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外那惊天动地的一幕,其后续影响远超所有人的预料。
百官们彻夜未眠。
有人是吓的,一闭上眼,就是那面百年古墙轰然倒塌,皇帝站在废墟中,身形不动如山,手臂上纤尘不染的画面。
那不是人的力量,那是神魔之威。
有人是惊的,脑子里反复回响着红夷炮弹撞在新墙上那沉闷的巨响,以及那仅仅一尺深的弹坑。
大明的边关要塞,若都换成这等神物,后金的铁骑还算什么?
更多的人,则是陷入了一种混杂着恐惧与狂热的亢奋之中。
他们意识到,一个他们完全无法理解,也无力抗拒的全新时代,正以一种粗暴的、不容置疑的方式,碾压而来。
次日早朝,气氛诡异得可怕。
太和殿内落针可闻,文武百官垂首而立,没人敢抬头直视龙椅上那个平静的身影。
就在这死寂之中,一个身影颤巍巍地从文官队列中走出。
是老御史王思任。
他今日没有像往常一样手持笏板,而是由两个小太监吃力地抬着一卷长长的,用黄绫包裹的卷轴。
当卷轴在御前被缓缓展开,露出里面用鲜血写就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时,整个朝堂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万言血书!
这位老御史,又在搞什么名堂?
然而,当王承恩颤抖着声音,开始宣读血书的内容时,所有人都懵了。
没有劝谏,没有死谏,通篇都是前所未有的,堪称露骨的歌功颂德。
血书从盘古开天辟地写起,论证了圣人治世的最高境界,便是化天地伟力为己用,塑凡尘俗物为不朽。
“……陛下昨日,以旧墙之毁,证新墙之固。此非炫其武,乃是向天下苍生示警,示爱,示道也!”
王思任的声音,此刻带着一种哭腔,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警者,警醒我等固步自封之辈,祖宗之法,若不能庇护万民,便与那废墟残垣无异!”
“爱者,爱护我大明亿兆子民,以这万年不朽之圣灰,筑起永世太平之基业!道者,更是彰显了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无上圣道啊!”
他猛地转向百官,老泪纵横。
“诸公!我等饱读圣贤之书,所为何事?不就是为了辅佐君王,安邦定国吗?”
“可我等往日,或空谈心性,或勾心斗角,于国何益?于民何益?”
“反观陛下,不言一语,却亲授圣灰之法,亲演铁轨之利,此等神技,远胜千言万语!此乃天授之学,是上天赐予我大明的无上瑰宝!”
说到这里,王思任猛地跪倒在地,对着朱由检重重磕下头去,声泪俱下。
“老臣恳请陛下,将此等天授之学,编撰成书,颁行天下!”
“若此等神技,只存于陛下心中,或只掌握于工部少数人之手,万一……万一有失,那将是我大明,乃至天下万世,无可挽回的损失啊!”
“请陛下着书立说,开万世之太平!”
话音落下,整个大殿陷入了更深的寂静。
百官们看着跪在地上的王思任,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他们终于明白这老狐狸想干什么了。
他不是在拍马屁,他是在试图“解释”皇帝,将皇帝那些无法理解的行为,纳入到一个他们能够理解,并且能够从中分一杯羹的体系里来。
皇帝那些鬼神莫测的知识,如果能变成书,变成可以学习的东西……那背后代表的,将是何等恐怖的权力与利益!
一瞬间,数十名反应过来的官员,也跟着跪了下去。
“臣等附议!请陛下着书立说,开万世太平!”
朱由检面无表情地看着下方跪倒的一片。
【群体性正面情绪引导,舆论维稳方案。分析中……】
【目标:将技术知识标准化、文本化,是最高效的传播和迭代方式。】
【结论:该请求符合系统长期优化目标。】
【方案通过。】
“准奏。”
两个字,如同天宪。
王思任激动得浑身一颤,差点晕过去。
朱由检的目光,落在了工部尚书宋应星身上。
“宋应星。”
“臣在!”宋应星立刻出列,他的心脏因为激动而剧烈跳动。
“命你为总编纂官,即刻于文渊阁成立《天工开物》编撰馆,朕,口述其纲,尔等,笔录成书。”
宋应星猛地抬头,眼中全是不可思议。
陛下……要亲自口述?
更让他震惊的是书名。
《天工开物》,这正是他自己多年心血所着,却因不合时宜而被压下的书名。
陛下竟然知道,并且要亲自为它续写!
“臣……臣遵旨!臣,万死不辞!”宋应星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哽咽。
“另择数吏十二人,翰林学士十二人,入馆协同。”朱由检补充道。
这道命令,让那些传统文官心里稍稍舒服了一点。
还好,编书这种事,没把他们翰林院彻底撇开。
然而,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编撰馆成立的当天,朱由检便召集了所有相关人员。
他没有讲任何大道理,直接开始口述。
“《天工开物·贰》,卷一,营造篇。第一章,圣灰。化学式:cao、Sio2、Al2o3……配比……”
一连串闻所未闻的符号和词汇,从皇帝口中平淡地吐出,负责记录的数吏们奋笔疾书,他们虽然不懂,但能凭借算学基础,勉强记下一些数字,但其他的词,他们实在是猜不出来了,不知该如何下笔。
那十二位翰林学士,则彻底傻了眼。
他们手中的毛笔,沾满了墨,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什么叫“化学式”?“三氧化二铝”又是什么东西?
他们感觉自己像是一群误入仙境的凡人,连仙人说的话都听不懂。
三天后,新书的目录初稿,被王承恩张贴在了编撰馆外。
《天工开物·贰》
卷一,营造篇:圣灰烧制工艺流程图、钢筋圣灰结构力学模型、标准化预制件设计……
卷二,格物篇:高炉炼钢技术详解、焦炭炼制法、基础杠杆原理与滑轮应用……
卷三,军武篇:新军三段击战术标准操典、燧发枪结构图纸、红夷炮弹道学初探……
卷四,经世篇:《官员效能核算表》标准范本、KpI指标设定原则、财政预算数据化管理导论……
卷五,算学篇:基础代数、平面几何、微积分入门……
当这份目录传出去后,整个京城的读书人阶层,彻底炸了锅。
翰林院和国子监里,那些自诩为圣人门徒的老学究们,气得浑身发抖。
“荒唐!简直是荒唐透顶!”
国子监祭酒李明瑞,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儒,在自己的堂上,将一份抄录的目录狠狠摔在地上。
“工匠之术!兵痞之法!商贾之利!这……这些东西,怎么能称之为书?怎么能和圣人经典相提并论?”
“这是以术乱道!长此以往,人心将不古,道统将不存啊!”
一时间,无数弹劾的奏章,雪片般飞向紫禁城。
核心论点只有一个:此书若成,将动摇儒家千年之根本,是祸国殃民的妖书。
朝堂之上,再次形成了诡异的对峙。
以国子监和部分礼部、翰林院官员为首的道统守护者,与以工部、户部等实干派和新晋数吏为代表的新学拥护者,泾渭分明。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王思任又站了出来。
他环视着那些义愤填膺的同僚,脸上露出一丝悲悯。
“诸位,老夫只问一句,《大学》之道,开篇为何?”
李明瑞想也不想,傲然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说得好!”王思任抚掌大笑,“那老夫再问你,何为格物?何为致知?”
“格尽天下之物,而致其知也!”李明瑞答得理直气壮。
“哈哈哈哈!”王思任的笑声在大殿中回荡,“说得好一个格尽天下之物!”
“那你告诉老夫,你格过圣灰吗?你可知其为何坚不可摧?你格过铁轨吗?你可知其为何能十倍运力?”
李明瑞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支吾着说不出话。
王思任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
“尔等空谈格物,却连身边之物都一无所知!尔等日日高呼治国平天下,却于国库空虚、流民遍地束手无策!”
他伸手一指那份目录,声音慷慨激昂。
“陛下,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无上典范!陛下格了土石,便有了圣灰!陛下格了钢铁,便有了铁轨!”
“陛下将这致知的成果,编撰成书,让万民有屋住、有饭吃、有路走,这,才是真正的治国平天下!”
“此书,非工匠之书,乃是真正的圣王实学之书!是格物致知的无上宝典!”
“尔等抱残守缺,将祖宗的微言大义,曲解为迂腐的空谈,才是真正的以术乱道,祸国殃民!”
一番话,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砸在那些老儒的心口上。
他们被驳斥得体无完肤,哑口无言。
朱由检冷漠地看着这一切。
【辩论已结束。】
【反对派逻辑链崩溃,社会舆论风险降低。】
他打断了还想继续发挥的王思任。
“传旨。”
整个大殿瞬间安静。
“《天工开物·贰》,由内阁与司礼监共同刊印,着令工部新建十座雕版印刷坊,一月之内,首印十万册,发行天下。”
十万册!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但这还没完。
“自即日起,所有数据专员、京师建设兵团技术员、以及六部所有司局级以下官吏,每年考评,增设天工开物一科。”
“其掌握程度,直接与KpI绩效、俸禄、升迁挂钩。”
此言一出,全场死寂。
皇帝这道旨意,就是从“利”上,对他们进行了釜底抽薪的绝杀。
你可以不认同,可以继续骂它是妖书。
但你的饭碗,你的前程,你的荣华富贵,从此与它深度绑定。
那些刚刚还义愤填膺的老学究们,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们知道,道统之争,在这一刻,已经彻底输了。
就在《天工开物·贰》的雕版还在紧张制作,京城悄然掀起一股学习勾股定理和石灰配比的诡异热潮时,朱由检在一次只有寥寥数人的内阁会议上,平静地宣布了下一步计划。
“经计算,仅依靠现有官僚体系转化学习,效率过低。系统优化需建立全新的人才输入管道。”
“在科举之外,另开工科一途,为帝国,直接选拔技术官僚。”
消息传出,天下士林,一片哗然。
喜欢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