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漠的九月已有了凉意,张磊和老王带着满满两大箱技术资料与万倍滴灌系统核心部件,登上了飞往非洲的飞机。临行前,林舟特意将两人拉到一旁,递过一份标注着 “赤漠沙地滴灌适配参数” 的文件:“撒哈拉的沙土比咱们这儿更细,保水能力更差,滴灌系统的出水孔直径、水流速度都得重新调整,千万别照搬国内的参数。” 两人郑重点头,心里清楚这次不仅是技术输出,更是要让万倍滴灌技术真正适配当地的土地。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非洲某国的机场,马克早已带着当地农场主和技术员在机场等候。车子驶往撒哈拉边缘的种植区时,沿途的景象让张磊和老王心里一沉 —— 裸露的沙丘连绵不绝,偶尔能看到几处干涸的河床,只有零星的骆驼刺在风中摇曳,与赤漠如今的绿意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年降水量不足 100 毫米,蒸发量却有 3000 毫米,要是没有好的灌溉系统,种什么都难。” 马克叹着气说,手指向远处一片枯黄的农田,那正是之前试种 “漠麦 1 号” 失败的地方。
抵达种植区后,张磊和老王顾不上休息,立刻拿着土壤检测仪和地形图钻进农田。他们每走 20 米就取一份土壤样本,检测沙土的颗粒级配和保水能力;老王则用无人机测绘整个种植区的地形,标注出高低落差和坡度变化。“这里的沙土颗粒直径比赤漠小 20%,保水能力只有 15%,普通滴灌管的出水速度太快,水分会很快渗进深层沙土,幼苗根本吸收不到。” 张磊看着检测仪上的数据,眉头微蹙,“而且地块西高东低,落差有 1.8 米,不做分压处理,东边的水压会过大,西边却可能不出水。”
当天晚上,两人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连夜设计滴灌系统方案。老王在电脑上画出系统原理图:“咱们用‘三级分压 + 变速出水’的设计,在地块高处装一个总蓄水池,通过主管道将水分送到三个分压池,再用支管连接到田间的滴灌带;滴灌带的出水孔直径从赤漠的 0.8 毫米缩小到 0.5 毫米,水流速度从每小时 2 升调整为 1.2 升,这样既能让水分停留在表层 10 厘米的耕作层,又不会因流速太慢导致堵塞。” 张磊补充道:“还要在滴灌带表面加一层纳米防沙膜,防止细沙进入出水孔,另外在每个支管上装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流情况。”
第二天一早,两人将设计方案交给马克和当地技术员。当看到图纸上详细标注的参数和安装步骤时,马克忍不住感叹:“我们之前只知道滴灌能节水,却不知道还要根据土壤和地形调整这么多细节。要是早有这样的方案,之前的试种也不会失败了。” 随后,众人开始分工 —— 张磊带着当地工人搭建蓄水池和主管道,老王则指导技术员组装滴灌带和传感器,万倍滴灌系统的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搭建蓄水池时,当地工人用普通水泥砌筑,可刚砌到一半,水泥就因高温暴晒出现了裂缝。张磊立刻叫停施工,从带来的物资箱里取出万倍特种水泥:“这种水泥添加了纳米纤维,在 50c的高温下也不会开裂,而且凝固时间比普通水泥快 3 倍。” 他亲自示范如何配比水泥,将万倍水泥与当地沙土按 1:2 的比例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重新砌筑的蓄水池不仅表面光滑,而且硬度极高,用锤子敲击也听不到空鼓声。“这水泥太神奇了!以后我们建水窖也能用它。” 当地工人摸着蓄水池的墙壁,眼里满是惊叹。
安装滴灌带时,老王发现当地技术员不知道如何调整出水孔的朝向,直接将滴灌带平铺在地面上,出水孔朝上。“这样不行!出水孔朝上,水分会被太阳直接蒸发,而且容易进沙。” 老王蹲下身,将滴灌带翻转过来,让出水孔朝下贴近地面,“出水孔贴近地面,水分能直接渗透到作物根部,蒸发量能减少 40%,还能防止风沙堵塞。” 他还教大家如何用专用工具对接滴灌带,每接好一段,就用压力泵测试密封性,确保不会漏水。
系统调试那天,所有人都围在蓄水池旁。张磊打开总阀门,水流顺着主管道流向分压池,三个分压池的水位很快达到预设高度;老王在田间来回查看,流量传感器上的数字稳定在每小时 1.2 升,滴灌带的出水孔均匀地渗出细小的水流,在沙土表面形成一层湿润的痕迹。“成功了!” 当地农场主激动地喊道,他蹲下身,用手触摸湿润的沙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样的水流,刚好能让幼苗喝到水,又不会浪费!”
接下来的一周,张磊和老王开始培训当地人员如何操作和维护滴灌系统。他们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操作手册,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如何查看流量数据、如何清理堵塞的滴灌带、如何根据土壤湿度调整水流速度。“当传感器显示流量低于 1 升 \/ 小时时,说明滴灌带可能堵塞了,要用清水反向冲洗;要是土壤湿度超过 70%,就要减少浇水频率,防止幼苗烂根。” 老王一边演示,一边让当地技术员亲手操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复讲解直到他们掌握。
培训结束时,马克和当地农场主特意为张磊和老王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庆祝仪式。农场主手里拿着刚长出的 “漠麦 1 号” 幼苗,幼苗的叶片翠绿,根系发达,与之前枯黄的景象截然不同。“这是用万倍滴灌系统浇了三天水的效果,出苗率已经达到了 80%!” 农场主激动地说,“有了这套系统,我们不仅能种小麦,还能种蔬菜和果树,以后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
张磊和老王看着田间整齐排列的滴灌带,看着当地人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成就感。离开种植区那天,马克送他们到机场,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技术笔记:“我们已经按照你们的设计,在周边三个农场推广万倍滴灌系统,等小麦丰收了,我一定带样品去赤漠看望你们!”
飞机起飞时,张磊望着窗外渐渐缩小的种植区,那里的滴灌系统像一张绿色的网,将水分输送到每一株幼苗根部。他想起林舟说的 “技术无国界”,此刻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义 —— 万倍滴灌技术不仅是一套设备,更是能改变当地人生存状态的希望。
喜欢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