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二十年春,江南苏州府连降七昼夜暴雨,太湖水位暴涨,沿岸农户遭了灭顶之灾 —— 李大叔家的三亩稻田,被洪水冲垮的土堤淹成一片汪洋,刚抽穗的稻苗浮在水面,泡得发烂;王阿婆守着自家半亩秧田哭红了眼,临时堆的土埂连冲垮三次,秧苗全被冲走,今年的口粮没了着落。
“这土堤年年修、年年垮,雨水一冲就塌!” 苏州知府周大人站在溃堤边,看着往来抢险的农户,眉头拧成疙瘩。府里的老河工叹着气说:“咱们一直用黄土夯堤,遇着连日暴雨,土吸水变软,怎么挡得住洪水?之前试过用石头砌堤,可石头要从山里运,运费太贵,府里的银子只够修半里,剩下的还是土堤。”
更糟的是,稻田里的积水排不出去 —— 农户们用木槽引水,可木槽经水泡胀,接口处漏得厉害,一天排不出半亩地的水。李大叔踩着齐腰深的水,想把木槽堵严实,脚下一滑摔进水里,呛得直咳嗽;村里的壮劳力全去修堤,可土堤刚堆好,夜里又被洪水冲垮,人人都透着一股绝望。
消息传到京城,萧璟渊看着苏州府的灾情奏报,皱着眉对苏砚微说:“江南是天下粮仓,若稻子绝收,不仅百姓挨饿,国库也会受影响。你在里斯本见多了民间治水的法子,能不能去苏州看看?” 苏砚微想起里斯本用瓷片护田埂的成效,当即点头:“瓷片防渗又耐冲,或许能解江南的涝灾之困。”
苏砚微没带官员,只从里斯本请了瓷佩德罗(懂瓷具烧制)、佩拉(懂竹编)和三名瓷匠,装了满满两车工具 —— 有裁瓷片的錾子、编竹槽的粗竹条,还有里斯本瓷坊烧制的 “防渗瓷砖” 样本(比普通碎瓷片规整,边缘带卡槽,方便拼接)。
刚到苏州府,苏砚微就跟着周大人去了受灾最严重的望亭村。看着泡在水里的稻田和垮塌的土堤,瓷佩德罗蹲下来摸了摸堤边的黄土:“这土太松,吸水后就成了泥,得用瓷片做‘堤心’,再夯土加固,才能抗住洪水。” 佩拉则指着农户们漏水的木槽:“咱们编竹瓷排水槽,竹条做架、瓷片防渗,比木槽耐用还便宜。”
可周大人却犯了难:“苏州府没烧过防渗瓷砖,也没人会编竹瓷槽,这法子能行吗?” 望亭村的农户们也半信半疑 —— 王阿婆看着瓷片样本,小声说:“这么薄的瓷片,能挡得住洪水?” 苏砚微没多解释,只对周大人说:“给我们三天时间,先修一段堤、搭一节排水槽,成不成,看效果。”
苏砚微带着瓷佩德罗、佩拉和农户们,立刻在望亭村展开试点:
瓷片防渗堤修筑:
先挖 “堤基槽”:在原土堤内侧,挖一尺深、两尺宽的槽,槽底铺一层碎瓷片(用苏州本地的废弃瓷碗敲碎,节省成本),再用稀陶土找平,防止渗水;
砌 “瓷片堤心”:用里斯本带来的防渗瓷砖(按卡槽拼接),在槽内砌成二尺高的 “瓷墙”,瓷砖外侧再夯一层掺了稻草的黄土(稻草增强土的韧性,不易冲垮),形成 “瓷心土壳” 的双层堤;
设 “堤顶排水脊”:在堤顶铺一层竹编排水槽(佩拉教农户用粗竹条编,内侧铺瓷片),雨水顺着槽流进稻田旁的沟渠,不往堤身渗。
竹瓷排水槽搭建:
佩拉教农户们用粗竹条编 “U 型槽架”(每节三尺长,接口处留卡槽),槽架内侧铺碎瓷片(用陶土粘牢),再把各节槽架拼接起来,从稻田通到太湖边的泄洪沟;
为防止槽架被洪水冲倒,农户们在槽架两侧埋上木桩,用麻绳把槽架固定在桩上,形成稳固的排水网。
三天后,试点的半里瓷片堤修好了,两节竹瓷排水槽也搭通了。当天下午又下了一场大雨,农户们都守在堤边 —— 洪水拍打着瓷片堤,堤身没再垮塌,雨水顺着堤顶的排水脊流走;稻田里的积水通过竹瓷槽,稳稳地排进了泄洪沟,不到两个时辰,李大叔家的稻田就露出了堤岸。
王阿婆踩着刚露出来的田埂,摸着瓷片堤,激动得直抹眼泪:“真挡住了!这瓷片比石头还管用,以后再也不怕堤垮了!” 周大人也松了口气,当即决定:“苏州府所有受灾村,都按这个法子修堤搭槽,银子我来想办法,人手不够,从邻村调!”
苏砚微趁热打铁,在望亭村组织 “民生互助队”:
会烧瓷的农户(苏州府有不少小瓷窑),跟着瓷佩德罗学烧防渗瓷砖(用本地瓷土,加入 10% 的太湖贝壳粉,增强韧性);
会编竹器的农户,跟着佩拉学编竹瓷槽架,村里的壮劳力负责挖堤槽、夯土,老弱妇孺则帮忙敲碎废弃瓷碗、筛选稻草。
周大人也下了 “便民令”:苏州府的废弃瓷具,由官府统一收集,免费分给农户敲碎用;烧瓷砖的柴薪,从府里的官柴场调拨,不向农户收钱。望亭村的试点经验很快推广到整个苏州府 —— 不到半个月,三十多里瓷片堤修好了,两百多节竹瓷排水槽通到了各村的稻田。
到了初夏,苏州府的积水全排干了,农户们补种了晚稻。李大叔看着绿油油的稻苗,对苏砚微说:“今年晚稻肯定能收,多亏了你们带来的瓷法子,比老土堤强百倍!” 周大人则专门给萧璟渊写了奏报,称赞 “瓷片护堤、竹瓷排水之法,省钱又管用,实乃民生良策”。
民生二十年夏,苏砚微站在苏州府的瓷片堤上,看着农户们在稻田里插秧,竹瓷排水槽里的水潺潺流向泄洪沟,远处的小瓷窑里,新烧制的防渗瓷砖正被运出。她给萧璟渊写了一封信,信里说:“民间多有巧思,里斯本的瓷片护埂、苏州的瓷竹排涝,皆是以小技解大困。若将这些民生经验,推广至天下受灾之地,百姓定能少受饥寒之苦。”
此时的京城御书房,萧璟渊看着苏砚微的信,又拿起周大人的奏报,嘴角露出笑意。他对户部尚书说:“砚微说得对,治理天下,不在于多宏大的规制,而在于懂百姓之难、用民间之智。苏州的瓷片堤之法,当传至南方各涝区,让更多百姓受益。”
望亭村的夕阳下,王阿婆端出刚蒸好的新米糕,分给苏砚微和瓷佩德罗。米糕的香甜里,混着瓷土的质朴与竹条的清新 —— 这味道,是民生安稳的味道,也是苏砚微辅助萧璟渊,以民生智慧治理天下的序章。
喜欢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