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彻底笼罩应天府时,各王公府邸的小天幕再次亮起。与白日不同,夜间的天幕泛着冷白的光,如同战场的寒月,刚亮起便有血色字迹缓缓浮现——《藁城之战,死神燕王》 。
燕王府内,朱棣与徐妙云刚用过晚膳,便并肩站在庭院中。徐达今日仍留在燕王府,此刻也凑到近前,三人目光同时落在天幕上。朱棣看着“死神燕王”四字,指尖微微收紧——看着天幕上的地图他明细了藁城的战略地位,藁城处于河北中部关键位置,是连通真定(今正定)、德州等战略要地的枢纽地带。在靖难战局中,真定兵团(平安、吴杰等部)与燕军围绕滹沱河、木刀沟展开争夺,藁城所在区域是双方兵力投送与后勤补给的关键通道。其周边地形复杂,河流(滹沱河、木刀沟)交错,为兵力部署、阵地构建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与缓冲,也限制了大规模兵团的迂回机动,使得谁能把控藁城及周边要点,谁就能在局部战场掌握攻防主动。它与真定、德州形成三角关联。真定是建文帝朝廷北方重兵屯驻的核心据点之一,德州则是朝廷漕运补给与兵力集结的重要节点,藁城宛如这两个据点之间的“纽带”,燕军若控制藁城,可分割真定与德州兵团的联动;建文帝势力若稳固藁城防线,能依托两地资源持续对燕军施压,因此藁城成为双方争夺“切断 \/ 维系战略联系”的焦点。藁城之战或许是靖难中不亚于夹河之战的血战,真定兵团的精锐骑兵与平安的指挥,燕军想要取得胜利没那么容易。
奉天殿内,朱元璋特意让人搬了把椅子坐在天幕下,马皇后陪在一旁。朱元璋端着热茶,眼神锐利地盯着天幕:“咱倒要看看,棣儿是怎么对付平保儿那小子的。真定兵团的辽东铁骑、甘凉铁骑,可是杨文宋晟一手调教的精锐,不好打啊。”
秦王府与晋王府内,朱樉与朱棡也各自盯着天幕。朱棡端着酒杯,眼神复杂——他既想看到朱棣受挫,又清楚若朱棣战败,建文朝继续掌权,他们日后那些还活着兄弟的日子只会更难过。朱樉则更多是看热闹的心态,一边喝酒一边嘟囔:“平保儿那家伙,当年跟着父皇南征北战,有点本事,就看老四能不能打过了。”
【夹河之战结束后,燕军虽重创德州兵团(盛庸、何福部),但真定兵团(平安、吴杰、陈晖部)迅速撤回真定全域,依托城池与滹沱河防线,坚守不出。朱棣在武邑大营召开军事会议,与众将分析战局:】
- 真定兵团的优势:兵力约10万人,下辖辽东铁骑、山西边骑、甘凉铁骑三支精锐骑兵,还有身经百战的淮西步兵,战力仅次于战前的德州兵团;且真定城防坚固,粮草充足,具备长期坚守的条件。
- 真定兵团的弱点:经深州阻击战、夹河之战的侧翼牵制,对燕军骑兵心存忌惮;且建文帝对前线将领猜忌颇深,若长期按兵不动,恐被朝廷问罪。
【朱棣当即定下“诱敌出战”的策略,分两步实施:】
1. 散布缺粮假象:命燕军士兵乔装成河北平民,在真定、定州一带散播“燕军粮草耗尽,正分散到各村镇就粮”的消息;同时派小股部队伪装成“就粮队”,故意在真定兵团的侦查范围内活动,营造兵力分散的假象。
2. 牵制德州残部:命朱能率领1万骑兵,在德州外围游走,摆出“即将围攻德州”的姿态,迫使真定兵团担心德州残部被歼,从而主动出兵支援。
【真定兵团的平安、吴杰、陈晖得知消息后,陷入争论:】
- 平安认为:燕军分散就粮,正是突袭的好时机;且德州残部若被歼,真定兵团将孤立无援,朝廷定会追责。
- 吴杰则担忧:燕军诡计多端,恐是诱敌之计,应继续坚守真定。
- 陈晖(甘凉铁骑统领)则主张:真定兵团兵力占优,且骑兵精锐尚在,即便燕军有诈,也可一战——他急于为夹河之战中受损的甘凉铁骑正名。
【最终,平安与陈晖的意见占了上风。真定兵团决定:全军东进,沿滹沱河北岸推进,既防止燕军围攻德州,又可寻机与燕军主力决战。】
天幕画面随之展开:左侧是燕军“就粮队”在村落中活动的场景,士兵们故意装作四处搜刮粮草,实则暗中监视真定兵团的动向;右侧是真定兵团的军营,平安站在地图前,手指着滹沱河东岸,与吴杰、陈晖激烈争论;中间则是朱能率领骑兵在德州外围奔驰,扬起的烟尘让德州城内的盛庸紧张不已,连忙派人向真定求援。
“诱敌出战?”殿下这招,是想抓住平安急于邀功、陈晖想要雪耻的心理,正好戳中了真定兵团的软肋!分散就粮的假象,既让对方放松警惕,逼着他们不得不出兵,平保儿那小子会上当吗?”
傅友德也皱起眉头,语气凝重:“真定兵团选择在藁城附近(滹沱河与木刀沟之间狭窄地带)构建坚固方阵,试图利用地形抵消燕军骑兵优势。藁城周边的地形(两河夹峙的狭窄区域)让真定兵团能压缩防线宽度、集中兵力火力,打造“刺猬阵”;而燕军要突破则需仰攻或硬撼防线,藁城成为真定兵团“以守为攻、一雪前耻”的战术支点。对燕军而言,攻克藁城方向的防线是打开南下通道、瓦解朝廷重兵集团的关键一步,关乎战役胜负与后续战略推进。平保儿不是傻子,真定兵团还有十万兵力,且骑兵精锐尚在。想以八万兵力打赢这一仗,难啊。尤其是辽东铁骑和甘凉铁骑,都是常年跟元人打仗的硬茬,不好对付。”
徐达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几分担忧:“你们看,真定兵团选择沿滹沱河东进,既可以依托河流防守,又能快速支援德州,算盘打得很精。若不能在野战中击溃他们,一旦被拖入持久战,燕军的后勤真的会出问题。”
文臣们则更关注战局的后续影响。李善长看着天幕上真定兵团的部署,对身边的陈迪道:“若真定兵团战败,建文朝在河北的主力就只剩德州残部了。可若是燕军战败,建文朝说不定还能稳住局面,但这也是治标不治本,建文能撑到现在,无非靠的是陛下三十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家当罢了。只是……看天幕的标题,‘死神燕王’,想来朱棣此战必胜。”
宋濂叹了口气:“建文朝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兵力不够,而是将领不和、指挥失当。平安、吴杰、陈晖三人各有心思,就算兵力占优,也未必能打赢团结一心的燕军。”
奉天殿内,朱元璋听着群臣的议论(太监实时禀报各府邸反应),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保儿啊保儿,本事不大,太急功近利。棣儿正好利用他这个缺点,诱他出战。真定兵团的骑兵是厉害,可棣儿的骑兵,经过白沟河、夹河两战,早就炼成了钢铁之师——这场仗,有的看了。”
【真定兵团东进的消息传到燕军大营后,燕军将领们纷纷建议:次日清晨再率军渡河(滹沱河),与真定兵团正面交锋。朱棣却摇了摇头,语气坚定:“战机稍纵即逝!若等明日,平安定会察觉我军意图,退守滹沱河南岸,依托河流布防,到时候再打,就难了!”】
【朱棣当即下令:全军连夜渡河,兵分两路:】
1. 骑兵部队(约4万人):由朱高煦、朱能、薛禄统领,从滹沱河上游(水流较急,但河道较窄)渡河,渡河后不做休整,立刻向西推进20余里,抢占无极县以南的高地,切断真定兵团退回真定的退路。
2. 步兵与辎重部队(约4万人):由谭渊、李彬统领,从滹沱河下游(水流较缓,河道较宽)渡河,携带粮草与攻城器械,缓慢推进,与骑兵部队形成呼应。
【夜幕下,燕军骑兵开始渡河。士兵们牵着战马,冒着刺骨的河水,快速向对岸推进。朱高煦亲自带头,战马在水中嘶鸣,他却毫不在意,手中长枪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兄弟们,加快速度!拿下高地,赏银五十两!”】
【次日凌晨,燕军骑兵抵达无极县以南的高地。此时真定兵团的先头部队(约2万人)刚抵达滹沱河北岸,见燕军已抢占高地,顿时慌乱起来。平安、吴杰、陈晖得知消息后,只得下令:全军后撤至木刀沟北岸扎营——木刀沟是滹沱河的支流,河道狭窄,最窄处仅60余米,且两河之间最窄处仅4公里,易守难攻。】
【真定兵团在木刀沟北岸展开部署:】
- 阵型:摆出“坚固方阵”,步兵在外(手持大盾与长枪),骑兵在内(辽东铁骑、甘凉铁骑),平安、吴杰、陈晖坐镇中军。
- 秘密武器:在方阵中央搭建了一座高度超过10米的木楼,由平安亲自驻守。木楼顶部装有了望台,可清晰观察到燕军的动向;木楼内还设有信号兵,可通过旗帜快速传递指令,指挥骑兵反击。
天幕画面将夜渡滹沱河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冰冷的河水漫过士兵的膝盖,战马的蹄子溅起水花;朱高煦站在水中,战袍被河水浸湿,却依旧斗志昂扬;清晨的阳光洒在木刀沟两岸,真定兵团的方阵整齐排列,中央的木楼高耸入云,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洪武三十四年(建文二年)四月初,藁城之战正式打响。】
1. 首日交锋:燕军三面进攻,平安木楼指挥
【朱棣下令:燕军分三路进攻真定兵团的方阵:】
- 左路(朱能统领):约2万人,进攻方阵的西北角,牵制甘凉铁骑;
- 右路(薛禄统领):约2万人,进攻方阵的东北角,试图突破步兵防线;
- 中路(朱高煦统领):约2万人,正面进攻方阵的中军,吸引真定兵团的注意力。
【战斗打响后,燕军右路进展最快——薛禄率领骑兵反复冲击方阵的东北角,真定兵团的步兵防线渐渐松动。平安在木楼上看得清楚,立刻下令:调辽东铁骑一部,支援东北角。辽东铁骑手持马刀,从方阵内冲出,与燕军骑兵展开肉搏。】
【薛禄的右路渐渐不支,朱棣见状,亲自率领1万亲卫骑兵,支援右路。就在此时,平安发现了燕军中路的破绽——朱高煦的中路骑兵为支援右路,阵型出现松动。平安当即下令:调甘凉铁骑主力,从方阵的西南角杀出,突袭燕军中路。】
【甘凉铁骑的突袭极为迅猛,燕军中路顿时陷入混乱。陈晖亲自率领甘凉铁骑,直扑朱高煦的中军大旗,朱高煦被迫率军后撤。薛禄的右路也受到波及,被辽东铁骑合围,陷入重围。】
【朱棣见形势危急,当机立断:下令左路朱能放弃进攻西北角,转而支援中路;同时亲自率领亲卫骑兵,绕到真定兵团方阵的后方,突袭木楼。】
【朱能的左路及时赶到,与朱高煦汇合,稳住了中路防线;朱棣则率领亲卫骑兵,从后方突袭木楼——木楼的守卫士兵猝不及防,被燕军斩杀殆尽。平安见木楼危急,只得从方阵内调兵回防,却为时已晚。朱棣亲自登上木楼,斩杀信号兵,烧毁旗帜。】
【真定兵团失去了木楼的指挥,方阵顿时陷入混乱。燕军左、中、右三路趁机发起总攻,从三个方向突破方阵防线,涌入阵中。】
2. 决战时刻:真定兵团溃败,燕军追杀
【方阵防线被突破后,真定兵团的士兵开始四散奔逃。辽东铁骑与甘凉铁骑虽奋力抵抗,却因失去指挥,无法形成有效反击。平安、吴杰、陈晖见大势已去,在亲卫骑兵的保护下,向真定方向逃窜。】
【燕军乘胜追击,朱高煦率领骑兵追杀二三十里,斩杀真定兵团士兵约3万人,俘虏约2万人,缴获战马、器械无数。真定兵团的前军将领戈戟、陈鹏被燕军生擒,后军将领王聪战死。淮西步兵与甘凉铁骑损失惨重——淮西步兵几乎全军覆没,甘凉铁骑仅余数千人,再也无法形成战力。】
【藁城之战,燕军以8万兵力击败真定兵团10万兵力,彻底摧毁了建文朝在河北的最后一支主力兵团。】
天幕画面将决战的惨烈推向极致:燕军骑兵追杀溃败的真定兵团士兵,鲜血染红了木刀沟的河水;平安、吴杰、陈晖在亲卫的保护下狼狈逃窜,身后是燕军的追兵;朱棣站在烧毁的木楼上,手持长枪,眼神锐利如刀,如同“死神”般俯瞰着战场。
五、天幕收尾:双线反扑,战局僵持
【藁城之战结束后,燕军虽取得大胜,却面临着新的危机——建文帝朝廷在开封、淮安设立新兵训练基地,大规模征募新兵,并向山西、辽东输送新兵,置换出老兵,组建了两支新的精锐部队:】
1. 山西部队(房昭统领):约5万人,从紫荆关出发,进抵保定西北的沙岭狼牙山地区,修建西水寨,威胁保定后方与易县的耕牧之地,切断燕军的粮草补给线。
2. 辽东部队(杨文统领):约4万人,突破永平外围防线,深入蓟州、遵化、丰润一带,袭扰燕军的后方基地,甚至有辽东游骑兵抵达密云周边,掠夺百姓财物,动摇河北北部的民心。
【朱棣得知消息后,陷入两难:若继续南下,进攻南京,山西与辽东的部队将威胁北平与保定的后方;若回师北上,平定山西与辽东的威胁,建文帝朝廷将有时间恢复德州与真定的兵力,重新组织防线。】
【最终,朱棣决定:兵分两路——】
- 南下部队(朱高煦统领,约3万人):继续在河北南部活动,牵制德州残部,防止其北上;
- 北上部队(朱棣亲自统领,约5万人):先回师保定,平定房昭的山西部队,再北上永平,抵御杨文的辽东部队。
【建文帝朝廷则趁机向德州、真定输送粮草与新兵,试图重建防线。靖难战局再次进入僵持阶段,燕王朱棣的“通天之路”,面临着新的挑战。】
【今日天幕播放到此结束,敬请期待下集——《河北军民,与我同袍》。】
天幕白光渐渐熄灭,应天府内一片寂静。燕王府内,朱棣看着天幕上的部署,眉头紧锁——建文的家底太厚了,以他的北平三府如果不主动出击,早晚会被建文困死,不是建文不想用围困的办法,而是朱棣不给朱允炆用这个办法的时间,他唯一的胜算,就是以攻为守,强求一线胜利之希望,是谓“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
徐妙云走到他身边,轻声道:“夫君,别太担心。房昭与杨文虽有数万兵力,但他们的部队多是新兵,战斗力远不如真定兵团,而且辽东精锐大都已经调走,兵力空虚。只要你亲自到场,定能击败他们。”
徐达也点头道:“老四,你现在要做的,是尽快制定北上的计划。保定是北平的门户,绝不能丢;永平是辽东的屏障,也必须守住。只要平定了这两路威胁,南下南京就指日可待了。”
奉天殿内,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僵局,却露出了笑容:“好!有挑战才好!若是一路顺风顺水,反而显不出棣儿的本事。房昭、杨文这两个小子,正好给棣儿练练手——咱倒要看看,棣儿怎么破这个局。”
秦王府内,朱樉看着天幕,忍不住嘟囔:“老四这日子也不好过啊,刚打赢真定兵团,又来两路敌人。不过以他的本事,应该能应付过去吧?”
晋王府内,朱棡则沉默不语——他知道,朱棣若能平定山西与辽东的威胁,就再也没有人能阻挡他南下南京的脚步。建文朝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夜色渐深,应天府内的灯火渐渐熄灭。所有人都知道,靖难之战的下一阶段,将更加凶险。朱棣的北上之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而大明的未来,也将在这场双线反击战中,迎来最终的定局。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历史天幕:永乐大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