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修铁路

tintin拂拂

首页 >> 我在明朝修铁路 >> 我在明朝修铁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盛明皇师大唐再起医毒狂妃路子野临高启明大唐万户侯全球狙杀灵剑尊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神话版三国穿越了的学霸
我在明朝修铁路 tintin拂拂 - 我在明朝修铁路全文阅读 - 我在明朝修铁路txt下载 - 我在明朝修铁路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8章 技术瓶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万历八年的初冬,寒风自居庸关外的莽莽群山呼啸而来,卷起地上尚未融尽的残雪,扑打在人的脸上,如同细密的冰针。关沟深处,新辟的铁路路基如同一条巨大的伤疤,蜿蜒匍匐在陡峭的山峦之间。往日里叮当作响的凿石声、号子声,此刻却显得有些稀落,一种无形的沉重压力,笼罩在每一个工匠和民夫的心头。

林昭身披一件厚重的玄色羊毛斗篷,站在一处刚刚开挖不久、却已显露出狰狞岩层的隧道口前。刺骨的山风灌入洞口,发出呜呜的怪响,吹得他额前几缕发丝凌乱飞舞,更衬得他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如铁。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赵德柱,一个四十多岁、面庞黝黑、手掌粗糙的实干派官员,正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向他汇报着眼前的困境。

“大人,这居庸关段,实在是……太难了!”赵德柱的声音带着嘶哑和难以掩饰的焦虑,“您看这‘弹琴峡’段,山体全是这般坚硬的花岗岩,一锤下去,火星四溅,崩不了拳头大的口子。工匠们轮班日夜不休,这进度……慢得让人心焦啊!照这个速度,明年开春前绝难打通。”

他指着旁边另一段已经铺设了部分路基的斜坡:“还有这‘八达岭’前端,坡度实在太陡。我们试过了,即便用最好的骡马,拉着空载的料车上去都极其费力,若是将来满载煤炭、货物的火车,如何上得去?即便勉强上去,下坡时更是险象环生,一旦制动不及,后果不堪设想!”

几个跟随多年的老工匠也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补充着遇到的难题:岩石过于坚硬,耗费的钢钎、铁锤数量远超预期,且损毁极快;隧道内通风不畅,工匠作业片刻便胸闷气短;陡坡路段,不仅运输困难,连路基的稳固都成问题,一场大雨就可能引发滑坡……

“大人,不是小的们不尽力,实在是这山……它不听话啊!”一位须发花白、脸上布满沟壑的老石匠叹着气,浑浊的眼中满是无奈。

林昭沉默地听着,目光扫过眼前巍峨险峻、仿佛亘古不变的群山,又看向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却依旧坚持作业的工匠民夫,心中如同压了一块巨石。居庸关段,是连接京城与宣府、大同乃至更远边镇的关键咽喉,此段不通,则北线铁路的战略价值大打折扣。他深知朝廷内外有多少双眼睛正盯着这里,等着看他的笑话,等着铁路计划因为“天险”而折戟沉沙。

“所需的精钢工具,我已命徐州昭铁厂日夜赶制,会尽快补充过来。工匠伙食、御寒衣物,务必保证充足。”林昭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异常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进度慢,可以理解,但安全第一,绝不能为了赶工而出人命!隧道内增设通风竹管,轮班时间再缩短。至于坡度……”他顿了顿,这个核心难题,他心中也尚无万全之策,“容我再想想办法。”

他挥手让赵德柱等人继续督促工程,自己则带着两名随从,沿着崎岖不平的施工便道,一步步向更高处的岭脊攀去。他需要亲自踏勘,寻找那一线可能的生机。

与此同时,北京林府,漱玉书房。

炭盆烧得暖融融的,驱散了窗外的寒意。沈云漪却无心感受这份温暖,她面前的书案上,摊满了各种舆图、笔记和零散的纸张。有工部绘制的居庸关段详细地形图,上面被林昭用朱笔标注了无数难点;有他寄回的家书中,提及施工困境的片段;还有她这些日子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前朝修建长城关隘时留下的只言片语的工程记录,甚至还有几本利玛窦等人带来的、绘有泰西矿山机械和建筑素描的书籍。

她的指尖在一行行文字、一幅幅简陋的图样上划过,眉头微蹙,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夫君信中所言的花岗岩坚硬、坡度陡峻问题,如同两道巨大的鸿沟,横亘在铁路面前。她不通具体的凿石技巧,也对如何降低坡度缺乏直观概念,但她相信,世间万物皆有规律,难题必有解法,关键在于找到那把正确的“钥匙”。

她想起父亲留下的那本《武备志·火器篇》残卷,其中似乎提及过一种名为“火药开山”的设想,虽只是雏形,且主要用于军事,但那种试图借助巨大能量改变地形的思路,让她心中一动。然而,在狭窄的隧道内使用火药,风险太大,稍有不慎便是塌方惨剧,此路难通。

目光又落到那些泰西书籍上,上面绘有一种利用绳索、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结构巧妙。但这只能解决垂直运输,对于漫长的斜坡,依旧乏力。

“坡度……坡度……”她无意识地喃喃自语,起身走到墙边,那里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大明混一图》。她的目光并非落在繁华的州府,而是沿着那象征山脉的褐色曲线游走。忽然,她想起幼时随父亲回浙江老家,乘坐乌篷船过水闸的情形。船只无法直接攀上水位落差,而是通过闸室,逐级提升……

一个模糊的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脑海。

她快步回到书案前,抽出一张白纸,拿起炭笔,开始飞快地勾勒。她画的不是直线,也不是简单的曲线,而是一种反复迂回、如同蛇行、又好似“之”字形状的线路。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她的眼神越来越亮。

“若无法直上直下,何不效法盘山古道,以延长路径来换取坡度减缓?”她低声自语,手中的炭笔不停,“将一条陡直的坡道,分解为数段坡度较缓的‘之’字形折返线路。列车行至折返处,便反向行驶,如此往复,虽路程增加,却安全可控……”

这个想法让她兴奋起来。但紧接着,新的问题又涌现:如何在陡峭的山体上开辟出足够宽阔、稳固的之字形路基?折返处的弯道半径是否足够火车转向?机车的牵引力能否胜任这种频繁的启停和转向?

她深吸一口气,知道这仅仅是一个粗糙的构想,需要大量的计算和论证。她重新坐下,翻出利玛窦带来的《几何原本》中译本,以及大明原有的《九章算术》、《营造法式》,开始尝试进行最基础的坡道角度、曲线半径、路基土石方量的估算。数字、图形、公式在她脑海中交织碰撞,书房内只剩下炭笔划过纸张和偶尔翻动书页的细微声响。她知道,自己必须拿出一个尽可能完善、至少是逻辑上可行的方案,才能帮到远在居庸关攻坚的夫君。

数日后,一封厚厚的家书,连同几张绘有清晰“之”字形线路示意图和大量演算过程的稿纸,被以六百里加急,送到了居庸关工地林昭的手中。

其时,林昭正与赵德柱及几位经验最丰富的老工匠,围着一堆篝火,商讨着是否要冒险采用危险性极高的“火烧水激”法来破碎岩石(即先用大火灼烧岩体,再泼以冷水,利用热胀冷缩使其开裂)。虽然此法古籍有载,但控制不易,极易造成岩体内部结构破坏,引发不可预知的坍塌。

接到沈云漪的信,林昭借着篝火的光芒,迫不及待地拆开阅读。起初,他看到那“之”字形线路的构想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完全跳出了寻常的思维定式。但随着他仔细阅读那些虽然略显稚嫩、却条理清晰的演算过程,以及沈云漪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弯道半径、路基稳固、机车牵引力)的分析和提醒,他的眼神逐渐由讶异转为深思,再由深思转为豁然开朗的兴奋!

“妙啊!云漪此计,堪称另辟蹊径!”林昭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多日来的阴霾仿佛被这一纸书信驱散了大半。他立刻将图纸和演算稿递给赵德柱和几位老工匠传看。

赵德柱初看时也是满脸疑惑:“大人,这……这绕来绕去,岂不是要把路程延长数倍?耗费工时、银钱岂不更多?”

一位老工匠也嘟囔道:“是啊,而且这弯弯绕绕的,路怎么修得稳?火车能拐得过去吗?”

林昭却信心大增,他指着图纸解释道:“赵郎中,诸位老师傅,请看。延长路程固然增加成本,但若能以此换来坡度大减,使得火车能够安全通行,其价值远超这点额外投入!至于弯道和路基,”他回想起沈云漪信中提及的需注意弯道半径和加强路基支护的建议,思路愈发清晰,“我们可以在折返处采用更大半径的曲线,并借鉴桥梁墩台之法,用巨石、三合土层层夯筑路基外侧,确保稳固。机车牵引力问题,可让格物院加紧研制更大动力的机车头,同时,在陡峭路段,考虑增设辅助牵引……”

他越说越觉得此方案具有惊人的可行性。这不仅仅是解决坡度问题,甚至对隧道工程也有启发——或许一些较短的隧道,可以通过这种“之”字形展线来规避,从而减少极其艰难和危险的隧道开凿工作量!

“可是,大人,这毕竟是前所未有之事,万一……”赵德柱仍有顾虑,这方案太过大胆,一旦失败,责任重大。

林昭站直身体,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斩钉截铁,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修铁路,本就是开千古未有之业!若事事因循守旧,畏惧风险,我们何必来此开山凿岭?此方案,虽有未知,但思路清晰,合乎道理,远比我们在此束手无策、或冒险采用‘火烧水激’之法来得稳妥!一切责任,由我林昭一力承担!”

他当即决定,暂停“弹琴峡”部分非关键隧道的攻坚,集中力量,先选取“八达岭”前端一段最具代表性的陡坡,按照“之”字形思路进行试验性施工。他要亲自督工,用事实来验证这个构想的可行性。

接下来的日子里,居庸关工地再次沸腾起来。尽管仍有工匠私下议论这“绕远路”的法子是否划算,但在林昭的亲力亲为和赵德章的严格执行下,新的施工方案还是被迅速贯彻下去。测量定位,开挖地基,夯筑护坡,铺设碎石道床……每一个环节,林昭都尽可能到场,与工匠们一同研究细节,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他甚至挽起袖子,与工匠们一起搬运石料,检查夯土质量。侍郎大人身先士卒,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工地上原本低迷的气氛为之一振。

夜晚,工地边缘搭起的简易营帐内,炭盆驱散着严寒。林昭就着摇曳的油灯,仔细审阅着当日的工程记录,并不时在沈云漪寄来的示意图上进行修改和标注,将实际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想到的改进思路,详细记录下来,准备次日寄回京城。跳跃的火光映照着他沾着尘土的疲惫面庞,那双眼睛却因为找到了前进方向而显得格外明亮有神。他知道,自己并非孤身奋战,在遥远的京城,有一颗同样聪慧而关切的心,正与他一同为这艰难的事业殚精竭虑。

半个月后,一段长度约一里、包含两次折返的“之”字形试验线路终于初步成型。尽管还未铺设铁轨,但其路基的稳固程度、坡度的显着减缓,已经让所有参与建设的工匠和官员看到了希望。当一辆满载石料的特制宽轮测试车,由数匹骡马牵引,稳稳地驶上这段昔日被视为天堑的坡道,并顺利完成折返时,整个工地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

成功了!这看似异想天开的“之”字形展线方案,在现实中得到了初步验证!

赵德柱激动得热泪盈眶,抓着林昭的手,声音哽咽:“大人!成了!真的成了!这……这简直是神乎其技啊!”

林昭望着那在缓坡上顺利运行的测试车,心中亦是澎湃难平。他抬头望向南方京城的方向,仿佛能看到沈云漪在书房中凝神思索的倩影。这一次技术攻坚的胜利,不仅扫清了铁路北进的关键障碍,更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他与云漪之间,早已超越了寻常夫妻的鹣鲽情深,而是真正成为了志同道合、能够相互启迪、共克时艰的战友与知己。

寒风依旧凛冽,居庸关的群山依旧沉默巍峨,但一条象征着智慧与勇气的钢铁之路,已然在这天险之中,顽强地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蜿蜒轨迹。前路仍有万难,但经此一役,林昭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力量。

喜欢我在明朝修铁路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在明朝修铁路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神医御兽后惊!小可怜竟是玄学大师血嫁,神秘邪君的温柔扉页空间盛世宠婚:帝少的心尖萌妻开局继承仙门,师妹全员女帝英雄联盟之最强重生神道丹尊诸天武道强人不装了,抱上太子大腿后我真香了诡运蛇妻这个明星只想学习赘婿出山侯门福妻错爱首席最仙遊天庭典狱长名门枭宠:老婆,乖一点我的老爹是重生二少爷的宠妻日常
经典收藏贞观医仙三国之胜谋天下九两金袁术天下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秦时之血衣侯传奇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逍遥小地主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大明虎威军门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华夏鼎世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女帝穿今不好惹灭元1399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抗战之重生周卫国成为赘婿的我只想跑路
最近更新南诏残魂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大唐:家父程咬金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抗倭战神开局明末建基业饥荒年,我来拯救快饿死的少女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
我在明朝修铁路 tintin拂拂 - 我在明朝修铁路txt下载 - 我在明朝修铁路最新章节 - 我在明朝修铁路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