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竹的木屐碾过积雪时,发出细碎的咯吱声。
她裹着靛青棉袍,腰间悬着那柄随了她二十年的符剑——剑鞘上的漆早被掌心磨得发亮,唯有剑格处新刻的灯纹,还泛着桐油的清苦味。
昭安学堂的废墟比昨日更醒了些。
断墙根下那株新枝已抽出三片叶子,最顶端那片正对着初升的太阳,金纹在叶脉里游移,像有人用金线在绿绸上走针。
她脚步顿住。
这是她每日晨巡的第三遍。
自顾昭说道已传,火已燃那日起,她便习惯绕着废墟转三圈——一圈看残垣有没有新裂痕,一圈数瓦砾下冒头的草芽,一圈...看有没有他留下的影子。
但今日不同。
最嫩的那片叶突然抖了抖,金纹从叶尖开始凝聚。
沈青竹眯起眼,见字的横折钩先爬上主脉,接着是的上半部分,最后一点收尾时,叶尖竟渗出极淡的暖光,像被人呵了口气的琉璃。
她伸手,指尖悬在叶上半寸。
掌心能感觉到那丝暖意,像极了那年冬夜,顾昭把烤热的红薯硬塞进她手里时的温度。青竹,冷的不是手,是心。他说这话时,她正为暗卫营三十条冤魂的案子攥着剑发抖。
叶脉金纹随着她的呼吸明灭。
沈青竹突然笑了,指节叩了叩剑柄。
符剑嗡鸣出鞘,她蹲下身,剑尖在新枝旁的冻土上刻字。
雪末被剑气震开,露出一行小楷:念不在名,在灯。
吱呀——
风卷着林梢的雪粒扑来。
一片叶子打着旋儿落在她掌心,金纹竟缓缓重组。
沈青竹低头,见那抹金光最终凝成个字,笔画清瘦如他从前批战术图时的笔锋。
你要他忘了自己?她对着叶子低语。
山风灌进领口,她却觉得掌心发烫,像握着块将熄的炭。
二十年前暗卫营的血味突然涌上来——那时她跪在萧绎脚边领罚,因为放走了被冤杀的伙夫一家。
顾昭就是那时出现的,带着阴司的冷意,却用体温焐热她冻僵的手腕:要守的从来不是谁的命令,是人心的光。
溪畔的顾昭打了个寒颤。
他蹲在青石板上,盯着灶里最后一点余烬。
识海里那丝心火又开始躁动,像条被剪断尾巴的蛇,在残垣断壁间窜来窜去。
他闭目内视,轮回司的残门早塌成了碎石,唯有一团黑雾盘踞在识海深处,那是三百年前他亲手封印的判官之我。
你若去名,便无凭据。黑雾里传来他自己的声音,带着千年阴司的冷硬,地府可借空位重立新帝,到时候——
那就让天下无帝可立。顾昭打断他。
他伸手拨了拨余烬,火星子溅在掌心,烫得皮肤发红。
他以指为笔,在掌心里写二字,墨迹是未燃尽的炭灰,带着焦糊的草木香。
当年心软放冤魂转世,是我错。他对着识海说,可如今我要错得更彻底些——让阴司的权柄,变成人间的灯火。
掌心的字写完了。
他起身走向溪水,寒水漫过脚踝时,他松开手。二字没有化在水里,反而腾起一点火苗,顺着溪流向南漂去。
火烬所过之处,溪畔的野姜花闭合了花瓣,水藻间沉下几粒种子,泛着珍珠似的微光。
月婵的观星盘裂了道细纹。
她捏着最后一把星砂,看它们在青铜盘里打着转儿,却始终落不成图。
从前星轨是线,人是棋子,可今夜星砂刚触到盘面,就化作点点微光,飘向窗外——像极了顾昭散尽心火那晚,飞向三境的流萤。
她推开窗。
冬夜的风裹着梅香灌进来,月婵望着天际,突然屏住了呼吸。
紫微灯星群正在散开,原本聚成帝星的那团光,此刻碎成千万点,落在东边的渔村、南边的茶铺、西边的学堂。
每一点光都不大,却亮得扎实,像被人小心护着的灯芯。
星不再命人,人已自成星。她轻声说。
观星盘掉在案上,月婵转身翻出陶碗,将剩下的星砂全倒了进去。
讲武堂的旧井在院角,井台爬满青苔,她蹲下身,陶碗浸入井水的瞬间,星砂簌簌沉底,在水面荡开细小的涟漪。
从此,天不说话,我们自己写。她对着井说。
井里映出她的影子,发间的木簪还是顾昭亲手雕的,刻着半朵未开的梅。
那年他说:观星的人总看天,偶尔也要低头,看看地上的灯。
秦雨桐的战马在雪地里打了个响鼻。
她勒住缰绳,望着前方的古道——一队牧民正沿着山梁南行,老的扛着骨灯,小的捧着陶碗,每走十里就停下,把灯埋进雪里,灯底压着张纸:留给后来人。
将军,要盘问吗?副将的佩刀碰在甲胄上,发出清脆的响。
秦雨桐没说话,翻身下马。
她踩着雪走到最前面的牧童跟前,那孩子抱着盏羊骨灯,灯芯是晒干的艾草,飘着淡苦的香。
为啥走这么远?她蹲下来,和孩子平视。
牧童歪头:梦见穿灰袍的叔叔说,路要自己亮。
他还摸我的头,说小灯官,你点的灯,能照见爷爷的爷爷。
秦雨桐喉结动了动。
她想起顾昭最后那夜,坐在军帐里拆她的战旗。旗子上的字太扎眼。他说,以后换个记号吧,让百姓知道,这是护他们灯的队伍。
卸战旗。她转身对副将说,改绑陶灯。
跟着走,不许超前,不许打断他们的光。副将愣了愣,却见她已经解下自己的红披风,裹住了牧童冻红的小手。
风卷着她的声音飘远:走慢些,让灯照得久些。
顾昭站在昭安溪畔,看那点的火烬越漂越远。
最后一缕心火从他识海深处升起,像只终于挣脱笼子的鸟,扑棱棱扎进溪流。
他望着火烬消失的方向,忽然笑了——二十年前穿越时摸到的镇魂殿石牌,此刻在记忆里愈发模糊,只余下掌心的温度,像极了现在溪水漫过脚踝的凉。
当夜,三境孩童同梦。
他们梦见风雪里站着个无面人,身后是条灯火长河,每盏灯都亮着,照见挑担的货郎、补鞋的老匠、哄娃的妇人。
无面人转身挥手,河水流向远方,两岸的灯越聚越多,亮得能数清每个人睫毛上的雪。
次日清晨,所有供奉顾昭的私祠都熄了香火。
画轴上的灰袍男子褪成一片雾,牌位上的二字,被晨露泡得模糊不清。
只有昭安学堂的废墟前,沈青竹刻的念不在名,在灯还清晰着,新枝又抽出两片叶,叶脉金纹是两盏并排的灯。
南陈边境某村学堂里,七岁的阿豆握着炭条,在粉墙上画灯。
他画到第三盏时突然停笔,炭条地掉在地上。先生,他仰起脸,眼睛亮得像星子,昨天梦里,那人没有脸...可我知道,他是我爷爷的爷爷点过火的人。
先生正在擦案头的《守灯谣》抄本。
他的手顿了顿,拿起笔,在灯一盏,火一捻,记着名字心自燃那句上轻轻一画。
墨迹干了,新的句子是:灯一盏,火一捻,忘了名字心自燃。
窗外的风掀起竹帘,卷进半片叶子。
月婵站在讲武堂的残档堆前,指尖拂过落灰的竹简。
最上面那卷写着昭安之战·阴司阵图,竹绳突然地断开,简册散了一地,露出底下半张泛黄的纸——是顾昭亲手画的灯谱,边角还留着他批注的小楷:灯无定式,心亮则明。
她蹲下身,捡起灯谱时,一片雪花落在纸页上。
喜欢南北朝:我用阴司权柄成阴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南北朝:我用阴司权柄成阴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