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之后,一封盖着京城兵部司务厅寻常关防、看似普通的公文,经由驿递,送到了平安县衙杜明远的案头。公文内容冠冕堂皇,是咨询边境战事背景下,地方州县在 粮草转运、民夫调配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建议。
但随公文附带的,还有一封以火漆密密封缄、无署名的小笺。杜明远屏退左右,拆开一看,心头骤然一紧!那笔迹,他认得,是曹如意身边那位神秘幕僚所书!信中无一字寒暄,只寥寥数语,核心一句便是:“闻岳麓书院生员石磐,有《安边策》上于山长,言及根本,颇有见地。曹公欲知其人对时局之全豹,烦请杜县令 探询其志,详察其心,密呈。”
短短数十字,却似千钧重担,压得杜明远半晌喘不过气。他起身踱至窗前,望着衙院内那株苍劲的古柏,眉头深锁。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小石头的策论,果然引起了曹如意的注意。这是福是祸?
杜明远心念电转。曹如意此举,表面是“问策”,实则有多重深意:其一,确是看重小石头之才,欲进一步考察;其二,是试探小石头对朝廷、对当今陛下的态度,尤其是其“民本”思想,是否会触及某些敏感界限;其三,恐怕也是最重要的,是借此进一步确认小石头的“身世”背景是否“干净”,其政治倾向是否“可用”乃至“可控”!
机遇乎? 若能借此步入曹如意乃至更高层的视野,以石磐之才,前程不可限量,或可早日报效国家,甚至……甚至有机会查清自身血脉渊源。
陷阱乎? 曹如意身处权力漩涡中心,其势煊赫,其敌亦多。小石头一旦被贴上“曹党”标签,必将卷入残酷的党争,再难脱身。以他纯良之心性、尚未坚实的根基,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更何况,他那特殊的身世,在政治斗争中,更是随时可能被引爆的致命隐患!
杜明远脑海中浮现出小石头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想起他离开平安县时那份沉稳与不舍。他将这个自己视若子侄、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少年,从一个小乞丐培养至今,岂忍心看他过早踏入那吃人的龙潭虎穴?
绝不能! 杜明远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决断之色。此刻,绝非良机。小石头需要时间,需要在书院这片相对纯净的土壤里继续汲取养分,需要更长久的磨练来成熟心智。
他回到书案前,铺纸研墨,沉吟许久,方落笔回信。回信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给那无名幕僚的密信。他字斟句酌,先盛赞曹公“心系社稷,求贤若渴”,继而笔锋一转,言及石磐:“该生确系可造之材,然年轻识浅,所见多源于平安一隅,策论虽有新意,实为书生之见,未经历练,恐难当大任。且其性淳朴,于朝局纷纭一无所知,骤然闻达,非福反祸。” 最后,他委婉建议:“不若使其暂潜于江湖,厚积薄发,待其学养更深,心志更坚,再为朝廷效力,方为长久之道。” 通篇回信,看似客观评价,实则充满了回护之意,竭力将小石头“边缘化”、“平庸化”,以求避开风口浪尖。
第二部分,则是他以个人名义,写给欧阳修的一封私信。信中恳请山长,对石磐 多加磨砺,严加管束,使其潜心学问,暂勿使其过早接触外界纷扰,并委婉提及,树大招风,少年人当以根基为重。他相信,以欧阳修之智慧,必能明白他的深意。
两封信写好,用火漆密密封好,分别交由心腹以不同途径送出。做完这一切,杜明远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只觉得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他走到院中,仰望北方星空,心中默念:“石头,莫怪杜伯伯阻你前程……实在是,时候未到啊。你脚下的路,还长,也……更险。”
一封问策信,牵动两地心。
**杜明远的回护,能抵挡多久?
京城的风,已然吹向湖湘。
小石头这枚棋子,是否已注定要落入这盘天下大棋局中?
喜欢糊涂县令贾清廉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糊涂县令贾清廉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