录上——去岁旱情未解,仓中存粮不足往年的四成,而春赋征缴令仍在按例拟定。
她合上册子,提笔写下一道手令:召户部尚书申时入议,工部与太医院主官同至。
一个时辰后,三人已在偏厅落座。苏桐未居主位,只坐于侧案之后,面前摊开三份文书。她先启户部:“今岁北地无收,百姓掘草根为食,若再征全税,恐激起民变。我拟蠲免五州赋税一年,另缓征其余七州半税,你以为如何?”
户部尚书眉头紧锁:“减税易行,可国库军饷、俸禄皆有定额,若短少,恐难周转。”
“冗官空饷者三十七人,宫中月例银超支两万两。”苏桐翻开财政总册,“这两项裁省,足抵减免赋税之失。且北境屯田已见成效,今秋有望增产三成,短期让利,长远增收,岂非良策?”
工部主官低声道:“水利一事,我也忧心。黄河故道年久失修,去年已有决口两处,若不及时疏浚,来年汛期必酿大患。只是工程浩大,需银八十万两,一时难以筹措。”
“从宫廷修缮款中拨出三十万,禁军冬衣采买暂缓,腾出二十万。”苏桐语气平稳,“另设‘以工代赈’之法,招募灾民修渠,每日发粮一升、钱十文,既治水患,又活饥民。这笔账,我已经算过三遍。”
太医院主官叹气:“药材紧缺是实情。南方疫病初平,库存未补,若要在各县设惠民医馆,怕是连基本汤药都凑不齐。”
“药材可分批运,医馆可分期建。”苏桐取出一张布告底稿,“先在京畿五县试行,每馆配两名太医弟子,带本地郎中一同施诊。所需药材,由太医院统调,优先供给。等秋收之后,再向其余各州推广。”
三人默然片刻,终皆点头。
午后未时,玄烨宸亲至政事堂。他见苏桐正执朱笔在舆图上圈点,便驻足未语。直到她抬头行礼,才开口问道:“新政已定?”
“三道政令草拟完毕,请陛下御览。”她递上文书,《蠲免灾地赋税诏》《兴修河渠令》《惠民医馆设立试行办法》,字迹清峻,条陈分明。
玄烨宸逐一翻阅,面色渐和。待看到“以工代赈”四字,轻声道:“你把百姓的命,看得比银子重。”
“银子能再赚,命失难回。”苏桐静立一旁,“朝廷若只顾库银充盈,不顾民间疾苦,那这江山,不过是沙上之塔。”
皇帝沉默良久,提起玉玺,在三道诏书上依次盖下印文。“准奏。即日下发各州府,加急传驿,不得延误。”
内侍捧着封缄好的诏书退出大殿时,天色已近黄昏。
苏桐转身命人取来木牌数块,亲自拟写政令摘要。文字不用典,不饰辞,只写明“某州免税”“某县将修渠”“某地设医馆”。她特意叮嘱:“牌子立于城门口、集市边,字要大,纸要厚,风雨不侵。”
又召太医院派出医师队,明日一早赴郊县义诊。随行携带印制的布告,每发放一份,便讲解一句:“这是朝廷新令,不是空话。”
她还下令,允许民间报房抄录政令全文刊发,不限内容,不追言论。有官员劝阻,说恐生妄议,她只答一句:“民声若堵,终将溃堤;不如开渠引流,反得清明。”
夜风穿堂,吹动案头纸页。苏桐仍坐在灯下,翻看一份刚送来的密报:南方疫区已有好转,但仍有村落缺药。她提笔批道:“调陈皮、茯苓各五百斤,速送徽州十村,由里正登记分发,不得经手县吏。”
正欲放下笔,忽听外间脚步声急促。陈昭推门而入,低声禀报:“京中几家报房已连夜排版,明日清晨便可出刊。街头已有百姓议论,说朝廷这次是真要减税了。”
苏桐点头,未多言。
她起身走到墙边,手指缓缓划过舆图上的黄河故道,又停在北方旱区。那里山峦起伏,土地干裂,曾有无数双眼睛仰头盼雨。
如今,终于有人低头看他们了。
她回到案前,翻开新的奏章,是工部呈报的河工预算明细。她逐条审阅,遇不合理处便批注修改。烛火跳了一下,影子投在墙上,像一座不动的山。
外面传来更鼓声,三更将尽。
一名小吏捧着最后一份公文进来,请她在发往岭南的医馆选址单上签字。她接过笔,略一凝视,圈定了三个偏远山村。
“为什么选这里?”小吏忍不住问。
“因为最远的地方,最需要光。”她将笔搁下,墨迹未干。
此时,第一缕晨光正悄悄爬上政事堂的屋檐。宫门外,传驿快马已整装待发,马蹄铁扣在青石上,发出清脆声响。
马背上,三只木匣牢牢捆扎,分别写着:
“户部急令——灾地免税诏”
“工部令——黄河疏浚章程”
“太医院令——惠民医馆试行条规”
驭手扬鞭,马蹄奔腾而出。
城中早市刚刚开启,卖浆人挑起担子,孩童追逐着跑过街口。一家报房门前,学徒正将 freshly printed 的政令贴上公告板,围观的人群渐渐聚拢。
有人念出声来:“自即日起,永昌等五州免除本年田赋……”
人群一阵骚动。
“真的免了吗?”
“朝廷这次……是动真格的?”
而在宫中,苏桐端坐于案前,指尖抚过那本《各州仓廪存粮细目》。她翻开最后一页,上面记着一句话:
“百姓不怕官府做事,只怕官府不做实事。”
喜欢凤途冰魄:逆袭女帝传奇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凤途冰魄:逆袭女帝传奇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