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数据总局,中央机房。
这里是紫禁城内最戒备森严的所在,甚至超过了皇帝的寝宫。
没有窗户,只有冰冷的圣灰墙壁与钢铁支架,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黄铜混合的独特气味。
机房的核心,安放着一台足以让任何时代的人都为之疯狂的巨物——乾坤仪。
它占据了整个大殿,高达三丈,由数以万计的黄铜齿轮、银质杠杆和复杂的传动轴构成。
无数根探针悬停在一条条长长的穿孔纸带上方,随着下方水力驱动装置提供的稳定动力,整台机器发出一种富有韵律的低沉轰鸣。
茅胤京站在乾坤仪的操作台前,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他身后,数十名从全国精挑细选出的最优等数吏,正紧张地将一箱箱的穿孔纸带送入机器的进料口。
这些纸带,是帝国物理重启完成后,数据总局耗费数月,对全国进行首次普查所得来的最原始数据。
每一寸土地的肥沃度、每一个县的历年平均降雨量、每一类作物的亩产量、每一个家庭的劳动力数量……整个大明帝国的农业基础,都被转化成了这些纸带上一个个不起眼的小孔。
“陛下指令已到。”一名宦官捧着电报译文,恭敬地递给茅胤京。
茅胤京展开译文,“启动农业数据深度分析。目标:识别效率瓶颈,最大化粮食产出与劳动力利用率。”
“执行。”茅胤京的声音有些干涩。
他走到主控台,按照流程图的指示,合上了一个巨大的黄铜闸门。
“嗡!”乾坤仪的轰鸣声陡然增大,无数齿轮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啮合、旋转、分离。
探针如雨点般落下,读取着纸带上的信息。
大殿两侧的墙壁上,一排排的机械计数器开始疯狂跳动,发出清脆的“咔哒”声。
茅胤京和所有数吏都屏住了呼吸,敬畏地看着眼前这台超越时代的造物。
他们知道,自己正在见证历史。
一个时辰后,机器的运转速度缓缓降低。
在出料口,一份由厚重纸张打印出的报告,被缓缓吐出。
纸张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表格、曲线图和冰冷的数字。
茅胤京捧起这份滚烫的报告,仅仅扫了一眼,他的脸色就变得煞白。
报告的第一部分,是全国土地产出效率图,大片的国土被标记为深红色,代表着产出严重低下。
报告的第二部分,是劳动力利用率分析。
这份报告被送到了朱由检的手上,他只是拿着扫了一眼,就拿起开始笔批注。
【原因分析:管理模式落后,占总原因73.5%;耕作技术落后,占总原因19.2%;天灾等不可抗力,占总原因7.3%。】
【全国农业劳动力冗余率:41.8%。】
这份批注连着一个命令又被送回来茅胤京的手里。
“冗余。”
皇帝用这个词来形容大明数以千万计的农民。
茅胤京看到了更深层的解释。
【冗余原因分析:大量劳动力被束缚于低效、高强度、低回报的耕作模式中。
【数据模型显示,存在大规模的隐性失业现象。】
【关联数据节点: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佃农与地主之间的资源交换模型存在严重剥削算法。】
“剥削算法……”茅胤京喃喃自语,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
皇帝的用词,总是如此精准而又令人不寒而栗,他将延续了千百年的士绅囤地、佃农受苦的社会现象,定义为一个错误的、需要被修正的算法。
就在这时,格物院院士徐承墨快步走了进来,他手中同样拿着一份报告。
“茅大人,陛下指令,将此数据输入乾坤仪进行交叉分析。”
徐承墨递上的,是耶稣会士汤若望等人翻译整理的西方农学知识,包括了欧洲改良版的三圃制、更有效率的轮作方法,以及各种新式农具的草图。
“立刻执行。”茅胤京不敢怠慢。
新的数据被迅速转化为穿孔纸带,送入乾坤仪。
这一次,运算时间更短,很快,一份全新的、被命名为《大明农业优化第一阶段执行方案》的报告被打印出来。
乾坤仪将西方的农学数据,并结合大明自身的土壤、气候、劳动力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运算,最终形成了一套最适合大明本土的数据结论。
两份报告被同时呈递到朱由检的御书房。
朱由检的目光扫过数据,没有任何波动,一切都在他的系统预料之中。
【系统分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核心,是土地所有权与劳动力使用权的错配。】
【初步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升级,展示更高生产力模型,为后续的结构性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他拿起朱笔,在报告上写下指令。
1. 依方案,由西山兵工厂批量生产改良型农具、播种机。
“2. 整合耶稣会数据库,启动高产作物(土豆、玉米)本土化育种项目。”
“3. 抽调南方建设兵团一万人,于京畿开辟皇家实验田,进行标准化种植。”
“4. 数据实时上传,建立对照模型。”
命令通过电报系统,迅速传达到各个部门。
半个月后,京畿南苑。
这里曾是皇家狩猎的园林,如今被改造成了巨大的实验田。
从南方叛乱中收编的降兵,如今是南方建设兵团的士兵,正列着整齐的方队,在田间进行着前所未见的耕作。
他们使用的,是西山兵工厂刚刚生产出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新式农具。
他们的每一个动作,从播种的间距到浇水的份量,都由一名格物院派来的技术员严格监督。
田埂上,每隔百步就有一个观测站,实时记录着作物的生长数据,并通过新架设的电报线,直接传回帝国数据总局。
这些曾经的骄兵悍将,第一次发现,原来种地,可以像打仗一样,需要纪律、需要配合、需要精确到每一个细节。
秋收时节,结果震惊了所有人。
皇家实验田的粮食亩产,比周边使用传统方法耕作的民田,高出了整整七成!
这个数据,由乾坤仪精确计算并确认,不存在任何误差。
首次试点,取得了显着的成功。
然而,当朝廷试图将这套新农技向民间推广时,却遭遇了巨大的阻力。
技术员们带着新农具和优良种子下乡,得到的却是农民们怀疑和戒备的眼神。
“祖祖辈辈都这么种的,没听说过换个犁就能多打这么多粮食。”
“这洋人的种子,会不会伤地脉?种一年,后面十年都颗粒无收怎么办?”
更深层次的阻力,来自地方士绅。
他们通过乡约、族规,或明或暗地抵制新农技的推广,因为他们很清楚,一旦农民掌握了高效的耕作技术,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就会减弱,他们对土地的绝对控制权,就会受到挑战。
各种反馈数据汇集到朱由检这里。
他的系统界面上,一张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图正在形成。
图中,新农技推广这个数据流,在抵达乡镇一级时,被无数个标记为“士绅利益”的红色节点阻断、干扰。
【数据分析:传统观念与士绅利益集团,是阻碍系统效率提升的高权重非理性数据。】
【方案评估:1. 数据清洗(舆论引导、教育)。效率:低。耗时:长。2. 强制校准(物理干预)。效率:高。耗时:短。】
【结论:方案二为最优解,执行。】
“传令雷鹰。”
王承恩领命去传唤雷鹰,不出一炷香,雷鹰便出现在殿内。
朱由检直接下达命令,“部署农政工作队,由锦衣卫和技术员组成。携带新型农具和种子,深入乡村。宣传新农耕技术,监控推广情况。”
“凡有物理阻挠者,记录其数据,上报。”
雷鹰领命而去。
他明白皇帝话语里的潜台词,物理阻挠者,将会面临物理清除。
在朱由检的系统深处,一条全新的警报被触发,并以最高优先级标记。
【检测到农业生产力提升数据与传统土地结构数据存在严重冲突。】
【标记为“高风险结构性问题”。】
【系统优化进程,即将进入冲突阶段。】
喜欢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