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的指尖悬在鼠标上,屏幕上那行以“xxxxxxx”结尾的发件人地址,像一个烙印,散发着灼热的权威感。
邮件正文被格式化地分为几个部分,措辞官方而严谨,每一个字都透着不容置喙的正式。
【经研究决定,拟邀请贵方创始人林夏女士,作为社会代表,加入我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试点方案”联合起草小组。】
李曼和王磊凑了过来,一字一句地读着,脸上是难以抑制的狂喜。
进入起草小组,这已经不是旁听或建议,而是真正拥有了执笔的资格!
但林夏的目光,却落在了附件清单上。
【为确保起草小组的专业性与权威性,请于三日内提交以下材料:一、贵方组织背景及合法注册证明;二、核心成员(林夏、李曼、王磊)无犯罪记录证明;三、贵方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
办公室里刚刚升腾起来的热烈气氛,瞬间冷却。
李曼的笑容僵在脸上,随即化为一声苦笑:“组织背景?我们就是个草台班子,连正经的公司都没注册全。财务审计?我们最大的开销就是服务器和外卖。”
这不仅仅是刁难,这是一种结构性的门槛。
他们用一套成熟体系的准入规则,来筛选一个尚未完全成型的民间力量。
而更致命的一击,藏在邮件正文不起眼的一句补充说明里。
【另,考虑到起草过程的客观中立,小组成员应与被调研行业无直接利益关联。
经核查,刘某(刘老板)曾任职于被我市多次点名批评的xx房产平台,属于利益相关方,不具备加入小组的中立性。】
这句话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浇在了刚刚找到尊严的刘老板身上。
他原本挺直的腰杆瞬间垮了下去,嘴唇嚅动了几下,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的过去,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在最接近光明的时刻,被精准地揭开。
李曼气得脸色涨红:“什么叫利益相关方?他就是从那个粪坑里爬出来的,还有谁比他更懂粪坑的结构吗?这分明是……”
“是规则。”林夏打断了她,声音冷得像冰。
她死死盯着屏幕上那句“确保讨论的专业与纯净”,眼前的世界仿佛出现了代码错位。
冰蓝色的系统提示框在视野边缘悄然浮现,冰冷的数据无情地剖析着现实。
【准入机制偏移指数:78%】
【警告:对方正在利用程序正义,实现实质性排除。】
【动机识别:已成功。
目标为采纳你的数据模型,但剥离其背后的人本逻辑。
他们愿意听取建议,但绝不想让‘受伤的人’亲手来写剧本。】
林夏忽然全明白了。
他们要的是她这把锋利的手术刀,但他们绝不希望病人自己爬上手术台。
他们需要“反骨信用分”这个漂亮的工具,来装点他们的政绩,但他们要剔除掉刘老板这些工具背后所代表的“不纯净”的、充满血泪的现实。
她没有去争辩刘老板的资格,那只会陷入对方预设的泥潭。
她关掉邮件,转向脸色凝重的王磊。
“王磊,给你一个通宵的时间,用最轻量级的框架,给我搭一个‘公众提案平台’出来。”
“平台?”王磊一愣。
“对。”林夏的眼神锐利如刀,“既然他们不让我们全员入场,那我们就把整个议事厅,搬到所有人的面前。我们把原本封闭的政策研讨,变成一场开放式的全民征集。”
她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李曼,立刻在所有平台发布直播预告。主题就叫——我的劳动账本。我们要邀请全网的外卖员、育儿嫂、网约车司机、自由设计师……所有被这套系统裹挟的人,上传他们最真实的工时、收入、社保断缴记录,以及被平台无理处罚的截图。”
“夏姐,这……”李曼的眼中闪过一丝担忧,“这等于把我们的底牌全亮给他们了!”
“不,”林夏摇头,“这不是底牌,这是民意。当一份提案背后只有一个‘反骨空间’时,它是一份建议。当它背后站着一万两千份真实的‘劳动账本’时,它就是一股不可违逆的洪流。”
那个深夜,“反骨空间”的直播间灯火通明。
林夏没有控诉,没有煽情,只是平静地宣布:“规则的制定,不应该只在会议室里发生。既然我们无法将所有人的故事带进那扇门,那么,就请各位把自己的故事,变成数据,变成力量,我们一起,把门推开。”
48小时内,王磊搭建的简易平台后台数据疯狂飙升。
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真实数据涌入,每一份都带着一个普通人生活的体温与伤痕。
王磊的团队连夜将这些数据清洗、建模,自动生成了一张触目惊心的可视化地图。
地图上,一个个红点汇聚成片,标注出“零工经济高压带”、“隐形失业聚集区”、“社保断缴重灾区”。
李曼的团队则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些冰冷的数据和几个最具代表性的用户留言剪辑成一个三分钟的短片。
视频的标题直击人心——《沉默大多数的工资条》。
没有配乐,只有不断滚动的数字和一行行朴素又绝望的文字。
发布当晚,视频冲上热搜第一。
次日清晨,市人社局“试点方案”起草小组的预备会尚未开始,会议室内,好几位西装革履的官员手机同时震动,都收到了来自上级领导的同一条信息,内容言简意赅:“看看那个‘工资条’的视频。”
会议开始后,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原先主张“先闭门建立框架,再逐步听取意见”的副主任,在开场白后,竟主动清了清嗓子,提议道:“关于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我看了网上那个视频……很有触动。我们是否可以邀请一些……数据提供方的代表,来列席会议?毕竟,这是他们的生活。”
几家平台企业的代表交换了一下眼神,脸色都不太好看。
消息很快传到了林夏这里。
她婉拒了直接参会的邀请,只提出了一个条件:可以派刘老板以“特邀案例研究顾问”的身份进入会场,但他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在会议开始前,为全体与会者,播放一段音频。
那是一段三分钟的录音,来自一位单亲妈妈。
她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讲述自己因为一次恶意的租房投诉被拉入行业黑名单,导致无法租房,被迫带着发烧的孩子在24小时便利店和桥洞下躲了一周的经历。
当录音结束,偌大的会议室里一片死寂,只剩下女人压抑的哭声在回荡。
有人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平台代表,目光复杂。
坐在角落的一位老专家,默默地摘下眼镜,揉了揉眼角,然后,拿起了桌上的笔,拔掉了笔帽。
这个几乎听不见的“咔哒”声,却像一个信号。
然而,一周后,当草案的初稿通过非官方渠道流出时,林夏发现,最关键的条款,都被悄然“稀释”了。
“建立劳动者个人信用‘污点’修复通道”,被改为了“建议平台建立信用修复参考机制”。
“推行‘多雇主累计工龄认定’制度”,变成了“鼓励企业自主探索多种形式的员工关怀”。
“建议”、“参考”、“鼓励”,这些柔软的词语,像一个个棉花拳头,将她们用血泪和数据砸出的硬核诉求,打得绵软无力。
李曼气得差点把文件摔了:“这是什么?这不是保障,这是安慰剂!”
林夏没有公开抨击,那只会显得像个没得到糖就哭闹的孩子。
她再次找到了王磊,提出了一个更疯狂的想法。
三天后,一款名为“政策模拟器”的微信小程序悄然上线。
界面极其简单,用户只需选择自己的职业类型(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自由撰稿人),输入自己的平均工龄和收入水平,小程序就会自动生成一份“个人权益保障报告”。
报告会告诉你:在现行草案下,你能得到什么。
结果,是第二波舆论海啸。
一个跑了十年网约车的老师傅,模拟出的结果是,即便平台“自主探索”,他也只能换来三个月的失业缓冲金。
一个勤勤恳恳的自由撰稿人,无论怎么模拟,都无法累积出能让自己安心退休的资格。
小程序上线两小时,访问量突破百万,服务器数次被挤爆。
评论区被愤怒和失望刷屏:“十年青春,只值三个月安慰?”“我以为等来了盔甲,结果是一张创可贴!”
一周后,第二次闭门会召开前,主办方的电话终于打了过来,语气焦急而无奈:“林总,林女士!能不能……先把那个小程序下架?影响不太好,上面压力很大。”
林夏握着手机,站在窗前,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冷意:“如果你们真的害怕它影响决策,为什么不直接修改那份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草案?”
说完,她干脆地挂断了电话。
视野中,冰蓝色的系统提示框再次弹出,文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风险评估,而是一种战略层面的指引。
【制度博弈杠杆点已锁定:公众认知先行权。】
【建议启动“反向认证”行动:让规则的承受者,成为规则的解释者。】
当晚,林夏再次开启直播。
镜头前,她没有提那通电话,只是打开了“政策模拟器”的后台。
“从今天起,每一个使用过‘政策模拟器’并留下评论的朋友,都是我们‘反骨空间’的认证观察员。”
她的话音落下,镜头缓缓扫过身后滚动的巨大屏幕,上面是无数个鲜活的Id:深圳骑手阿强、成都美甲师小雨、西安代驾老赵、北京程序员K……
而在数公里外,一座摩天大楼的顶层办公室里,一个气质深沉的男人——沈知远,正翻看着下属呈交的舆情简报。
他的指尖,最终停留在了林夏那张冷静而坚定的直播截屏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低声自语,像是在对谁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有点意思。她不是在求一张入场券,她是在拆掉整扇门。”
这场由小程序引发的巨大震荡持续发酵。
第七天,就在林夏团队准备应对下一轮博弈时,她的私人手机突然响了。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周婷。
喜欢从被辞退到被敬畏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从被辞退到被敬畏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