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魏国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在洛阳城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狂澜。
当皇帝曹髦的銮驾,在凯旋之师的簇拥下,浩浩荡荡驶入洛阳城门时,整座都城沸腾了。
通往皇宫的御道两侧,万头攒动,百姓们箪食壶浆,争相一睹天子威仪。
欢呼声、万岁声震耳欲聋,直冲云霄。
这与之前皇帝悲壮出宫讨伐司马昭时的景象,已是天壤之别。
那时,人们眼中多是怜悯与担忧;此刻,充斥在空气中的,只有狂热的崇拜与敬畏。
曹髦端坐于华盖之下,面容平静,目光深邃,接受着万民的朝拜。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靠成济临阵倒戈才能诛杀权臣的年轻皇帝,而是在谈笑间便让盘踞河北、树大根深的司马集团灰飞烟灭的英明雄主。
这份功业,足以比肩魏武曹操平定河北的壮举。
次日,大朝会,气氛庄严肃穆,与城外的欢腾形成鲜明对比。
百官肃立,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御座之上那道年轻却已显露出帝王威严的身影。
曹髦没有赘言,直接颁下早已拟好的诏书。
诏书中,他以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宣告了此次平定邺城叛乱的“全过程”。
在他的描述中,从最初的战略构想,到以成济为饵的诱敌之计,再到亲率主力迂回包抄的决断,乃至最后关头出现在战场上的“神兵天降”,一切皆是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成果。
“……逆孚恃其凶顽,窃据邺都,胁裹宗室,妄图抗衡天威。朕洞察其奸,明见万里,乃定奇策,使镇西将军成济前驱诱敌,朕亲统六师,潜行迂回,断其归路,覆其巢穴……此皆赖祖宗庇佑,将士用命,亦朕不敢稍懈,夙夜匪懈之果也……”
诏书行文,将绝大部分功劳归于皇帝本人的“妙算”和“决断”,而成济,则被定位为忠勇可靠、完美执行了皇帝战略意图的“前驱”和“利剑”。
他坚守邺城的浴血奋战,被描述为“恪尽职守,不负朕托”;他的重伤,则是“奋勇争先,为朕分忧”的证明。
御阶之下,王经垂首恭立,面无表情,仿佛这一切理所当然。
而远在邺城养伤的成济,更是无从辩驳,也绝不会辩驳。
这,本就是三人密室之中早已达成的共识——所有的荣耀与光环,必须集中于皇帝一人之身,唯有如此,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彻底地重塑皇权的无上威严,震慑所有心怀叵测之徒。
诏书宣读完毕,殿内陷入一片死寂,随即,诸位大臣跪伏于地,山呼万岁。
紧接着,满朝文武,无论内心作何想法,此刻都无比清晰地认识到一个事实:经此一役,朝堂的天,彻底变了。
这位年轻的皇帝,不再是需要他们怜悯或操控的傀儡,而是一位心思深沉、手段果决、足以驾驭任何复杂局面的真正帝王。
他能将包括他们这些老于世故的世家代表在内的所有人都蒙在鼓里,顺利完成如此惊天布局,其心机、其魄力,已非常人可及。
“臣等恭贺陛下!陛下神武,荡平叛逆,大魏之福,万民之幸!”颂扬声如潮水般涌起,再无人敢有丝毫怠慢。
退朝之后,皇宫的门槛,几乎被前往皇宫请安、表忠心的使者踏破。
与之前诛杀司马昭后的观望态度截然不同,这一次,世家大族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恭顺与积极。
皇宫侧殿,曹髦接见了数位世家代表。
他端坐其上,神色平和,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势。
太原王氏的家主躬身道:“陛下深谋远虑,一举铲除司马氏巨患,臣等昔日为司马淫威所迫,或有不得已之处,然忠心可鉴,望陛下明察。”
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代表也纷纷表态,言语恳切,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
他们是真的被震慑住了。
皇帝此举,不仅展现了高超的军事和政治手腕,更传递出一个冷酷的信号:他能用如此计策对付司马家,同样也能用来对付任何不听话的臣子。
与其对抗,步司马氏后尘,不如顺势而为,在新朝的权力格局中,为家族争取一席之地。
曹髦对众人的表态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道:“天下是曹氏的天下,亦是众卿与万民的天下。朕只望众卿能牢记今日之言,同心协力,共扶社稷。过往之事,既已言明不究,朕便不会再提。”
轻描淡写的话语,却比任何严厉的警告都更具分量。世家代表们心中凛然,深知这位年轻皇帝已彻底掌握了主动权。
关于此战真正的最大功臣——成济,曹髦的处理也显得“恩威并济”。
他再次下诏,表彰成济“忠勇无双,功在社稷”,保留其镇西将军的显赫官爵,赏赐金银布帛、田宅奴仆无数,极尽荣宠。
然而,诏书中同时明确,因成济“身受重创,亟需静养”,故解除其一切实际军职,令其在邺城“安心调理,待痊愈之日,朕自有重用”。
这道诏令,在朝臣们看来合情合理。
毕竟成济伤势之重,人所共知,确实无法理事。
而且皇帝厚加赏赐,保留高阶官位,已是莫大的恩宠。
唯有王经明白,这既是兑现战前对成济的承诺——助皇帝树立绝对权威,也是当前局势下最稳妥的安排。
一个威望过高、手握重兵且身受重伤的将领,远离权力中心“休养”,对皇帝、对成济本人、对朝局的稳定,都是最佳选择。
随着曹髦彻底掌控朝局,一系列政令开始畅通无阻地推行。
他借着大胜的余威,迅速整顿军队,将关键职位换上可靠之人;调整中枢官员,平衡世家势力;轻徭薄赋,安抚民心。
整个洛阳,乃至整个魏国,都呈现出一种久违的焕然一新之气。
皇宫深处,曹髦独自站在殿外,俯瞰着万家灯火的洛阳城。
权力的滋味如此真实,但他没有沉醉其中。
他清楚地知道,这一切的基础,是邺城下的累累白骨,是成济的浴血奋战和此刻的“功成身退”。
“成卿……”他轻声低语,目光投向北方。
“且安心休养,朕必不负卿之功,亦不负卿之志!”
夜风吹拂,曹髦的眼中,闪烁着比星辰更亮的光芒。
内患虽平,天下未靖。
蜀汉的姜维,东吴的窥伺,以及境内可能潜藏的暗流,都等待着他去应对。
但此刻,他不再是那个需要隐藏锋芒、孤注一掷的傀儡皇帝。
他是曹髦,是凭借一场辉煌胜利威加海内、真正执掌大魏权柄的天子。
一个新的时代,已然开启。
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那座血迹未干的邺城,和那个为此付出了一切,却甘愿隐于幕后的名字——成济。
喜欢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