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脚踩进昨日踏出的浅坑,左脚稳稳落在刘虎曾插匕首的位置,张定远缓缓收刀入鞘。铜箍松动,刀鞘合不严实,他用拇指将裂口处的皮带再扣紧一格,确保它牢牢挂在腰侧。肩头淤伤随着呼吸隐隐作痛,铠甲上的裂痕尚未修补,但他站得笔直,目光迎向走来的王勇。
王勇未说话,只微微点头。两人并肩而行,穿过营区主道。沿途士卒纷纷停下操练,目光追随着张定远的身影。有人低声议论,声音压得极低,却仍能听出其中惊异与敬畏。张定远目不斜视,右手始终搭在断刀柄上,步伐沉稳如丈量军规,每一步都踩在心跳的节奏上。
中军大帐立于营地高台之上,三面旗杆林立,唯有一面未升号令旗。帐前两名亲兵持戟肃立,见王勇引人而来,略一点头,让开通道。掀帘入内,帐中陈设简朴,案几上摊着海图与军报,墨迹未干。戚继光端坐主位,身披暗青战袍,外罩轻甲,眉峰如刃,目光深邃如井。
张定远抱拳,声不高却清晰:“末卒张定远,奉教头之命,参见戚帅。”
戚继光未应,只缓缓抬眼,自下而上打量。视线停在他腰间那把断裂后重新归鞘的旧刀上,片刻后开口:“此刀已折,何不换新?”
“刀可换,志不可改。”张定远答,“父仇未雪,国难未平,此刀虽残,仍堪为誓。”
戚继光眸光微动,手指轻叩案沿,似在衡量言语真伪。又问:“你为何投军?”
“为护百姓,为靖海疆,为不让一人再遭倭寇屠戮。”
帐内寂静。亲兵立于角落,连呼吸都放轻了。王勇垂手立于侧后,不敢多言。
戚继光终于起身,缓步走下案台,靴底踏在木地板上,声声清晰。他在距张定远五步处站定,再度凝视其面容、身形、站姿,乃至双手指节因长期握刀留下的茧痕。
“你胜了王教头。”他说。
“是。”
“靠的是什么?”
“不是力,不是速,也不是招式。”张定远顿了一下,“是不肯倒。”
戚继光盯着他,良久未语。忽然转身,朝帐外走去:“带他去演武坪。”
王勇领命,示意张定远跟上。三人出帐,阳光正烈,照在演武坪黄沙地上,泛起一层薄尘。坪中央空无一物,四周木架上陈列着各式训练兵器,皆为木制,无锋无刃。
王勇取来一把标准木刀,递予张定远。刀身粗重,分量与实战长刀相近,专用于基础动作训练。
戚继光立于高台边缘,负手而立:“不必花巧,只展本色。”
张定远深吸一口气,退后三步,扎下马步。双臂平举,木刀横于胸前,起手便是最基础的劈、扫、格、刺。动作朴实无华,无任何变式或炫技,但每一击皆劲力通达,落地生根。劈刀如斩山岳,扫刀如卷狂风,格挡时双臂绷紧如铁柱,刺出时肩腰腿一线贯通,刀尖破空有声。
戚继光未动,眼神却逐渐专注。
十式过后,张定远节奏不变,呼吸绵长,汗水顺额角滑落,滴入沙地即刻被吸尽。他忽然变势——右足后撤半步,身体拧转,木刀由后背绕至前方,顺势前刺,正是击败王勇的那一记“回马枪”。但此次施展更缓、更沉,仿佛不是攻敌,而是破心魔。刀锋划过空气,发出低沉呼啸。
收势时,他单膝点地,木刀拄地,抬头望向戚继光,目光如炬。
全场无声。
戚继光缓步走下高台,靴声踏在沙地上,一步一印。他在张定远面前站定,俯视片刻,伸手扶住其肘部,将他拉起。
“你不懂阵法,也不通兵书。”戚继光说,“可你有一样东西——根基。”
张定远站稳,未答话。
“军中多的是会舞刀的兵,少的是能把最简单的动作练到骨子里的人。”戚继光拍了拍他肩甲,“你这身架子,不是一日两日练出来的。”
“从六岁开始,每日百次劈砍,千次扎刺。”张定远说,“父亲说,刀要像呼吸一样自然。”
戚继光点头:“明日此时,来我帐前听训。”
“是!”
“我亲自教你。”
王勇上前一步,欲言又止。戚继光看了他一眼:“你做得对,把他带来。”
王勇抱拳:“属下告退。”
他转身离去,脚步比来时轻快许多。张定远仍立于原地,手中木刀尚未归架。戚继光看着他,忽然问:“你怕死吗?”
“怕。”张定远答得干脆,“但更怕活着看百姓被杀。”
戚继光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随即恢复冷峻:“怕死的人,才懂得怎么活。也才懂得怎么打仗。”
他不再多言,转身朝大帐方向走去。亲兵随行跟进,留下张定远独自站在演武坪中央。阳光斜照,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沙地尽头。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木刀,缓缓将其插回兵器架。随后解下腰间断刀,轻轻抚过刀鞘裂痕。指腹摩挲过那道铜箍松动的接口,像是确认某种承诺仍在。
他重新系紧腰扣,将刀挂回原位。
远处营鼓尚未响起,校场静得能听见沙粒被风吹动的声音。张定远没有动,也没有归营。他面向大帐方向,静立不动,如同等待号令的标桩。
亲兵最后一次巡视完毕,收戟入库。一名文书抱着军报匆匆走过,瞥见他身影,脚步微顿,终究未问。
太阳西沉,余晖洒在校场边缘的石阶上,映出一道笔直的黑影。张定远依旧站着,右手搭在刀柄,左手垂于身侧,指尖微微蜷起,似握未握。
喜欢抗倭战神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抗倭战神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