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后的寂静,总是来得格外突兀。
“共生计划”上线三周,用户数以一种近乎野蛮的姿态,悍然突破了二十万。
这不再是简单的用户增长,而是一场席卷底层生态的信用风暴。
人们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善意、时间和技能,竟然可以脱离金钱,直接兑换为另一种同样宝贵的价值——机会。
然而,林夏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
她盯着后台数据大盘,眉头越锁越紧。
增长曲线依然陡峭,但一条不起眼的辅助指标线——“互助值”兑换率,却在三天前出现了一个诡异的断崖式下跌,尤其集中在几个新接入的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点。
“系统卡顿、审核延迟、兑换申请被驳回……”李曼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带着一线战场特有的焦灼,“夏姐,我刚从成都三职校回来,他们说教育局下了个口头通知,所有跟校外平台的网络对接端口,因为‘平台未备案’,暂时掐了!”
“暂时?”林夏冷笑一声,“真是个温柔的词。”
更阴险的陷阱藏在水面之下。
另一份报告显示,部分最早与“野草”签订实习生推荐协议的企业,虽然表面上笑脸相迎,后台却悄然增加了隐形门槛——所有被推荐的学生,必须额外通过一套由他们指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心理测评。
结果可想而知,那些最有棱角、最敢于说“不”的“野草”系学生,纷纷被贴上了“抗压性差”、“团队协作风险高”的标签,挡在了门外。
【系统提示:检测到复合式围堵策略。
合规审查正被用作准入壁垒,心理测评被用作人才筛选的‘软性’歧视工具。
建议启动‘穿透式回应’。】
“穿透式回应?”林夏轻声重复着这个词,她没有像对方预料的那样,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抗议,那只会陷入无休止的口水战和自证陷阱。
她直接给李曼下达了指令:“把所有被拒绝的案例、学生收到的测评报告、我们与企业人力资源专员沟通的通话录音,连同教育局那个‘口头通知’的溯源调查,全部整理成一份《技术障碍与隐形壁垒调查白皮书》。记住,不要加任何主观评论,只要原始截图和录音证据。”
两天后,这份堪称“证据炸弹”的白皮书,没有发给任何媒体预热,而是被林夏通过实名认证通道,直接上传到了国家教育部官网的政务互动平台,并在“抄送”一栏,精准地填写了十家以深度调查报道着称的主流媒体的公开邮箱。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与此同时,阿哲的民间网络被瞬间激活。
既然线上被堵,那就转战线下!
一场名为“离线互助挑战”的活动在全国四十七个“野草驿站”同步发起。
驿站门口,一块块简陋的黑板上,用粉笔写满了手写的任务——“帮8号楼的张奶奶代购降压药”、“替在医院上夜班的李姐接她女儿放学”、“给隔壁工地的王大哥送一壶热水”……
任务旁边,没有复杂的扫码流程,只有一叠由孩子们亲手绘制的、图案各异的纸质“野草凭证”。
每张凭证上,都盖着一个用胡萝卜刻出来的、歪歪扭扭的嫩芽印章。
完成任务的人,就能得到一张。
凭着这些看起来像儿童画的纸片,就能在驿站兑换从法律咨询到技能培训的任何服务。
这些粗糙却充满人情味的凭证,一夜之间在社交平台疯传。
“天啊,赛博朋克照进现实!原来信用可以不依赖服务器,而是靠人心!”一条高赞评论如此写道。
一个年轻的母亲,拍下了自己上小学的儿子第一次收到邻居奶奶亲手写的感谢信时,眼里闪烁的光芒,她配文道:“老师总说他成绩差,没出息。可今天,我知道了,他不是差生,他是一个被人需要的人。”
这条动态,被点赞超过百万。
林夏抓住时机,用“野草公社”的官方账号转发并评论:“野草的生长,从不依赖任何人的审批。”
风暴的中心,法律的阵地,顾沉舟早已严阵以待。
他敏锐地抓住了政策法规中的灰色地带——现行的《网络安全法》等法规,主要监管的是经营性、金融性的征信活动,对于一个非营利的民间组织建立内部的、非强制性的信用记录机制,并无明确禁止。
他迅速联合了国内三位顶尖的法学专家,共同发布了一份《关于去中心化社会信用实践的合法性意见书》。
文件中,一个大胆的观点被明确提出:“当公共服务与市场机制同时在底层社会治理中出现缺位时,公民基于自愿原则的自组织行为,有权进行补充性、非盈利性的治理填补。”
这份极具学术分量的意见书,瞬间在各大高校的法学院内引发了剧烈讨论。
多所大学的法学院甚至主动邀请“野草公社青年共治委员会”的代表,参与相关的学术研讨会。
林夏没有派顾沉舟这样的专业人士去,而是让一个曾经因为挑战学校不合理规定而被定义为“问题学生”的女孩登上了讲台。
女孩面对着台下满座的教授和学者,没有丝毫胆怯,她的声音清脆而有力:“你们的法律课本里,总是在教我们如何适应这个社会既有的规则。可是,当规则本身就是为了让我们低头而设计时,谁又来适应我们呢?”
话音落下,会场寂静了三秒,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整整五分钟。
舆论的最后一根稻草,由陈导的镜头压上。
她的团队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线上围堵与线下突围”剪辑成了一部名为《断网之后》的纪实短片。
镜头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一个偏远小镇的少年,为了兑换一节编程课,徒步三十公里来到最近的“野草驿站”,他对着镜头,露出质朴的笑容:“他们可以关掉系统,但关不掉我想变好的这颗心。”
影片播出当晚,“别把希望锁在服务器里”这个话题词,悍然冲上热搜第一。
排山倒海的舆论压力下,几天前还态度强硬的某地教育局,连夜发布声明,称网络端口中断“系技术人员在系统升级过程中产生的误操作”,目前已恢复对接。
一场看似完美的胜利。
但在“野草公社”的内部核心会议上,林夏却给所有人泼了一盆冷水。
她敲了敲桌子,眼神锐利如刀:“这次,他们动的是技术,是行政手段,所以我们赢了。记住我的话,下次,他们不会再这么蠢了。他们会动法律。”
一语成谶。
深夜,暴雨将至,空气沉闷得让人窒息。
林夏的手机响起,是顾沉舟的来电,他的声音前所未有的凝重:
“夏姐,出事了。我刚收到线报,某地市场监管局已经正式接到匿名举报,并完成立案。举报内容两条:一,指控‘野草公社’的‘互助值’体系涉嫌‘非法集资’;二,指控‘互助厨房’和‘离线挑战’涉嫌‘组织未成年人从事变相商业活动’。他们准备在下周,对成都总部进行突击联合执法检查。”
“非法集资”、“组织未成年人”……每一个词都像一把淬毒的刀,精准地刺向“野草公社”最柔软、最核心的部位。
林夏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她没有去看窗外的电闪雷鸣,而是飞快地打开了系统的后台日志,筛选出近一个月所有被标记为“政府接口异常”、“舆情风险预警”的事件节点。
一条清晰无比的时间链,赫然浮现在屏幕上——几乎每一次“野草公社”在某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就会在48小时内,精准地触发一次来自不同部门的“合规风暴”。
从消防,到税务,再到现在的市场监管。
他们学乖了。
他们不再试图扑灭火苗,而是开始系统性地污染火苗赖以生存的空气和土壤。
林夏的嘴角,反而勾起一抹近乎残忍的弧度。
她轻声说:“他们终于学会用规则来杀人了。”
随即,她没有丝毫犹豫,拨通了李曼的电话,声音冷静得可怕:“曼曼,听我说。第一,从明天开始,所有发出去的纸质凭证,全部启用我们之前备用的防伪水印,并且每一张都要拍照留档,上传到加密服务器。第二……”
她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那片被闪电撕裂的、漆黑如墨的江面。
“通知孩子们,准备好当一次‘违法者’。”
暴雨,终于倾盆而下。
城市在瞬间被喧嚣的雨声吞没,唯有废弃码头那个仓库屋顶上,那一盏彻夜不灭的灯,在狂风暴雨中,亮得刺眼。
喜欢从被辞退到被敬畏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从被辞退到被敬畏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