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沙盒”在月球背面的“零号站点”内,如同一个孕育着无限可能与无限危险的母体,悄无声息地运行着,产出着足以颠覆认知的数据与理论。然而,这些成果被严格封锁在物理隔绝的牢笼中,距离实际应用,还隔着深不见底的技术鸿沟和无法估量的风险。
万里很清楚,在真正掌握安全撬动宇宙规则的“杠杆”之前,人类文明需要更直接、更立竿见影的力量,来应对可能不期而至的下一波“清理”。仅仅依靠“鸾鸟”和牺牲的“轩辕”留下的技术遗产,远远不够。防御性的“静默基石”计划,也需要具备在关键时刻能够“亮剑”的锋利刃锋。
于是,在“静默基石”的庞大框架下,另一项绝密计划,在万里的主导下,以丝毫不逊于“元”沙盒的优先级,悄然启动。它的代号,充满了隐匿与致命的双重意味——“幽灵舰队”。
“我们不能总是等到敌人打到家门口,再用‘轩辕’那样的方式去玉石俱焚。”在“南天门”核心会议上,万里指着星图,语气冷峻,“我们需要一支能够主动前出、在太阳系边缘,甚至在奥尔特云之外,就能拦截、迟滞、甚至消灭威胁的力量。这支力量,必须足够隐蔽,足够灵活,足够……致命。”
“但大规模舰队的建造、集结、调动,产生的能量信号和物质流动,几乎不可能完全隐藏。”负责太空防卫的龙战天将军提出了最现实的困难,“之前的‘鸾鸟’演练,虽然震撼,但也几乎是在刀尖上跳舞,利用了信息差和技术代差进行威慑。真正的舰队行动,很难复制这种隐蔽性。”
“所以,它们不能是传统的‘舰队’。”万里调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设计蓝图。出现在众人眼前的,并非威武雄壮的巨大星舰,而是一些形态各异、甚至有些“怪异”的造物。
有通体漆黑、形状不规则、仿佛宇宙背景中一块偶然碎裂的岩石的“暗礁”级狙击平台;有能够像水母一样在虚空中舒张收缩、利用生物拟态和能量吸收材料完美隐身的“幻影”级侦察舰;有体型细小如尘埃、却能通过群体协同释放出足以撕裂小型星舰的电磁脉冲的“蜂群”级攻击单元;甚至还有利用“元”沙盒初步研究成果、尝试局部扭曲光线和引力场、制造大规模光学和海市蜃楼式欺骗的“蜃楼”级电子战舰……
“它们不是舰队,它们是‘现象’。”万里的解释让所有人感到一种寒意与震撼并存的新奇,“它们将分散建造,分散部署,利用小行星带、奥尔特云的彗星群、甚至气态巨行星的辐射带作为天然掩护。平时,它们处于绝对静默状态,能量信号降到最低,与背景环境融为一体。”
“当威胁被‘静默基石’的预警网络捕捉到时,”万里继续阐述作战构想,“这些分散的‘现象’将被激活,它们不会集结成传统的阵型,而是会像宇宙本身在发怒——一块‘偶然’漂移到敌人航线上的‘暗礁’突然露出狰狞的炮口;一片‘无害’的星云骤然释放出致命的能量风暴;无数‘宇宙尘埃’瞬间聚合成毁灭的洪流……攻击来自四面八方,毫无征兆,攻击结束后又迅速消散,重归寂静。让敌人至死,都搞不清攻击来自何种‘武器’,来自哪个‘文明’。”
“这将是一场……基于规则和环境的,‘非对称’战争。”秦宇将军缓缓说道,眼中精光闪烁。他瞬间明白了这种战术的可怕之处,它放弃了正面抗衡,转而利用信息差和环境优势,进行最彻底的游击和偷袭。
“正是。”万里点头,“‘幽灵舰队’的核心,不是舰船本身的火力有多强,而是其极致的隐蔽性、欺骗性,以及发起攻击的突然性和不可追溯性。我们要让任何闯入太阳系的恶意窥探者,感觉不是在和一个文明作战,而是在与整个充满敌意的、诡异的宇宙环境为敌。”
计划被批准,资源再次被高效调动。
建造地点,被分散到了极致。木星卫星背后阴影处的秘密船坞,土星环冰粒中的微型工厂,柯伊伯带冰冻天体内部开凿的洞穴……人类文明的工业触角,以前所未有的隐蔽方式,向着太阳系的边缘蔓延。
这些“幽灵”单位的生产,大量运用了从“先行者核心”中解析出的自动化制造技术和新材料工艺。许多单位甚至不需要人类船员,由高度智能化的AI核心控制,或者直接由远在“昆仑”的“火种”意识进行远程遥控(通过极其隐蔽的、非定域的量子纠缠信道)。
万里亲自审核每一型“幽灵”单位的设计方案,尤其关注其隐蔽性能和攻击后的“消散”机制。他要求,任何“幽灵”单位在完成单次或数次攻击任务后,都必须具备自毁或彻底化整为零、回归环境背景的能力,绝不能留下任何可供分析的实物残骸。
与此同时,“静默基石”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深空预警网” 也在加速部署。
更多功能各异、体积更小、隐蔽性更强的探测器被发射出去。它们有的伪装成自然的星际尘埃,有的附着在路过的彗星上,有的甚至被“投放”进太阳风,依靠恒星辐射压力进行漂流。它们构成了一个稀疏但覆盖范围极广的、专注于监听引力异常、超光速跃迁涟漪以及异常高能粒子流的监测网络。这个网络,将成为“幽灵舰队”的眼睛和耳朵。
数月后,太阳系,奥尔特云外侧边缘。
这里已是太阳引力影响的极端边界,光线昏暗,寒冷死寂,只有偶尔路过的彗星带来一丝动态。一块直径不过十几公里、外表毫不起眼的暗色冰岩,正沿着一条漫长的轨道缓缓绕行。
突然,这块“冰岩”内部,一个极其微弱的信号被激活。它接收到了来自数光年外、“深空预警网”一个节点传来的、经过多重加密和跳转的警报。
警报信息很简单:检测到一次极其微弱、但特征明确的超光速跃迁能量残留,坐标指向奥尔特云外侧某处,与已知的任何人类或自然现象均不匹配。威胁等级:待评估。
“冰岩”内部,复杂的机构开始以近乎无声的方式运转。它的表层,一些看似天然的裂隙微微张开,露出了内部精密的光学传感阵列和引力波探测器,如同沉睡的野兽悄然睁开了眼睛,锁定了警报传来的方向。
它,正是一艘“幻影”级侦察舰。
它没有启动引擎,而是利用自身携带的微型引力调整装置,极其缓慢地、不产生任何明显能量辐射地,改变着自己的轨道和姿态,如同一片被恒星风自然吹动的碎片,朝着目标区域“飘”去。
几天后,它抵达了目标空域。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与“伏羲”庞大的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令人不安。
那片空域的时空结构,残留着一种非自然的、带着某种“格式化”特征的修复痕迹,就像是……一个被精心清理过的“伤口”。没有物质残留,没有能量辐射,只有引力背景中那一丝若有若无的、不和谐的“褶皱”。
这痕迹太轻微,太隐蔽,若非“幽灵”侦察舰携带了专门针对此类现象优化的传感器,几乎不可能被发现。
“‘收割者’……”万里在“南天门”主控中心,看着“幻影”传回的、经过延迟和分析的数据,喃喃自语。他的推测被印证了。那艘被“轩辕”换掉的母舰,并非孤例。而且,它们显然具备某种……清理战场、消除痕迹的能力,甚至可能……在进行某种侦察。
这次发现的,只是一个被清理过的“脚印”。那么,留下脚印的“主体”,现在在哪里?是已经离开,还是……依旧潜伏在太阳系之外的黑暗中,静静地观察?
“命令所有‘幽灵’单位,进入最高警戒状态。‘深空预警网’监测灵敏度提升至极限。”万里下达指令,语气凝重,“另外,通知‘零号站点’,我需要他们加快对‘规则诱导涌现’中,关于‘信息痕迹抹除’相关现象的研究进度。”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与“收割者”的下一次接触,不会太远了。而下一次,可能就不再是试探性的先遣队了。
“幽灵舰队”这把刚刚铸就的、隐匿于黑暗中的利刃,或许很快,就要迎来首次染血的机会。
而这一次,人类文明,必须赢。
喜欢我的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的南天门计划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