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老巷被一层薄雾笼罩,青石板路在晨光中泛着湿润的光。林晚推开体验馆的院门,第一眼就看到井台边围着几个人,低声议论着什么。
怎么了?她快步走过去。
张叔蹲在井边,指着玻璃罩说:昨晚不知道谁把玻璃罩挪开了,井口边有脚印。
林晚心里一紧,赶紧仔细查看。果然,玻璃罩被移到了一旁,井口边缘有几枚湿漉漉的脚印,旁边还有几片落叶和泥土。
不会有人掉进去吧?孙晓紧张地问。
陈屿已经蹲下身子,用手机照着井里仔细观察:里面水面平静,应该没人掉下去。但这太危险了,必须马上处理。
林晚皱眉:这玻璃罩很重,一个人很难挪动,难道是有人故意的?
张叔叹了口气:昨天傍晚还好好的,我亲眼看见孙晓把罩子盖好的。
孙晓急忙点头:是啊,我还特意检查过,确定盖牢了。
这时,李奶奶提着篮子来了,听到大家的议论,脸色立刻变了:哎哟,这可怎么办?要是晚上有人不小心靠近,多危险啊!
陈屿站起身:先把玻璃罩盖回去,我去找几块大石头压在上面。晚晚,你联系一下赵经理,让他派人来安装个更牢固的锁。
林晚点头,掏出手机给赵经理打电话。不一会儿,社区的两个年轻人跟着赵经理来了,帮忙把玻璃罩重新固定好,还加装了一个结实的锁扣。
昨晚有人看到可疑人物吗?赵经理问。
张叔想了想:我昨晚九点多回家时,看到巷口有个陌生男人在徘徊,背着个包,鬼鬼祟祟的。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想可能就是他。
我也看到了!孙晓插话,他还问我体验馆什么时候开馆,说想来参观。
林晚警觉起来:这人有问题。孙晓,你能描述一下他的样貌吗?
孙晓仔细回忆:大概三十多岁,中等身材,留着短发,戴眼镜,穿着灰色外套。
赵经理点头:我去社区警务室反映一下情况,让他们留意这个人。大家最近也要多加小心。
送走赵经理后,大家的心绪都有些沉重。林晚看着重新盖好的古井,轻声说:这口井见证了老巷的百年历史,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
陈屿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担心,现在安全多了。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今天王爷爷的陶珠该出窑了。
提到陶珠,大家的心情才稍稍好转。林晚点点头:走,我们去看看。
王爷爷家的院子里,陶窑已经冷却了一夜。王爷爷正小心翼翼地准备打开窑口,脸上带着期待又紧张的神情。
王爷爷,我们来帮您!林晚喊道。
王爷爷看到大家,脸上露出笑容:好啊,人多力量大。但等会儿开窑时一定要小心,里面的陶珠还很烫。
陈屿戴上隔热手套,和王爷爷一起移开沉重的石板。一股热气立刻从窑口涌出,带着独特的陶土香气。
孙晓忍不住惊叹,它们看起来好美!
窑内一排排陶珠坯已经变成了温润的红褐色,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王爷爷小心地取出一颗,捧在手心,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成功了!温度刚刚好,没有一个裂开的。王爷爷激动地说。
林晚也拿起一颗陶珠,仔细观察:表面光滑,颜色均匀,真是完美!王爷爷,您的手艺太棒了!
王爷爷谦虚地摆摆手:多亏了晚晚昨天及时发现通风口的问题,不然这些陶珠就全毁了。
张叔凑过来,仔细看着陶珠:这些可以串成手链、项链,肯定很受游客欢迎。我下午就编几个竹盒来装它们。
林晚点头:好主意!我们还可以在开馆当天举办一个陶珠dIY活动,让游客自己动手给陶珠上色,然后串成喜欢的饰品。
孙晓眼睛一亮:我来设计活动海报!可以画一个大大的陶珠手链,看起来闪闪发光的那种。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王爷爷则专注地将陶珠一颗颗取出,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竹篮里。每取出一颗,他都像对待珍宝一样仔细检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王爷爷,您做陶这么多年,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林晚好奇地问。
王爷爷想了想:要说最满意的,还是我年轻时做的一套茶具。那是我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完成的,从选土到烧制,每一步都亲力亲为。可惜后来搬家时遗失了,再也找不到了。
太可惜了!孙晓惋惜道,要是能看到就好了。
王爷爷笑着说:也许等忙完开馆的事,我可以试着再做一套。到时候你们一定要来给我捧场啊。
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去,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中午时分,大家在体验馆院子里吃午饭。周慧今天带来了她拿手的红烧肉,香气四溢,引得大家赞不绝口。
周师傅,您这手艺真是绝了!张叔一边大口吃肉,一边赞叹,比饭店里做的还好吃!
周慧笑着摆手:哪里哪里,家常菜而已。对了,纪念绣片我已经绣好了五张,明天就能全部完成。
林浩从包里拿出几张画稿:我画了一些新的刺绣图案,有老巷的街景,也有一些传统吉祥图案。周师傅您看看,这些适合做刺绣吗?
周慧接过画稿,仔细翻看,眼睛越来越亮:这些图案都很好!特别是这张老巷街景,细节丰富,很有生活气息。我可以先绣一张小的做样品。
李奶奶端着一盘包子走过来:来,尝尝我新做的豆沙包。今天特意多加了桂花,香甜可口。
孙晓接过一个,咬了一口,立刻露出惊喜的表情:哇!太好吃了!李奶奶,您这手艺也可以在体验馆教游客啊!
李奶奶笑着摇头:我这点小本事哪敢教别人啊。不过要是有人想学剪纸,我倒是可以指点一二。
林晚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李奶奶,您的剪纸是咱们老巷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传承下去。开馆后,我们可以安排您每周教一次剪纸课,让更多人了解这门传统艺术。
李奶奶有些犹豫:我怕自己讲不好啊。
您放心,我们都会帮忙的!孙晓热情地说,我可以帮您准备教学材料,林浩可以画示范图,陈屿哥可以帮忙布置教室...
看着大家真诚的眼神,李奶奶终于点头:好吧,那我就试试。希望能教好这些孩子们。
下午,张叔开始教大家编织装陶珠的竹盒。院子里摆满了各种竹篾和工具,大家围坐在张叔周围,认真学习。
首先,要选粗细均匀的竹篾,张叔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然后按照这个顺序交叉编织,注意力度要适中...
林浩学得很快,不一会儿就编出了一个小竹盒的底座。孙晓则在一旁给竹篾上色,准备做一些彩色的竹盒。
张叔,竹编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吗?林晚问道。
张叔想了想:最重要的是耐心和细心。竹编看起来简单,但每一步都不能马虎。还有就是要了解竹子的特性,顺着它的纹理编织,才能编出结实又美观的作品。
就像做人一样,李奶奶插话道,要顺应自然,才能活得自在。
大家都笑了起来。陈屿若有所思地说:李奶奶说得对。我们做传统文化传承,也是这个道理。要顺应时代发展,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才能让这些古老的手艺焕发新的生命力。
林晚点头赞同:我们可以尝试用传统手艺制作现代生活用品,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些传统技艺。比如用竹编做手机壳、用刺绣做时尚配饰...
孙晓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太棒了!我可以设计一些时尚的图案,让传统手艺变得更有吸引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西斜,院子里的竹盒渐渐堆成了小山。
今天就到这里吧,张叔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明天我们继续,争取赶在开馆前做出足够的竹盒。
大家收拾好工具,准备各自回家。就在这时,巷口传来一阵喧哗声。
发生什么事了?林晚好奇地问。
孙晓跑过去看了看,回来报告:是社区的秧歌队在排练!听说他们要在我们开馆那天表演节目呢!
太好了!林晚高兴地说,我们快去看看!
大家来到巷口,只见一群穿着鲜艳服装的居民正在排练秧歌。锣鼓声、唢呐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领队的刘婶看到他们,热情地打招呼:晚晚,你们来得正好!我们正在为你们体验馆的开馆仪式排练节目呢!
太感谢你们了!林晚感动地说,这一定会让开馆仪式更加热闹!
刘婶笑着说:我们都是老巷的一份子,你们为老巷做了这么多,我们当然要支持!对了,你们馆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大家都很乐意出力。
林晚想了想:开馆那天,我们需要一些志愿者帮忙引导游客和维持秩序。如果大家有空的话...
没问题!刘婶立刻答应,我来组织志愿者队伍,保证让你们的开馆仪式顺利进行!
看着热情的居民们,林晚心中充满了温暖。她知道,有这么多支持和帮助,体验馆一定会成功。
回到体验馆,夜幕已经降临。院子里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槐树叶的沙沙声。林晚和陈屿坐在井台边,讨论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明天我们要完成纪念绣片和竹盒的制作,林晚说,后天开始布置展馆,大后天进行试运营,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陈屿点头:我已经联系好了媒体,开馆当天会有记者来报道。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展示老巷最好的一面。
还有安全问题,林晚想起早上的事,眉头紧锁,我们要加强馆内的安全措施,特别是古井那里。
陈屿握住她的手:别担心,我们已经采取了措施。而且社区也会帮忙留意可疑人物。你应该相信大家,也相信我们自己。
林晚看着陈屿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们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
两人静静地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老巷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宁静,仿佛在沉睡中积蓄力量,等待着开馆那天的隆重登场。
晚晚,陈屿突然开口,等开馆稳定后,我们去旅行吧。就我们两个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林晚惊讶地看着他:真的吗?
陈屿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当然。我们为老巷付出了这么多,也应该给自己放个假。而且,旅行中也许能找到更多灵感,为体验馆带来新的创意。
林晚笑了:好啊!那我们先好好准备开关,然后开始计划我们的旅行!
两人相视而笑,在这宁静的夜晚,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第二天一早,大家都早早来到体验馆,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周慧带来了完整的纪念绣片,每一张都精美绝伦;张叔和林浩继续编织竹盒;孙晓忙着设计最后的宣传海报;李奶奶则准备剪纸教学的材料。
今天中午,社区会送一些桌椅过来,林晚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开始布置体验区了。
太好了!孙晓兴奋地说,我已经设计好了每个区域的指示牌,等会儿就去打印。
大家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就在这时,赵经理匆匆赶来,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赵经理大声说,市里听说了我们的项目,决定在开馆当天派领导来参观!这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
真的吗?林晚惊喜地问,这太令人激动了!
赵经理点头: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确保开馆仪式万无一失。我已经联系了专业的摄影团队,他们会为我们记录下这个重要的时刻。
大家都欢呼起来,干劲更足了。林晚看着眼前这些热情洋溢的面孔,心中充满了感激。她知道,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随着开馆日的临近,老巷里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氛围——既有紧张的期待,也有温暖的情谊。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共同的梦想努力着。
而在这一切的中心,林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幸福。她知道,这条老巷,这些珍贵的传统手艺,还有这些可爱的人们,将成为她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喜欢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