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北京,空气里浮动着柳絮与暖风。然而在北京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一间展厅内,喧嚣被隔绝在外,只有一种沉静而丰沛的气场在流淌。这里,正在举行的是“笔墨新境——林卿个人书画展”。
陈默站在展厅入口处,看着那幅清雅的海报,上面是林卿亲手题写的展名,旁边是一方小小的朱文印“林卿墨戏”。他的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骄傲与温情。这是他心爱的女孩,用她手中的笔,构建出的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世界。
他提前了半小时到场,林卿还在最后确认展品的摆放和灯光效果。她今天穿了一身素雅的改良旗袍,月白色底子上带着淡淡的青花云纹,长发松松挽起,露出线条优美的脖颈,专注的神情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更显得光彩照人。
“都准备好了?”陈默走过去,轻声问。
林卿闻声回头,看到他,眼中瞬间绽开笑意,那点紧张也随之消散。“嗯,差不多了。就等开幕了。”她自然地伸出手,陈默握住,指尖传来微凉的触感,他轻轻握紧,传递着无声的支持。
这次画展,是林卿本科阶段学习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她迈向更广阔艺术舞台的重要一步。从选题、创作到装裱、布展,她投入了数月的心血,陈默是全程的见证者。他见过她为了一笔墨色的浓淡反复斟酌直到深夜,也见过她因为突破了一个构图瓶颈而欣喜若狂。
陆陆续续,嘉宾和观众开始入场。美院的教授、书画界的名家、收藏家、媒体记者,以及许多闻讯而来的同学和艺术爱好者,很快便将不算太大的展厅挤得满满当当。低语声、赞叹声、相机快门声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
陈默没有一直陪着林卿应酬,他选择独自一人,静静地徜徉在作品的海洋里。
展厅被巧妙地分为几个区域。第一部分是“古意新诠”,主要是林卿临摹古代经典的作品,从宋人小品的精微到元人山水的萧散,笔笔见功力,但细看之下,又能发现她融入的现代构成意识,并非泥古不化。
第二部分“山川印心”,是她利用假期周末与陈默一同游历写生的创作。黄山云海的奇诡,徽州民居的静谧,三峡的险峻,在她的笔下既保留了自然的壮丽,又赋予了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陈默在一幅描绘徽州古村雨后景象的水墨画前驻足良久,画中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斑驳的马头墙,仿佛能闻到那股混合着泥土和苔藓的气息,那正是他们共同经历过的时光。
第三部分“书道寻微”,是她的书法作品。不仅有擘窠大字,气势磅礴,更有精致的小楷手卷,清丽脱俗。陈默尤其喜欢她写的一幅行书对联:“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笔走龙蛇,意气风发,将年轻艺术家的锐气与自信表露无遗。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展厅中央的第四部分“跨界对话”。这里展示的是她最大胆的尝试——将书法的线条、绘画的意境与综合材料、甚至一些现成品结合的作品。有一组作品,直接将古琴的减字谱与抽象的墨象结合,营造出音乐的律动感;另一幅,则在宣纸上泼洒大面积的色块,再用极细的金线勾勒出古代青铜器的纹饰,古典与现代形成了奇妙的张力。
陈默在一幅名为《金石新韵》的作品前停下了脚步。这幅画的主体是一方仿古玺印的拓片效果,苍茫古朴,但在印文的笔画之间,她却巧妙地融入了类似木雕刀痕和石刻崩裂的质感,旁边还题了一首她自己作的小诗,阐述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陈默看着那熟悉的“刀味”,心中一动,这分明是受到他平日雕刻影响的痕迹。她将他所追求的“匠意”,用她的方式,转化为了可视的笔墨语言。这种无声的呼应和理解,比任何情话都更让他感动。
开幕仪式正式开始,美院的领导、知名评论家相继发言,对林卿的才华和潜力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她“根基扎实而勇于创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独特的个人语汇”。闪光灯频频亮起,聚焦于台上那个落落大方、言谈得体的年轻女孩。
陈默站在人群后方,目光始终追随着她。他看到她在聚光灯下从容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逻辑清晰,言语恳切,偶尔引经据典,又不失活泼。她不再是那个只在他面前才会露出娇憨一面的小女孩,而是一个崭露头角、拥有独立艺术人格的创作者。
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骄傲,有欣赏,更有一种深深的认同。他们走在不同的技艺道路上,一个运刀,一个执笔,但追求的内核何其相似——都是对美的探索,对传统的致敬与转化,对内心世界的忠实表达。
仪式结束后是交流环节,林卿被许多人围住,签名、合影、探讨艺术。陈默没有上前打扰,只是耐心地等着。直到人潮渐渐散去,展厅重归宁静,她才得以脱身,走向一直等候在角落的他。
“累了吧?”陈默递上一瓶拧开的水。
“嗯,有点,但是很开心。”林卿接过水,喝了一小口,眼睛亮晶晶的,带着释放后的疲惫与兴奋,“你觉得怎么样?给我提提意见。”
“我不敢妄加评论,”陈默微笑着,眼神温柔而专注,“但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尤其是那幅《金石新韵》,我很喜欢。”
林卿的脸微微泛红,带着被知己看穿的羞涩与喜悦:“那是……送给你的礼物。画的是你在我心中的样子。”
暮色透过美术馆高大的玻璃窗漫延进来,给展厅内的作品蒙上了一层柔和的金光。两人并肩走在空旷的展厅里,细细回味着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故事。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陈默问。
“继续画,继续探索。”林卿的语气坚定,“这次画展是一个小结,也是一个开始。我发现自己对‘艺’与‘匠’的结合特别感兴趣,也许以后,我们可以有更多合作。”
“当然。”陈默握住她的手,“你的笔,我的刀,或许真能开辟一片新天地。”
他们走出美术馆,晚风拂面,带着玉兰的余香。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汇成一片璀璨的星河。对于这对年轻的恋人而言,这个春天,因为这场成功的画展,因为彼此在精神世界的深度认同与期许,而显得格外不同。
喜欢京华墨韵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京华墨韵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