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夔州的主帅已经抵达了归州,那么原先所采用的“围三阙一”的战略部署就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新的策略将转变为“关门打狗”,旨在将敌人困在归州之内,并施加压力,迫使其最终选择投降。如果夔州的主帅在此次行动中被成功擒获,那么对于解决夔州的整体局势将会变得相对容易和顺利。
钟鹏举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采取行动,迅速召集了手下的众位将领,耐心细致地对当前归州外围各个据点的敌情进行了再次的分析和梳理。他深知,只有对敌情了如指掌,才能制定出更为精准有效的作战计划,确保此次行动的圆满成功。
在归州外围,有一处险要据点名为“烽火山寨”,它坐落于山峦起伏之处,地势高耸,视野极为开阔。此寨可俯瞰周边大片区域,无论是从水路还是陆路来犯之敌,都很难逃过其了望哨的眼睛。烽火山寨宛如归州的一道前哨屏障,平日里严密监视着四方动静,一旦发现敌军踪迹,便迅速通过烽火传讯,将消息及时传递回归州城内,为城内守军争取宝贵的备战时间。
还有“牛肝马肺峡据点”,因附近奇特的牛肝马肺岩而得名。牛肝马肺岩形态独特,位于峡江(长江干流三峡段)两侧的峭壁上,两块岩石宛如牛肝和马肺悬挂。凭借着周边复杂的地形和湍急的水流,该据点易守难攻。
据点内的守军充分利用这天然地理优势,设置了众多防御设施,对过往的可疑船只进行严格盘查,同时也能对试图从水路突袭归州的敌军舰队予以迎头痛击。因此,此地被赋予了这般特别的称呼。该据点位于峡江险要地段,凭借地形历来易守难攻,寻常敌人若不花费一年半载并付出沉重代价,很难得手。
牛肝马肺峡作为归州江防核心前哨(距城约15里),依托“峡窄、礁密、崖高”的地形,构建了“江面阻截+崖壁警戒+火力支援”的立体防御体系,所有设施均围绕“延缓敌船通行、为城内预警”设计。
一、江面阻截设施:利用礁石设障,限制敌船机动。
1.暗礁铁链阵。
峡江核心航道(宽约二十余丈)内,依托天然礁石(牛肝岩、马肺岩周边),横向架设3道生铁铁链(每道链粗半寸,长二十余丈,两端固定在崖壁铁桩上),链下悬挂“狼牙桩”(木柱顶端削尖,裹铁皮,长一丈,间距七尺)。平时铁链沉入水下3尺(涨水时可通过绞盘拉升至水面),敌船若强行闯峡,船底易被狼牙桩戳破,或被铁链缠住螺旋桨(若为改良战船),迫使船只减速或搁浅。
2.浮台了望哨。
铁链阵上下游各设1座木质浮台(直径2丈,底部用铁链固定在礁石上),浮台周边围1丈高木栅栏,顶部设“了望棚”(视野覆盖5里江段)。浮台内驻10名士兵,携带“信号锣”(紧急时敲锣传讯)与“火油瓶”(遇敌船靠近时投掷,点燃江面阻碍通行),同时通过绳索与崖壁哨所连接,可快速传递情报。
二、崖壁警戒设施:居高临下监视,构建预警网络。
1.崖壁哨卡。
峡江两侧崖壁高度约30丈(约100米)上,每隔60丈(200米)开凿1处“崖洞哨卡”(洞口宽1丈,深2丈,可容纳8名士兵),哨卡内备“床弩”(射程150步,箭杆裹浸油麻布,可点燃后射击)与“投石机”(投掷30斤重石弹,砸击江面敌船)。哨卡外搭建“悬空栈道”(宽3尺,用木板与铁链固定在崖壁上),士兵可沿栈道巡逻,观察江面动静。
2.烽火信号塔。
峡口西侧最高崖顶100丈(约300米)设1座砖石烽火台(高3丈,底部宽2丈),台顶备3堆“硫磺干草堆”(每堆可燃烧1个时辰,黑烟能在5里内可见),驻15名士兵(含5名烽火手、10名侦察兵)。侦察兵携带快马,沿崖底小道巡逻,发现敌船后立即回报,烽火手根据敌船数量点燃对应烽火(1堆为少量,2堆为中量,3堆为大量),一刻内可将信号传递至归州城内望峡楼。
三、火力支援设施:衔接水军与城防,形成交叉打击。
1.岸防弩炮阵。
峡江东侧平缓岸段(距江面约三四丈高),构筑10座“弩炮台”(每座高1丈,用夯土与砖石砌筑,顶部宽1丈),每台配备1具“三弓床弩”(需6人操作,射程200步,可发射“铁羽箭”,箭头带倒钩,能穿透战船木板)。弩炮台之间间隔30丈,形成“扇形射击区”,覆盖峡江航道八成的水域,敌船进入峡江后,会遭到多角度弩箭攻击。
2.火油喷射点。
峡江两侧崖壁较低处(距江面约10丈),开凿5处“火油喷射孔”(孔径50厘米,向内倾斜30°,直通崖壁内的“储油洞”)。储油洞内储备500斤猛火油(混合30%桐油、松香和生漆,增强黏附性,另加硫磺和硝石),配备“手动油泵”(需4人摇动,压力可将火油喷射至5丈外江面)。敌船靠近时,士兵点燃喷射孔外的引火绳,启动油泵将火油喷向江面,形成“火墙”,阻挡敌船前进,同时为水军主力舰队赶来争取时间。
四、应急防御设施:应对突发情况,保障据点存续。
1.崖壁掩体洞。
各哨卡与弩炮台附近,开凿“应急掩体洞”(深3丈,宽2丈,可容纳20人),洞内储备干粮、饮水与急救药品,同时存放“修补工具”(木板、铁钉、麻绳),若栈道或哨卡受损,士兵可进入掩体洞暂避,待敌军退去后修复设施。
2.撤退通道。
崖壁哨卡与烽火台均连接“秘密撤退小道”(宽三尺半,沿崖壁蜿蜒至峡底,全程约1里),小道两侧设“绊马索”(隐藏在草丛中,用铁链与木桩固定)与“陷阱坑”(深1丈,底部插尖木),若据点被突破,士兵可沿小道撤退至峡底,再通过陆路返回归州城内,同时触发陷阱阻碍敌军追击。
钟鹏举在深思熟虑之后,缓缓总结道:“归州除了牛肝马肺峡据点,还有兵书宝剑峡据点,峡州地区同样部署了类似的外围防御据点。回顾我们上一次战斗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其关键因素在于我们采取了出其不意的偷袭战术。当时,我们充分利用了大雾天气作为天然掩护,悄无声息地接近敌军据点,并成功发起了突袭。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这些外围据点对于缺乏远程攻击武器的军队来说,攻克它们简直是难如登天。
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配备火器等先进武器的军队,想要攻陷这些坚固的据点,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糟糕的是,还必须承受惨重的人员伤亡,这种代价是任何指挥官都不愿看到的。”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