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邀请函末尾,那个刺眼的“首席赞助商:东方文化研究与交流基金会”字样,像一道强光,瞬间照亮了迷雾中潜藏的巨兽轮廓。王立勇,这个他们刚刚得知姓名、本以为需要大海捞针般寻找的目标,竟然以这样一种高调而讽刺的方式,主动出现在了聚光灯下。
“他就在那里!”李悦指着屏幕,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他不仅在美国,还在洛杉矶!他甚至就在这个艺术圈子里活动!”
陈艺迅眼睛瞪得像铜铃:“这老小子,倒是会享受!害了人,跑到国外装起文化慈善家了!”
张哲迅速冷静下来,分析道:“这是个机会,但也是巨大的风险。我们对他几乎一无所知,他的性格,他现在的势力,他当年做那些事的真正动机……贸然接触,我们很可能处于绝对的下风。”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林烨。他才是那个需要直面这一切的人。
林烨没有立刻说话。他走到桌边,再次翻开父亲那本《钢厂》笔记本,指尖拂过最后一页那句“此生勿念”。沉重的往事与眼前的机会交织在一起,在他心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逃避?不可能。这不仅是为了父亲,也是为了他自己内心的秩序。但直接冲上去质问?那无疑是愚蠢的。
他需要一种方式,一种既能接近目标,又能保护自己,甚至能反客为主的方式。
(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面临高难度社交情境与潜在冲突。【策略推演】模块启动,基于现有信息模拟交互可能性……推演结果:建议以“公开身份”为盾,以“艺术交流”为矛,进行试探性接触。)
系统的建议与他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们去。”林烨合上笔记本,抬起头,眼神已然恢复了在舞台上的那种沉静与锐利,“但不是去揭穿他,而是去……认识他。”
“认识他?”李悦不解。
“对。”林烨点头,“以受邀艺术家林烨的身份,去参加他赞助的艺术展。看看这位王立勇先生,如今是怎样一副面孔,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在公开场合,他是赞助商,我是艺术家,这是最安全,也最自然的接触方式。”
他看向李悦:“李姐,回复策展方,我们接受邀请。同时,想办法弄清楚王立勇是否会亲自出席开幕式。”
“明白!”李悦立刻应下,开始操作。
张哲补充道:“我们需要准备一些‘话题’,关于音乐,关于文化融合,既能展现你的专业,又能不动声色地观察他的反应。”
接下来的两天,团队兵分两路。李悦和张哲负责搜集更多关于艺术展、策展方以及王立勇基金会近年的活动信息,试图勾勒出更清晰的画像。林烨则带着陈艺迅,再次前往塞缪尔的实验室,一方面着手“声音实验室”项目的初步构思,另一方面,也是将这里作为一个相对安全且能让他冷静思考的据点。
塞缪尔对林烨的到来欣喜若狂,虽然察觉到林烨眉宇间比之前多了一丝沉郁,但他恪守承诺,绝口不问私事,只是热情地介绍各种设备,一起进行声音实验,讨论“声命的迁徙与根脉”这个主题的多种可能性。在这个充满创造力和科技感的空间里,林烨紧绷的神经得到了一丝难得的舒缓。
然而,平静总是短暂的。艺术展开幕式的前一天,李悦带来了确切消息:王立勇确认将出席明晚的开幕式,并会进行简短的致辞。
“他果然会露面。”林烨站在塞缪尔实验室那面挂满世界乐器的墙前,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那个素未谋面却纠缠着家族命运的老人。
“需要我陪你去吗?”塞缪尔放下手中的合成器,难得正经地问道,“那种场合,多个朋友在身边,总归好些。”
林烨摇了摇头,谢绝了他的好意:“这是私事,塞缪尔。而且,你留在外面,或许……更能帮到我。”他意有所指。塞缪尔在网络和信息技术上的能力,或许在未来某个时刻会成为奇兵。
塞缪尔了然地点了点头,用力拍了拍林烨的肩膀:“有任何需要,随时电话。”
开幕式当晚,洛杉矶某知名艺术画廊灯火通明,衣香鬓影。西装革履的商界人士、打扮前卫的艺术家、侃侃而谈的评论家汇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香槟、香水与虚伪客套混合的味道。
林烨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中山装,既保留了东方气韵,又不失现代庄重。他在李悦和张哲的陪同下,低调地步入会场,立刻吸引了不少目光。科切拉的成功,已经让他的名字在这个圈子里有了一定的辨识度。
他看似随意地欣赏着展出的艺术品,一幅融合了中国山水画意境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笔触的油画前,他驻足良久。内心却如同绷紧的弓弦,敏锐地感知着会场里的每一个动静。
终于,在一阵礼貌性的掌声中,今晚的主角之一——王立勇,在策展人的陪同下,出现在了会场前方的小型讲台上。
他看起来七十岁左右,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边眼镜,穿着熨帖的定制西装,身材保持得很好,没有丝毫老态,反而有一种久居上位的从容与威严。他的笑容恰到好处,举止优雅,与陆明远信中那个“力主严惩”、“暗示封口”的“王副厂长”形象,几乎无法重叠。
他用流利的英语发表着致辞,语调平稳,内容无非是支持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理解之类的套话,听起来冠冕堂皇,无懈可击。
林烨静静地听着,目光锐利如鹰隼,试图从那副完美的面具下,找到一丝裂痕。
致辞结束,人群再次鼓掌。王立勇在策展人的引领下,开始与重要的嘉宾寒暄。很快,他们便朝着林烨所在的方向走来。
“王先生,这位就是来自中国的音乐家,林烨先生,他刚刚在科切拉音乐节上有非常精彩的表演。”策展人热情地介绍道。
王立勇的目光落在林烨身上,那眼神带着长者式的欣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他微笑着伸出手:“林烨先生,久仰大名。你在科切拉的表演,我有所耳闻,将东方精神与现代摇滚结合得非常有力量,令人印象深刻。”
他的手温暖而干燥,握手的力量恰到好处。
“王先生过奖了。”林烨不卑不亢地回应,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属于后辈的谦逊笑容,“还要感谢基金会赞助如此有意义的展览,让东西方艺术能在这里对话。”
“文化交流是桥梁嘛。”王立勇笑容不变,语气温和,“我们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此。林先生年轻有为,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不可限量。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或许我们可以聊聊。”
这话听起来像是普通的客套,但“聊聊”这两个字,却带着一种微妙的试探。
就在这时,王立勇的目光似乎无意间扫过林烨胸前,那里别着一枚不起眼的、造型古朴的吉他拨片形状的胸针——那是林烨离家前,父亲林建国唯一留下的、与音乐相关的旧物。
王立勇脸上的笑容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万分之一秒,虽然瞬间恢复自然,但他眼神深处,似乎掠过一丝极其短暂的、难以捕捉的……惊疑?或者说,是某种被触动的、深埋的记忆?
尽管他掩饰得极好,但一直死死盯着他的林烨,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细微到极致的异常。
“王先生也对音乐感兴趣?”林烨仿佛不经意地问,手指轻轻触碰了一下那枚胸针。
王立勇呵呵一笑,避重就轻:“美好的事物,人人都欣赏。好了,不打扰你们欣赏艺术了,希望你们今晚愉快。”
他再次与林烨握了握手,便与策展人走向了下一位嘉宾。整个过程,滴水不漏,仿佛刚才那一瞬间的异常从未发生过。
然而,林烨的心脏,却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起来。
他感觉到了。那平静海面下的暗流。
这个王立勇,绝对认识这枚胸针,或者说,认识与这枚胸针相关的人或事!
新的征程,在看似和谐的寒暄中,已然踏出了充满凶险的第一步。而对手的警惕与隐藏的秘密,比他们预想的还要深。
喜欢乐坛神话:从国风复兴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乐坛神话:从国风复兴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