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宫,烛火摇曳。
夜已深沉,但殿内依然亮着灯火。
曹髦手持成济从潼关送来的最新奏报,眉头紧锁,在殿内来回踱步。
“陛下,王尚书到了。”内侍轻声禀报。
“快请!”曹髦立即转身。
王经疾步进殿,行礼后急切问道:“陛下深夜召见,莫非潼关有变?”
曹髦将奏报递给王经:“成将军送来军情。司马望连日猛攻,均被击退,如今战事陷入僵持。”
王经仔细阅读奏报,面色越发凝重:“虽成将军顶住了攻势,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啊。”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潼关位置。
“司马望十万之众,背靠雍凉二州,兵粮可源源不断补充。而成将军仅有三万守军,粮草全赖洛阳供给...”
他转向曹髦,语气沉重:“陛下,洛阳存粮虽可支撑半年,但若战事拖延,各地赋税难以正常征收,粮草恐难以为继。且...”
“且姜维已在汉中集结大军,准备北伐。”曹髦接话道,眼中满是忧色。
“此事朕已知晓。若不能速破司马望,一旦蜀军趁虚而入,雍凉局势将更加复杂。”
王经点头:“正是如此。雍凉乃大魏西陲屏障,若落入蜀汉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殿内陷入沉默,只闻烛火噼啪作响。
良久,曹髦忽然问道:“王爱卿,你以为成将军如何?”
王经一怔,谨慎回答:“成将军临危反正,诛贾充,擒司马昭,稳洛阳,守潼关,确有大才。然...”
“然其毕竟是司马昭旧部,陛下如此信任,是否...”王经欲言又止。
曹髦微微一笑:“爱卿是怕成将军成为第二个司马昭?”
王经跪地:“臣不敢!只是...”
曹髦扶起王经:“爱卿不必多虑。朕且问你,若成济有异心,当日南阙之时,何不杀朕投靠司马昭?那时朕仅三百随从,他若反水,易如反掌。”
王经沉吟道:“陛下所言极是。然权力最易惑人心智,今日忠臣,安知明日不会成为权臣?”
曹髦走到殿门处,望向潼关方向:“朕岂不知这个道理。但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人。成将军或许并非完人,但此时此刻,朕只能选择相信他。”
他转身面对王经,眼神坚定:“况且,朕观成将军与司马氏并非一类人。他用兵善抚士卒,理政顾及民生,并非穷兵黩武之辈。”
王经感叹:“陛下圣明。然战事拖延,确非良策。是否可从洛阳再调部分兵马增援?”
曹髦摇头:“洛阳兵力本就不足,若再分兵,恐生内变。那些世家大族表面顺从,实则观望。若朕显露出弱势,难保不会有人趁机作乱。”
他走到案前,提起朱笔:“朕能做的,就是守好后方,确保粮草供给,不给成将军添麻烦。”
王经敬佩道:“陛下深思熟虑,老臣佩服。”
曹髦放下笔,轻叹一声:“说实话,朕心中何尝不忧?但既已选择相信成将军,就当信到底。胜,则大魏中兴;败,也不过是命数使然。”
他看向王经,语气平静却坚定:“至少朕努力过,挣扎过,没有坐以待毙。如此,纵死也无憾了。”
王经闻言,心中震动。
他原以为这位年轻皇帝只是凭一时血气之勇,如今方知曹髦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与睿智。
“陛下...”王经声音哽咽。
“老臣...老臣必竭尽全力,辅佐陛下重振大魏!”
曹髦微笑:“有爱卿此言,朕心甚慰。”
君臣二人又商议良久,从粮草调配到朝政处理,从防务部署到人心安抚。曹髦展现出惊人的理政才能,许多决策让王经这个老臣都自叹不如。
“陛下真乃天纵奇才!”王经由衷赞叹。
“若先帝能见陛下今日英姿,必感欣慰。”
曹髦摇头:“朕不过是逼不得已罢了。若非司马氏专权,朕宁愿做个太平皇帝,吟诗作赋,何须理会这些刀兵之事。”
话虽如此,但他处理政务的熟练程度,完全不像个被迫即位的傀儡皇帝。
最后,曹髦道:“即日起,爱卿负责督办粮草事宜,务必确保潼关供给。朝中事务,朕自会处理。”
“臣遵旨!”王经领命,犹豫片刻又道。
“陛下,是否要给成将军去信,催促其尽快破敌?”
曹髦沉思片刻,摇头:“不必。成将军深知局势,无需朕催促。此时去信,反显得朕信不过他,动摇军心。”
王经心悦诚服:“陛下圣明!”
王经退下后,曹髦独自站在殿外,远望西方。夜风吹拂,带着几分凉意。
“成将军,一切就托付给你了。”他轻声自语。
“望你不负朕所托,守住潼关,守住这大魏江山。”
此时的曹髦,已不再是那个冲动起事的年轻皇帝。
经过这些时日的磨砺,他真正理解了为君之难,也体会到了用人之道。
信任,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又最强大的力量。
特别是在这乱世之中,能够信任一个人,能够被一个人信任,都是极其珍贵的。
而此刻在潼关的成济,似乎感应到了这份信任。
他站在城头,远眺洛阳方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陛下,臣必不负所托!”成济默默立誓。
“不仅要守住潼关,更要为大魏打下一个太平江山!”
夜空中的星辰似乎更加明亮了,仿佛在见证着这段跨越时空的君臣情谊。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段情谊将成为改变天下格局的关键。
洛阳与潼关,皇帝与将军,虽然相隔百里,却心念相通。
这种默契,将成为他们战胜强敌的最强武器。
黎明将至,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这场关乎大魏命运的战争,也即将迎来转折点。
喜欢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