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窥观,利女贞。
一个学生离校后,他对这个学校是怎样的一个印象?大家对自己就读的中学是怎样的一个印象?中学应该是一块沃土,能使师生不断从中汲取力量,尽管他已经离开这个学校。但每当他回到学校,每当他想到学校,都能汲取到的那种力量,都是心灵的一种升华。培养目标、培养什么呢?简单的概括为培养杰出的中国人,绿星中学当然要提出培养杰出的中国人。我们理解什么是杰出呢?培养忠诚和服务精神。那么我们的学校要做到吗?是的,如果我们的教师做到了,就是我们的学校做到了。
赵剑也谈到了绿星原校长济隆先生对教师的要求: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高效精干。爱学生是师德的最核心的问题。 赵剑具体谈了几个北京绿星的教育案例,高愚也发现部分教师不以为然,显然已经失去了对教育的敬畏与激情。
下午是黄思老师的语文教学报告,她同样提出了一位自己推崇的语文老师:北京绿星中学的刘葵老师。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一所学校最珍贵的收藏?”也许很多人会说:“可能是百年累积的无上的荣誉吧”;还有人会回答:“应该是岁月积淀下来的优秀的传统”。这些答案显然是无可挑剔的。但绿星中学的刘葵老师却说:“是青春。” 在刘葵的青春记忆中,学校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自自然然完成的。没有早自习,清晨校园的景象是值日的同学拿着大扫帚打扫教室和保洁区,“清晨即起,洒扫庭除”,是树荫下的晨读,是操场上迎着朝阳的晨练。学生一天的生活图景就这样在清新与自由中展开了。
后来,读《故都的秋》,文中谈到: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给人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的“槐树的落蕊”,让人感觉“细腻”又“清闲”的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这与刘葵清晨的校园记忆叠加在一起。 “上课时,望向窗外,经常能看到丁戈老师在操场上跑了一圈又一圈;中午吃饭时,大家拿着饭盒饭盆叮叮当当,如万马奔腾般横穿操场,身后尘土飞扬;放学之后,从语文组会传来京剧的锣鼓点;初中班主任语文刘湛书老师会画宁静的风景油画,办公室一角田佣老师或顾老师会与同学下围棋。去夏培卓老师家,会看到整整一扇墙的分类极细的资料柜。”
还有一次去外校听课,老师讲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谈到讽谏的语言艺术,老师提醒学生“怎么艺术地给别人提意见”。刘葵忽然发现,“我们提意见的方式都很直接。”联想到前几天和校长的聊天,不禁感慨道:“其实需要百般营谋,追求艺术地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恰恰是人际关系的紧张。”
人际交往的最佳状态,其实倒是彼此充分地相信,然后有话直说。刘葵喜欢这种和谐与直接,因为有心底的纯净与清正。一代又一代绿星中学人交付青春营造的,是陪伴未成年人成长所必需的“激扬、清正、沉凝、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这里有老师们拒绝功利的一份追求,更是他们身为人师该有的一份坚守。
喜欢幻梦边缘之古希腊女神唤醒纪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幻梦边缘之古希腊女神唤醒纪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