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漠基地围墙施工方案敲定后,谁来主导现场施工成了关键问题。林舟第一个想到了李虎 —— 这位有着 15 年基建经验的老工长,曾参与过西部边境口岸防御工事、沙漠公路桥梁等多个复杂工程,不仅懂技术、会管理,更擅长在极端环境下攻克施工难题。当林舟将这个任务交给李虎时,他拍着胸脯保证:“林主任放心,我一定把这围墙建成‘铜墙铁壁’,既保质量,又赶进度,绝不耽误基地防御大事!”
李虎接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梳理施工流程,优化人员配置。他将原本的三个施工班组(对应三个防御分区)拆分为 “基础组”“墙体组”“配套组” 三个专业班组,每个班组下设若干小工队,实行 “流水作业”—— 基础组负责围墙地基开挖、桩基浇筑;墙体组紧跟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Uhpc 板安装;配套组则负责防沙障、刺网、探测器等设施的安装。“以前一个班组从头干到尾,又做基础又砌墙,效率低还容易出错。现在分专业班组,大家各司其职,熟练度提高了,进度自然快。” 李虎拿着新的施工计划表,向队员们解释,“比如基础组刚完成一段地基,墙体组马上就能进场,中间不浪费一分钟,这叫‘无缝衔接’。”
风沙防御区的流动沙丘是基础施工的 “老大难”—— 刚挖好的地基,不到半天就会被流沙填满,之前试验性开挖时,一个 5 米长的地基坑,光清理流沙就花了 3 天。李虎到现场勘察后,提出了 “沙袋固壁 + 彩条布防渗” 的创新方案:先在地基坑两侧用编织袋装沙子垒成 1.2 米高的挡墙,防止两侧流沙涌入;再在坑底铺设一层加厚彩条布,彩条布边缘延伸至挡墙外侧,用沙袋压实,阻止地下流沙向上渗透。“沙袋挡墙能挡住表面流沙,彩条布能隔绝地下流沙,双管齐下,地基坑就能保持干燥稳定。” 李虎亲自示范沙袋堆砌方法,要求沙袋必须错缝堆叠,每层之间用铁丝固定,确保挡墙稳固。
采用新方案后,基础组的效率大幅提升 —— 原本 3 天才能清理完的流沙,现在半天就能搞定,一个 10 米长的地基坑,从开挖到浇筑完成仅需 2 天。基础组组长老张感慨道:“以前挖地基像跟沙子‘拔河’,挖一点漏一点,现在有了李工长的办法,终于能顺顺利利干活了!” 在防洪防御区的桩基施工中,李虎又遇到了新问题 —— 地下岩层坚硬,普通钻头一天只能钻 1 米深,而桩基需要钻入地下 4 米的稳定岩层,按这个速度,一个桩基就要 4 天。李虎联系设备厂家,定制了 “金刚石复合钻头”,这种钻头硬度是普通钻头的 3 倍,能轻松切割岩层,再配合 “高压水冷却” 技术(钻孔时用高压水泵向钻头喷水,降低温度、减少磨损),一天就能钻 3 米深,一个桩基 2 天就能完成,效率提升了一倍。
墙体施工是围墙质量的核心,李虎对每一个环节都要求 “零误差”。墙体组浇筑混凝土时,他特意在混凝土搅拌站旁设置了 “质量检测点”,每罐混凝土出场前,都要检测坍落度(衡量混凝土流动性的指标)—— 坍落度必须在 180±20mm 之间,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一律退回,严禁使用。“混凝土太稀容易开裂,太干则浇筑不密实,必须刚好。” 李虎拿着坍落度筒,亲自检测每罐混凝土,“这不是‘吹毛求疵’,围墙要抗冲击、耐风沙,混凝土质量不过关,再好的设计也白搭。”
在 Uhpc 板安装环节,李虎制定了 “三线控制法”—— 用墨线弹出墙体的 “中心线”“水平线”“垂直度线”,安装时每块 Uhpc 板都要对准这三条线,确保板与板之间的缝隙不超过 2 毫米,垂直度误差不超过 3 毫米。为了让工人准确掌握安装技巧,李虎还制作了 “样板墙”—— 在施工现场搭建一段 5 米长的标准墙体,标注出每块板的安装位置、缝隙大小、固定方法,让工人照着样板干。“有了样板墙,大家一看就懂,不用再反复叮嘱,安装质量也统一了。” 墙体组的年轻工人小王说,“以前安装 Uhpc 板,总担心缝隙太大或装歪了,现在照着样板来,又快又好。”
李虎还发明了 “质量奖惩制度”—— 每周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对符合标准的工队奖励现金或物资,对不符合标准的工队进行返工,并扣除当月绩效。“干得好就奖,干不好就罚,这样大家才会把质量放在心上。” 第一次质量检查时,基础组的一个工队因为地基平整度误差超过 5 毫米,被要求全部返工,工队队长不仅没抱怨,还主动说:“李工长说得对,质量不过关,返工是应该的,以后我们一定更仔细。”
喜欢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