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呼啸,营地的铁甲“哗啦”作响,匈奴人的马蹄声逐渐逼近。陈砚立于了望台上,手中连弩的箭槽早已装填妥当。当第一排匈奴骑兵进入火光映照的范围,他果断挥臂下令:“投石机准备!放!”营地四角的投石机齐齐发力,拳头大小的石块如流星般砸向敌阵,瞬间十几名匈奴骑兵坠马。紧接着,围栏上的连弩齐发,木箭如暴雨般倾泻,匈奴人阵脚大乱,冲锋速度骤减。
“卫青将军有令!骑兵出击!”一声呐喊响彻夜空,卫青亲自率领骑兵冲出营门,玄甲在火光下闪烁着寒光,与匈奴人展开激烈厮杀。
陈砚则带领步兵绕至匈奴人身后,以连弩持续射击,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战斗持续至后半夜,匈奴人伤亡过半,余者见势不妙,仓皇骑马逃窜。营地里遍布兵器残骸和斑斑血迹,士兵们虽疲惫不堪,瘫坐在地,却难掩脸上的喜悦——这是朔方营地今年最为酣畅淋漓的一场胜仗。
第二天清晨,汉武帝派遣的使者便抵达了。原来,卫青连夜撰写了捷报,快马加鞭送往长安。捷报中不仅详尽叙述了击退匈奴的经过,还特别提及了陈砚改良连弩、修复水车的功绩,并请求汉武帝召见陈砚。
“陈吏员,陛下召你即刻前往长安面圣,这是圣旨。”使者双手捧着明黄的卷轴,语气恭敬。陈砚接过圣旨,心中既惊又喜——他未曾料到,自己竟会得到汉武帝的召见。这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肯定,更是查明父亲冤案的大好时机。
出发前,卫青将陈砚唤至中军大帐,递给他一个锦盒:“这里面是改良连弩的图纸,你面圣时献给陛下,或许能获得重用。此外,长安不同于朔方,朝堂之上人心叵测,你行事需多加小心,尤其是主父偃大人,他素来对寒门出身的人才多方打压,你务必谨慎应对。”陈砚接过锦盒,郑重地点头:“多谢将军提醒,末吏铭记在心。”
几天后,陈砚随使者抵达长安。长安城的繁华程度远超他的想象,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行人熙熙攘攘,马车驶过青石板路,发出“嗒嗒”的清脆声响。皇宫更是气势恢宏,朱红色的宫墙高耸入云,门口的卫兵手持长戟,神情庄重肃穆。
面圣的地点定在未央宫的宣室殿,汉武帝端坐于龙椅之上,身材魁梧,眼神锐利,不怒自威。陈砚依照礼仪跪地行礼,心中却难免有些忐忑。
“你就是陈砚?”汉武帝的声音浑厚而有力,“卫青在奏折中将你赞誉为天才,说你改良的连弩能以一敌十,修复的水车解了朔方军的粮草之困,此事当真?”“回陛下,末吏只是略通机关之术,不敢承将军谬赞。”陈砚恭敬地答道,“这是改良连弩的图纸,献给陛下,若能为大汉抗匈尽绵薄之力,末吏便心满意足了。”
旁边的太监接过图纸,呈递给汉武帝。汉武帝展开图纸,细细审视,越看越是惊喜:“这连弩的设计果然精妙绝伦,射程比普通弩箭远了三成,装箭速度也大幅提升,若能批量制造,定能重创匈奴!”
就在此时,站在文官队列中的主父偃突然挺身而出,向汉武帝拱手道:“陛下,臣有话要奏。这陈砚身份不明,其父陈广更是因私通匈奴而被判死罪。如今他献上连弩图纸,恐怕别有用心,意在借此接近陛下,为其父翻案!”陈砚心中一沉,未料主父偃竟当众提及父亲的冤案,还诬陷他心怀叵测。他急忙抬头,对汉武帝奏道:“陛下明察!末吏之父实属冤枉,他毕生致力于墨家机关术,只为大汉制造器械,从未私通匈奴!末吏献上连弩图纸,也是为了助大汉抗击匈奴,绝无他意!”
“是否冤枉,尚待查明。”主父偃冷笑一声,“据臣所知,陈广生前曾与匈奴工匠有过接触,说不定早已将我大汉的机关术泄露给匈奴。如今他儿子又献上连弩图纸,谁能确保这图纸毫无问题?万一其中暗藏破绽,让匈奴人抓住把柄,后果不堪设想!”
大臣们纷纷议论,有的赞同主父偃的观点,有的则主张先查清真相,勿冤枉无辜。汉武帝皱紧眉头,显然也颇为犹豫——他既赏识陈砚的才华,又担忧主父偃所言的风险。
陈砚深知,此刻必须证明连弩图纸的可靠性。他深吸一口气,对汉武帝奏道:“陛下,末吏愿当场演示连弩的威力,若连弩有任何瑕疵,末吏甘愿受罚!”
汉武帝沉吟片刻,点头应允:“好!朕就给你一个机会,即刻前往校场演示。若连弩果如你所说那般威猛,朕便赦你无罪;若有半分虚假,定不轻饶!”
一行人抵达皇宫外的校场,侍卫们早已依照图纸组装好了一架连弩。陈砚手持连弩,瞄准五十步外的靶心,拉动弓弦,随着“咻”的一声,木箭精准地嵌入靶心。随后,他接连发射了九箭,每箭皆命中靶心,且装箭速度迅捷,不过片刻工夫,十箭已悉数射毕。
大臣们无不震惊,主父偃的脸色也愈发难看。汉武帝朗声大笑:“好!好一个陈砚!这连弩果然威力非凡,朕决定了,任命你为少府器械丞,负责批量制造连弩,以供前线军队使用!”
陈砚心中一喜,连忙跪地谢恩:“谢陛下隆恩!末吏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使命!”
主父偃站在一旁,目光阴鸷地盯着陈砚,心中暗自盘算:“陈砚,你别高兴得太早,这次算你走运,下次我定要让你身败名裂!”
面圣结束后,陈砚随太监前往少府履职。途中,他回想起卫青的警示,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忧虑——主父偃显然已将他视为眼中钉,今后在长安的日子,恐怕难以平静。
抵达少府后,负责器械制造的官员们早已在门口恭候。他们接过连弩图纸,仔细审视,无不对陈砚的才华赞叹不已。陈砚趁机提出:“制造连弩需耗费大量桑木与青铜,还望各位大人鼎力相助,尽快完成连弩的制作,并送往前线。”
“陈大人尽管放心,我们定当竭尽全力!”官员们纷纷承诺。
随后的数日,陈砚一直驻守少府,亲自监督连弩的制造过程。他借鉴墨家机关术,对连弩的木箭进行了改良,在箭头处增设一小凹槽,内可填充火药,射出后能引发爆炸,威力倍增。
然而,就在连弩即将批量完工之际,主父偃再度登门。他手持一份奏折,冷笑着对陈砚说道:“陈大人,你私自改良木箭,添加火药,此举已触犯‘私造军械’之罪。我已将奏折呈上,陛下不久便会得知,你且等着受罚吧!”
陈砚心中骤然一紧,未曾料到主父偃竟会采取如此手段来陷害他。他深知,此次务必再次证明自身的清白,否则不仅将失去官职,更可能累及父亲的冤案难以昭雪。
他深吸一口气,直面主父偃,坚定地说道:“主父大人,我改良木箭旨在提升连弩的威力,以更有效地抵御匈奴,绝非私造军械之举。我即刻前往面圣,向陛下详尽解释!”言毕,陈砚毅然转身,疾步奔向皇宫。他明白,一场新的危机正悄然逼近,唯有挺过此关,方能立足于长安,为父亲洗脱冤屈。
喜欢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