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讯息如同一根冰冷的探针,瞬间刺破了胜利的沸腾气泡,让林夏从万人欢呼的云端,重新落回了遍布陷阱的现实地面。
她指尖划过屏幕上那几个字,仿佛能感觉到背后那位业界泰斗深不见底的目光。
真正的牌局,不是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规则的制定与改写。
林夏还没来得及消化这句警告的深意,一场裹着蜜糖的舆论风暴,便以一种截然不同的姿态席卷而来。
这次,不是围剿,是“拥抱”。
天启科技,那家不久前还试图用“柔性用工模型”定义行业的巨头,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高调宣布启动一项名为“35+暖冬关怀计划”的公益项目。
他们宣称将设立一笔高达亿元的专项基金,用于帮扶所有因年龄、健康等原因在职场中遭遇困境的“高龄失业者”。
新闻稿写得情真意切,cEo在采访中更是几度哽咽,称“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任何一代人的尊严为代价”,并公开向全社会,特别是向林夏和她的“野草公社”,发出了“共同倡导、共建生态”的诚挚邀请。
一时间,风向再次逆转。
“资本终于学会低头了!”
“天启这波格局打开了,这才是大厂该有的社会责任感!”
“林夏的抗争有了结果,她倒逼了整个行业进行反思!”
赞美之声铺天盖地,仿佛一夜之间,吃人的猛兽学会了吃斋念佛。
“夏姐,这事不对劲!”李曼的电话第一时间打了进来,声音里满是警惕,“去年裁我们裁得最狠的,就是天启科技!他们hR部门的‘毕业指标’就是行业黑话!现在装什么慈善家?”
林夏的办公室里,气氛凝重。
她没有理会外界的喧嚣,而是让团队下载了“暖冬关怀计划”的所有公开文件和申请细则,逐字逐句地分析。
长达五十页的方案,辞藻华丽,温情脉脉。
然而,当林夏翻到附件中的《受助者协议》时,她眼底的温度瞬间降至冰点。
协议中明确规定,所谓“帮扶”,形式包括提供低息小额贷款(用于创业)、推荐进入旗下生态链公司的“灵活用工岗位”(时薪仅为市场价的六成),以及一些聊胜于无的线上培训课程。
而最致命的一条,隐藏在协议的末尾:凡接受“暖冬计划”任何形式资助的个人,即视为自愿签署一份补充声明——“本人确认,与原就职单位的劳动关系已圆满终结,不存在任何争议,并承诺永不就任何历史雇佣问题,向原单位追究任何形式的法律或经济责任。”
这不是帮扶,这是用一点残羹冷炙,收买受害者的追诉权。
是用廉价的温情,为自己过去的罪恶,购买一张永久的“免责金牌”。
【叮!】
冰冷的机械音在林夏脑海中响起。
【系统提示:检测到目标行为“共情伪装指数”:91.6%。】
【策略建议:伪装无法对抗真实。
建议触发“集体叙事反击”,以真实情感记忆,击穿虚假道德高地。】
“共情伪装……”林夏低声重复着这个词,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她立刻拨通了陈导的电话:“陈导,暂停所有关于‘暖冬计划’的热点追踪和评论。我们换个玩法。”
“怎么玩?”电话那头的陈导嗅到了熟悉的战意。
“他们不是喜欢扮演‘关怀者’吗?”林夏的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那我们就办一场‘展览’,把那些被他们制造出来的‘伤疤’,原原本本地晾出来,让所有人看看,真正的创伤长什么样。”
三天后,当全网还在讨论天启科技的“伟大格局”时,一部名为《伤疤展览》的系列微纪录片,在野草公社全平台悄然上线。
没有预告,没有宣发,甚至没有激昂的配乐和华丽的剪辑。
第一集,名叫《那天我没哭》。
镜头对准了一位42岁的前资深程序员。
他没有说话,只是平静地,在家门口那个生锈的铁桶里,点燃了自己工作了十五年的工牌。
火焰升腾,映着他毫无波澜的脸,直到那块印着公司广告牌的塑料彻底蜷曲、烧焦。
画外音,是他妻子压抑的啜泣和一句低语:“他爸被裁那天,回家一声没吭,就是眼睛一直红着。”
第二集,《妈妈的简历》。
镜头跟着一位38岁的二胎母亲,记录了她被“优化”后的第31次求职面试。
hR用最礼貌的语气,反复盘问她的孩子谁来带、晚上是否能加班、未来三年有无生育计划。
她微笑着一一作答,走出大楼后,却躲进楼梯间,删掉了简历上“已婚已育”那一行,然后靠着墙壁,无声地流泪。
第三集,《解雇信重生计划》。
影片的幕后,野草公社的法律援助部,将那些曾经由hR亲手写下的“我们很遗憾地通知您……”的解雇信,附上法院的胜诉判决书和迟到的赔偿金,一一装入信封,重新寄出。
一位参与计划的前hR在镜头前坦白:“当年写下那些优化信,我觉得自己只是在执行命令。直到今天,亲手寄出这封赔偿金,我才感觉,自己终于像个人了。”
三集短片,总时长不到二十分钟。
没有一句控诉,没有一个激烈的冲突镜头,只有当事人平静到令人心碎的陈述和日常。
上线后,全网沉默了足足十二个小时。
随后,一场无法估量的“情绪核爆”发生了。
阿哲在深夜的例会上,声音激动得发颤:“夏姐,疯了!今天我送货,发现好多人都在自己的朋友圈、短视频平台,上传自己的‘职场伤疤’!有的人晒出一张十几年前泛黄的加班审批单,上面领导批注‘奋斗者不需要周末’;有的人放出一段被领导pUA的录音,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刀子;还有一个年轻妈妈,晒出了她孩子画的一幅画,画上写着‘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陪我吃饭?’”
“这些不是数据,是记忆,是活生生的人的血肉。”林夏看着后台涌入的海量素材,眼神决然,“阿哲,你这个发现很重要。我们不能让这些声音沉下去。”
“我建议,立刻设立一个线上‘记忆库’!”阿哲脱口而出。
林夏我们要做一份——‘中国劳动者创伤地图’!”
一周后,在一个高规格的行业发展论坛上。
天启科技的副总裁正作为嘉宾,在台上意气风发地吹嘘他们的“暖冬计划”如何提升了“员工离职后的幸福感”。
突然,作为特邀媒体人的陈导站了起来,她没有提问,而是直接让助理将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投射到她身后的屏幕上。
地图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无数个红点,在某些城市区域,红点甚至汇聚成了触目惊心的暗红色块。
“王总,”陈导的声音通过话筒传遍全场,清晰而冷静,“这是我们‘野草公社’和数万名用户,在过去一周共同绘制的‘劳动者创伤地图’。每一个红点,都代表着一个真实发生过的、关于裁员、pUA、年龄歧视的伤痛故事。”
她用激光笔,指向了天启科技总部所在的城市,那里的红色浓郁得几乎要滴出血来。
“我想请问王总,”陈导的目光如利剑般刺向台上那位脸色煞白的副总裁,“在您谈论‘幸福感’的时候,是否计算过,你们的幸福,究竟是建立在多少人的沉默和眼泪之上?”
全场死寂。
风暴并未就此停止。
顾沉舟连夜迭代了野草公社的信用体系,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补充维度——将“创伤记忆”转化为“信用资产”。
他解释道:“这不是用于评判谁更惨,而是作为一种‘抗风险与规则意识’的正面参考指标。”
新功能上线后,会员可以选择性地公开标注自己的特殊经历,例如:“曾独立完成劳动仲裁并胜诉”、“具备反职场pUA识别与应对经验”。
这看似是自曝其短,却意外地受到了许多真正尊重规则的企业的欢迎。
功能上线首日,三百余名曾遭遇过严重侵权的劳动者,主动点亮了自己的“维权经验”标识。
一家以劳动法业务见长的知名律所,甚至在野草公社平台发布了一份“反剥削特殊人才招募令”,点名优先录用这些“有故事”的勇士。
这天傍晚,林夏正在贵阳新开的社区教学点,指导几位下岗女工学习使用直播软件。
她收到了一封从同城寄来的手写信,没有署名,只有一个她熟悉的会员Id。
信上写道:“林夏,你说过,我们不必原谅。今天,我去前公司办完了退休手续,拿到了最后一笔退休金。我站在那栋我工作了二十年的大楼下,阳光很好,我发现,我终于没有再发抖了。”
林夏将这封信工整地拍下,上传到了自己的个人账号,只配了一句话。
“真正的疗愈,不是忘记,而是终于可以站在阳光下,不再害怕回忆。”
当晚,她的手机屏幕再次亮起。
【叮!
系统提示:检测到“35+暖冬关怀计划”官网流量断崖式下跌97%。】
【用户搜索行为分析:关联热搜词第一位——“虚假道歉怎么写”。】
林夏合上手机,望向窗外贵阳市区的万家灯火,喃喃自语:“你们演苦难,我们活过它。这就是我们之间,最大的不同。”
她以为今夜会和往常一样,在处理完一天的纷杂后归于平静。
然而,当她打开工作邮箱,准备清理垃圾邮件时,一封来自国内顶尖学府燕北大学的官方邮件,静静地躺在收件箱的最顶端。
邮件标题,只有简洁的几个字:《关于“新时代女性领导力峰会”压轴演讲嘉宾的邀请函》。
喜欢从被辞退到被敬畏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从被辞退到被敬畏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