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松起兵的消息,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入了一瓢冷水,瞬间引爆了整个战场。方才还气势汹汹的北军,此刻军心溃散,指挥失灵。主帅在惊惶中下达的撤退命令,在混乱中演变成了一场大溃退。
江宁城头,士气如虹。
“开城门!追击!”林昭果断下令。沉重的城门缓缓开启,周铁鹰一马当先,率领着憋屈了数日的守城精锐骑兵,如同出闸的猛虎,冲向溃散的北军后队。马蹄声如雷,刀光闪烁,溃退的北军几乎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丢盔弃甲,尸横遍野。
江面上,局面同样逆转。“破浪”号尽管右明轮受损,航速大减,但在“靖海”号和一众武装哨船的护卫下,依旧如同跗骨之蛆,死死咬住试图北撤的北军水师。主炮虽然射击频率降低,但每一次轰鸣,都精准地落在敌舰的航线上,逼迫它们不断转向、减速,难以脱身。“靖海”号的几门副炮也发挥了作用,近距离追着敌舰的船尾和桅杆猛轰,虽难以造成致命损伤,却极大地迟滞了对方的撤退速度。
这场追击,从午后持续到黄昏。北军陆师丢下了大量辎重和尸体,狼狈北窜;水师亦有多艘战舰被击沉或重创,余部仓皇逃往上游。江宁之围,彻底解除。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遍布狼藉的战场和缓缓归来的得胜之师身上时,整座江宁城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劫后余生的喜悦,混合着对未来的期盼,在古城上空久久回荡。
龙江船厂内,气氛却并未完全放松。胜利的代价是巨大的。
“破浪”号被拖回船坞,右明轮轴系损坏严重,需要大规模更换,舰体也多处受损,亟需维修。“靖海”号左舷破开一个大洞,几乎丧失了战斗力。阵亡将士的名单被整理出来,长长的名单,让每一次胜利都显得格外沉重。
沈云漪顾不上庆祝,立刻投入了两艘主力舰只的抢修工作中。她知道,战争远未结束,这只是喘息之机。她召集了所有工匠和学员,不分昼夜地分析损伤,制定修复方案,绘制新的零件图纸。炉火再次熊熊燃起,敲打声和机械的轰鸣声,成为了船厂新的战歌。
林昭则在稳定城内秩序、抚恤伤亡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北方。李如松的起兵,是决定性的转折点,但北方的局势究竟如何?朱翊钧会作何反应?这些都是决定下一步战略的关键。
他动用了所有秘密渠道,不惜代价打探北方的消息。同时,他以“总督南务、协理江防”的名义,向江南各府县发出檄文,通报江宁大捷,号召各地“共襄义举,北伐讨逆”,并开始着手整合江南的人力物力,为可能的北伐做准备。
数日后,来自北方的更详细情报,如同雪片般通过各种渠道汇集到林昭手中。拼凑起来的图景,让他都感到心惊。
李如松的起兵,并非一时冲动。他在蓟州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对朱翊钧的篡位和倒行逆施早已不满。此次趁着朱翊钧精锐南征,北方空虚之际,果断发难。其麾下边军战斗力极强,一路由其养子李遵祖率领,出居庸关后连破数座关隘,兵锋直指昌平,震动京师;另一路则沿运河南下,势如破竹,已切断漕运,使得南征北军的粮草补给线岌岌可危。
朱翊钧在京城闻讯,惊怒交加。他一面紧急召回部分南征军队,一面调集京营剩余兵力,仓促组织防御。但李如松的声望太高,边军的战斗力也远非养尊处优的京营可比,北方的战局对朱翊钧极为不利。
更让林昭注意的是,情报中提到,北方朝廷内部也出现了分裂的迹象。一些原本就对齐王篡位心存不满的官员和勋贵,开始暗中与李如松联络,或保持中立,观望风色。朱翊钧的统治根基,正在迅速动摇。
“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孙幕僚看着这些情报,激动得声音发颤,“大人,李帅在北边牵制了朱翊钧的主力,内部又人心浮动,正是我们北伐的大好时机!”
林昭沉吟不语。他走到地图前,目光从江宁缓缓北移,掠过广袤的江淮平原,最终落在那个代表着帝国权力中心的点上。
“北伐……谈何容易。”他缓缓道,“江宁新定,人心虽附,但根基未稳。‘破浪’、‘靖海’皆需时日修复。江南各地,是否真能同心协力?粮饷物资,能否支撑大军远征?”
他并非畏惧,而是深知其中的艰险。一步踏错,不仅可能葬送眼前的胜利,更可能让整个南方势力万劫不复。
“但若错过此次良机,待朱翊钧缓过气来,与李帅陷入僵持,届时他必会再次南顾,我南方永无宁日!”周铁鹰沉声道,他刚从追击前线回来,身上还带着硝烟味。
就在这时,一名信使匆匆而入,呈上了一封来自北方的、印有李如松帅府特殊标记的密信。
林昭拆开信,迅速浏览。信中的内容,让他眼中精光爆射!
李如松在信中,除了通报北方战局的进展,更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也极具诱惑力的建议:
“林公督师东南,破夷寇,守江宁,威震华夏。如松不才,愿为前驱,直捣黄龙。然京师城高池深,非里应外合不可速下。若公能率江南之众,沿运河北上,会师于徐州,则大事可定!届时,扫清妖氛,共扶明室,天下幸甚!”
李如松这是在正式邀请他联手北伐,会师中原,共取京城!
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提议,也是一个巨大的赌局。成功了,他们将重塑这个帝国的命运;失败了,则玉石俱焚。
林昭将密信传给周铁鹰和孙幕僚观看。两人看完,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目光灼灼地看向林昭。
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船厂敲打声,如同战鼓,敲在每个人的心头。
林昭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北方那片广阔的天空。他的眼神由最初的凝重,逐渐变得坚定,最终化为一片锐利无匹的锋芒。
他转过身,声音不高,却带着斩断一切犹豫的决绝:
“传令下去!”
“全军整备,筹集粮草,检修战舰!”
“通告江南各府县,林某将奉李帅之约,挥师北伐,讨逆复国!”
“一个月!我只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兵发徐州!”
北伐的巨轮,在这一刻,被正式推动。历史的走向,将因江宁城下的这个决定,而驶向一个全新的、未知的航道。惊涛之下,隐藏的是更广阔的海洋,还是更凶险的暗礁,唯有前行,方能知晓。
喜欢我在明朝修铁路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在明朝修铁路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