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漠的午后,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暗了下来。基地气象站的监测屏幕上,一道黄色沙尘带正以每秒 15 米的速度向营地逼近 —— 这是入春以来首场小规模沙暴,虽然强度不及春季罕见的 “黑沙暴”,但风速已达 8 级,携带的沙粒足以损坏露天设备、掩埋种植区幼苗。
“沙暴将于 30 分钟后抵达基地,各部门立即启动《沙暴应急防护预案》!” 林舟的指令通过基地广播传遍每个角落。正在万倍具现车间调试设备的技术组、在种植区修剪沙棘的种植组、在训练场打磨格斗技巧的防御组、在实验室整理铜矿数据的勘探组,瞬间切换至 “应急模式”,朝着各自的防护岗位奔去。
这场突如其来的沙暴,成了检验基地团队协作与应急能力的 “实战考题”。
基地气象站的观测平台上,技术组的小王正紧盯着多普勒雷达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实时更新沙暴参数。屏幕上的红色预警框不断缩小,精准锁定沙暴的移动轨迹:“林队,沙暴核心区域直径约 5 公里,预计在 14 时 20 分抵达基地,持续时间约 1 小时,最大风速可能突破 9 级!”
为了确保预警不中断,技术组早已做好双重保障:地面气象站与空中无人机形成 “立体监测网”,无人机携带的微型气象传感器可深入沙暴边缘,传回实时风速、沙尘浓度数据;同时,基地与 50 公里外的赤漠应急监测站建立了备用通信链路,即使主通信受沙暴干扰,也能通过备用链路接收气象信息。
“种植区的沙棘苗刚返青,耐受风速不能超过 7 级,得提醒李娜组长提前加固防护网!” 技术组的另一名队员小张,一边将沙暴参数同步至各部门终端,一边拨通种植组的对讲机,“另外,万倍具现车间的露天传送带,建议立即覆盖防沙罩,避免沙粒进入设备内部造成卡顿。”
技术组的精准预警,为各部门争取了宝贵的准备时间。当沙暴的 “先锋”—— 细密的沙尘开始飘落时,基地的各项防护措施已陆续启动,如同为营地穿上了一层 “防护铠甲”。
防御组的队员们早已扛着加固工具,分散到基地的四个角落。李虎带领 3 名队员直奔营地外围的铁丝网 —— 这是阻挡沙尘的第一道屏障,若被强风吹倒,大量沙尘会直接涌入营地内部。
“先加固西北角!那里是沙暴的主要冲击方向!” 李虎大喊着,将钢丝绳一端固定在铁丝网的立柱上,另一端拴在远处的混凝土基座上。队员们分工明确:两人用扳手拧紧钢丝绳的卡扣,一人用沙袋在铁丝网底部堆起 “防沙堤”,还有一人手持风速仪,实时通报风速变化:“风速已达 8.5 级,大家注意站稳,别被风吹倒!”
营地入口的防风门是另一处关键防护点。防御组队员王猛带领两人,将提前准备好的厚帆布覆盖在防风门上,再用角钢压紧边缘,并用螺栓固定。“这扇门要是被吹开,营地内的临时仓库会被沙尘灌满,里面的勘探设备和农具就全完了!” 王猛一边用力拧紧螺栓,一边观察帆布的贴合度,“再多加两个卡扣,确保帆布不会被沙粒划破。”
当沙暴的呼啸声越来越近,防御组已完成外围所有防护:铁丝网被钢丝绳拉得笔直,底部的沙袋堆得严丝合缝;防风门被帆布包裹得密不透风;营地内的临时搭建物,也都用绳索固定在地面的锚点上 —— 这道由汗水与协作筑起的 “第一道防线”,正等待着沙暴的考验。
种植区的沙棘苗是基地的 “生态屏障”,也是未来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李娜带领种植组的队员们,正争分夺秒地为沙棘苗搭建 “防风棚”。这种由钢管和防风网组成的临时棚架,能有效削弱风速,避免沙粒抽打幼苗。
“动作快!沙粒已经开始打叶子了!” 李娜一边扛着钢管,一边指挥队员:“老郑,你带两个人固定棚架的底座,用铁锹把钢管埋进土里至少 30 厘米,防止被风吹倒;小刘,你和其他人铺防风网,注意网眼要朝下,别让沙粒从网眼漏进去。”
年轻队员小刘在铺防风网时,不小心被风吹得一个趔趄,手中的防风网险些脱手。老郑见状,立刻放下手中的铁锹,跑过去扶住小刘:“别急,咱们两人拉着网的两端,顺着风向铺,这样省力还不容易被吹跑。” 两人配合着,将防风网慢慢展开,再用扎带固定在钢管上 —— 每一个动作都要与狂风 “较劲”,汗水顺着脸颊流下,很快又被干燥的空气蒸发。
除了沙棘苗,种植区的农具仓库也面临威胁。队员们将锄头、铁犁等农具搬进仓库后,又用塑料布将地面覆盖,防止沙尘从门缝钻进仓库,污染农具。“这些农具是支援春耕的关键,可不能被沙尘损坏了!” 李娜看着整齐摆放的农具,擦了擦额头的汗,心中松了一口气。
万倍具现车间是基地的 “核心资产”,也是防护的重中之重。张磊带领勘探组的队员们,与技术组协作,对车间进行全方位防护:首先关闭车间的所有通风口,在通风口外侧加装防尘滤网,防止沙尘进入车间内部;然后,将露天的铜矿样本转运至室内存储柜,样本柜内放置干燥剂,避免样本受潮或被沙尘污染;最后,对车间的核心设备 —— 具现舱进行 “特殊保护”,用专用防尘罩覆盖舱体,同时启动设备的内部循环系统,保持舱内干燥清洁。
“具现舱的粒子探测器精度达 0.001 纳米,哪怕进入一粒细沙,都可能影响下次具现的精度!” 张磊一边检查防尘罩的密封情况,一边向技术组的老王叮嘱,“车间的供电系统也要做好防护,万一沙尘导致线路短路,要立即切换到备用电源。”
技术组的老王早已安排好供电防护:在配电室的门口和窗户上安装了防尘挡板,同时安排两名队员在配电室值守,实时监测电压和电流变化。“我们还在备用发电机的油箱里加满了油,就算主供电中断,备用发电机也能支撑车间设备运行 4 小时,足够应对这场沙暴了。” 老王拍了拍发电机的外壳,语气中满是自信。
14 时 20 分,沙暴如期抵达基地。狂风裹挟着沙粒,如同无数把小刀子,抽打在营地的防护设施上,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响。能见度骤降至 50 米,远处的黑石山完全被沙尘笼罩,天地间一片昏黄。
沙暴来袭 10 分钟后,防御组的对讲机突然传来紧急呼叫:“李队!西北角的铁丝网被风吹得变形了,有一处立柱快要倒了!”
李虎立即带领 4 名队员,顶着狂风向西北角跑去。风太大了,队员们只能弯腰前行,每走一步都要牢牢抓住身边的固定物,防止被风吹走。抵达现场后,他们发现一根立柱的底部已被狂风掀起,铁丝网向外倾斜,随时可能倒塌。
“快!用备用钢管顶住立柱!” 李虎大喊着,队员们立即扛来一根粗壮的钢管,将钢管的一端顶在立柱中部,另一端固定在地面的锚点上。然后,他们用钢丝绳将立柱与远处的混凝土基座再次加固,钢丝绳被拉得紧绷,发出 “嗡嗡” 的声响。经过 15 分钟的奋战,变形的铁丝网终于被固定住,一场可能导致沙尘涌入营地的险情,被成功化解。
喜欢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