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正午,老巷里的阳光就少了些清晨的烈,透过梧桐树的枝叶洒在青砖上,碎成一片一片的光斑。张叔扛着给李爷爷编的大竹篮走在最前面,竹篮提手缠着的麻绳被晒得暖融融的,竹香混着刘奶奶竹篮里米酒的甜香,在风里飘得慢悠悠的。
“李爷爷家就在前面第三个门,上次来的时候他还在院子里晒萝卜干呢。”张叔回头叮嘱,怕小宇轩跑太快摔着——这孩子攥着自己的小竹篮,里面装着给李爷爷带的两颗糖,蹦蹦跳跳地走在最前面,时不时还停下来摸一摸墙上爬着的牵牛花。
孙晓跟在周婶旁边,手里捧着给张奶奶的碎花纹小竹篮,竹篮边缘涂的清漆在阳光下泛着浅黄的光:“周婶,你说张奶奶会不会喜欢这个篮子啊?我昨天特意在篮底编了个小爱心,就是编得有点歪。”
周婶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肯定喜欢!咱们晓晓亲手编的,比商店里买的金贵多了。张奶奶上次还跟我说,想找个小篮子装针线,你这篮子大小正合适,她用着肯定舒心。”
正说着,小宇轩突然停在一扇朱漆门前,踮着脚拍了拍门环:“李爷爷!我们来送竹篮啦!”
门“吱呀”一声开了,李爷爷系着蓝布围裙走出来,手里还拿着个装着腌萝卜的瓷碗,看见大家,眼睛一下子亮了:“哎哟!你们怎么还特意跑一趟?快进来,快进来!我刚腌好的萝卜干,你们尝尝。”
院子里晒着好几筛子萝卜干,金黄金黄的,风一吹,带着点咸香飘过来。李爷爷把大家让进院子,又赶紧喊屋里的李奶奶:“老婆子,快出来!张叔他们来送竹篮了!”
李奶奶端着个搪瓷杯走出来,看见张叔手里的大竹篮,笑着迎上来:“可把你们盼来了!老李这几天天天念叨,说等竹篮编好了,就把腌萝卜装进去,省得用塑料盆串味。”
张叔把竹篮递过去,李爷爷接过来,双手掂了掂,又摸了摸篮身的斜纹编法,不住点头:“好!好竹篮!你看这编得多紧实,提手也粗,装十斤腌菜都没问题。”他指着提手旁“平安”的吉祥话,“这字还是赵爷爷写的吧?笔锋真有力,看着就喜庆。”
赵爷爷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接过李奶奶递来的搪瓷杯,笑着说:“你还认得我的字?上次给你写的春联,你不是说我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吗?”
大家都笑起来,李爷爷也挠了挠头:“那不是跟你开玩笑嘛!你这字写得好,我还把春联贴在大门上,邻居都问是谁写的。”他转身进屋里,拿出个小布包,里面装着刚炒好的瓜子,“来,大家吃瓜子,坐着歇会儿。”
周婶把带来的豆沙糕放在石桌上,笑着说:“李爷爷,我们也没带什么好东西,这是我昨天做的豆沙糕,您和李奶奶尝尝,甜口的,解解腻。”
“哎!你太客气了!”李奶奶拿起一块豆沙糕,咬了一口,眼睛眯起来,“真甜!比我年轻时候在点心铺买的还好吃。周婶,你这手艺可真好,下次得跟你学学。”
“您要是想学,下次手作日我教您!”周婶笑着说,“咱们下次还编竹篮,也编个小的给您装针线,省得您总找不着。”
小宇轩这时拉着李爷爷的衣角,把自己的小竹篮递过去:“李爷爷,这是我编的竹篮,里面有两颗糖,给您吃。”
李爷爷接过竹篮,看见篮底的小太阳花纹,笑着摸了摸小宇轩的头:“哎哟!轩轩真能干,这么小就会编竹篮了。这小太阳编得真好看,爷爷收下了,以后就用这个篮子装老花镜,省得总丢。”
小宇轩咧着嘴笑,露出两颗小虎牙:“李爷爷,下次我教您编小太阳花纹,特别简单,跟画圆圈似的。”
“好!好!爷爷跟你学!”李爷爷笑着答应,又给小宇轩抓了一把瓜子,“吃瓜子,甜的,你肯定喜欢。”
孙晓这时想起给张奶奶的小竹篮,站起来说:“李爷爷,李奶奶,我们一会儿还要去张奶奶家送竹篮,就不多坐了。您要是想编小竹篮,下次手作日我们来叫您。”
“哎!好!”李爷爷点点头,又从屋里拿出一筛子萝卜干,装了满满一塑料袋,递给张叔,“这是我刚晒好的萝卜干,你们带回去,炒菜、喝粥都好吃。别客气,我这儿还有好几筛子呢。”
张叔推辞不过,只好接过来:“那我们就不客气了!下次编好竹篮,再给您送过来。”
大家跟李爷爷李奶奶道别,刚走出院子,就看见张奶奶拄着拐杖站在巷口,看见大家,笑着挥挥手:“我听见你们说话了,就出来等你们。”
“张奶奶,您怎么站在这儿?快回屋,外面风大。”孙晓赶紧跑过去,扶着张奶奶的胳膊,把手里的小竹篮递过去,“这是给您编的小竹篮,装针线用的,我在篮底编了个小爱心,就是有点歪。”
张奶奶接过竹篮,放在手里仔细看,又摸了摸篮身的碎花编法,眼眶有点红:“哎哟!晓晓,你这孩子真有心。我这眼睛不好,针线总丢得乱七八糟的,有了这个小篮子,就能把针线都装进去,再也不用找半天了。”她从口袋里掏出块水果糖,递给孙晓,“来,孩子,吃块糖,甜甜蜜蜜的。”
孙晓接过糖,笑着说:“谢谢张奶奶!您要是觉得篮子小,下次我们再给您编个大的,装您的老花镜和手帕。”
“不用不用!这个大小正合适。”张奶奶把竹篮抱在怀里,像抱着个宝贝,“我要把它放在床头,每天都能看见。你们手作日要是缺人帮忙,就叫我,我虽然编不了竹篾,但可以帮你们磨竹篾,递工具。”
“哎!好!”刘奶奶笑着说,“下次手作日我们肯定叫您,您就坐在石桌旁,跟我们聊聊天,也热闹。”
张奶奶点点头,又拉着周婶的手,小声说:“周婶,我听说你会做豆沙糕?我这牙口不好,想吃软和点的点心,下次你要是做,能不能给我留一块?我给你钱。”
“您说什么钱呀!”周婶赶紧摆手,“下次我多做几块,给您送过去,软和的,您肯定能咬动。咱们街坊邻居的,不用这么客气。”
张奶奶笑着点头,眼里满是感激:“你们都是好人,住在这老巷里,真是我的福气。”
大家陪着张奶奶聊了会儿天,又帮她把竹篮拿回屋里,才慢慢往回走。巷口的阳光渐渐西斜,把大家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张叔手里的萝卜干散发着咸香,周婶的竹篮里还剩几块豆沙糕,小宇轩嘴里含着糖,哼着不成调的歌。
“咱们明天还编竹篮吗?”孙晓走在中间,看着张叔问,“我想再编个小竹篮,给我妈妈装化妆品,她总说化妆品放在抽屉里乱糟糟的。”
“编!”张叔点头,“明天王爷爷还要送新泡的竹篾来,咱们再编几个,给巷尾的王叔叔送一个,他上次说想要个竹篮装报纸,省得报纸堆在桌上占地方。”
林晚这时想起什么,笑着说:“对了!我昨天买了几支新颜料,红色和黄色的,明天咱们可以在竹篮上画小菊花,李爷爷不是喜欢菊花吗?下次给他编个带菊花图案的竹篮。”
“好啊!”孙晓眼睛一亮,“我也要画!我想在给妈妈的竹篮上画小蝴蝶,粉粉的,肯定好看。”
小宇轩也跟着说:“我要画小太阳!画在竹篮上,看着就暖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热闹,赵爷爷坐在张叔的自行车后座上,听着大家的话,笑着说:“咱们这手作日,越来越热闹了。以前住大杂院的时候,街坊邻居也常一起做事,后来住了楼房,就少了来往。现在好了,有了这竹篮,大家又像一家人了。”
“可不是嘛!”周婶点头,“我以前总觉得,住得近不一定亲,现在才知道,只要大家多走动,多帮忙,就能像一家人一样。上次我家水管坏了,还是张叔帮我修的,不然我一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张叔笑了笑:“那都是小事,谁还没个需要帮忙的时候?上次我家孩子放学没人接,还是孙晓妈妈帮忙接的。咱们街坊邻居,就该互相帮衬。”
说着说着,就回到了老巷的石桌旁。孙晓把给妈妈编竹篮的竹篾挑出来,放在温水里泡着,又拿起砂纸磨起来。林晚则把颜料盒打开,把红色和黄色的颜料挤在调色盘里,试着画了一朵小菊花,放在石桌上晾干。
周婶坐在石凳上,拿起一根竹篾,学着编小太阳花纹,编了两圈,又忘了步骤,只好问小宇轩:“轩轩,你再教我一遍,这纬篾怎么绕着经篾转啊?我又忘了。”
小宇轩跑过来,踮着脚,指着竹篾说:“周婶,你看,这根竹篾要从上面穿过去,下一根就从下面穿,像走楼梯一样,一步一步来。”他拿起一根纬篾,帮周婶穿了两圈,“你看,这样就对了,别着急,慢慢编。”
周婶跟着学,这次终于编对了,高兴得笑起来:“哎!对了!这次终于对了!轩轩,你真是我的小老师。”
大家都笑起来,石桌上的竹篾渐渐多了几个初具雏形的竹篮,阳光慢慢沉下去,把竹篾染成了暖黄色。孙晓磨着竹篾,看着大家说说笑笑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她知道,明天又能和大家一起编竹篮,一起画画,一起创造更多的温暖。老巷里的竹香,就像这午后的阳光一样,永远不会消散,只会越来越浓,把大家的心紧紧系在一起。
不知不觉,天快黑了,张叔把编好的竹篾整理好,放在石桌上:“今天就到这儿吧,明天早上八点,咱们还在这儿集合,继续编竹篮。孙晓,你给妈妈编的竹篮,明天咱们一起画小蝴蝶;周婶,你编的小太阳篮,明天赵爷爷给你写‘吉祥’的字;林晚,你画的小菊花,明天涂上清漆,肯定好看。”
“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应着,收拾好东西,慢慢往家走。小宇轩攥着自己的小竹篮,里面装着李爷爷给的瓜子,走在最前面;周婶提着剩下的豆沙糕,跟在后面;赵爷爷拄着拐杖,和张叔并肩走,还在聊着明天编竹篮的事。
巷口的梧桐树又抖落了几片叶子,落在石桌旁的竹篾堆上。孙晓回头看了一眼,心里满是期待——期待明天的阳光,期待明天的竹篾,更期待明天和大家一起度过的时光。她知道,老巷里的这些约定,会像这竹篮一样,越来越结实,越来越温暖,永远留在大家的心里。
喜欢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