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一则消息如惊雷般迅速传遍汴梁城的大街小巷: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病情急剧加剧,已至弥留之际,恐难不治。
满朝文武闻听此讯,反应截然不同。武将群体私下里扼腕愤懑,纷纷议论此贼曾率金军肆虐中原,作恶多端,如今若就此病逝,未免太过轻巧便宜了他;文官集团则忧心忡忡,聚于廊下窃窃私语,深恐金国借亲王病逝宋境之名寻衅滋事,刚有缓和迹象的边境局势恐再生波澜。
宋钦宗赵桓于朝堂之上,更是将二字刻在脸上,眉头紧锁,语调沉郁。他当众宣称,为彰显我大宋天朝仁德之心,决意与金国进行一次人道主义战俘交换——以奄奄一息的完颜宗弼为筹码,换回此前被俘的数名宋朝低阶官员,那些官员虽职级不高,却多为地方贤才,久陷敌营令朝中同僚牵挂不已。
此提议刚一出口,便当即遭到李纲等主战派大臣的激烈反对。李纲身为兵部尚书,素来以刚正敢言着称,此刻更是难掩愤懑之情。
陛下!万万不可!李纲出列叩首,言辞恳切却又带着凛然正气,声如洪钟,那完颜宗弼乃金国亲王,更是率军南侵的罪魁祸首,手上沾满我大宋军民鲜血!即便命数将尽,亦当殒于我大宋诏狱之中,以慰万千亡魂,岂能轻易纵虎归山!此等国之仇敌,若放归北国,他日必成我大宋心腹大患!
金銮殿上,赵桓与李纲等人陷入激烈争执,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李纲等人据理力争,历数完颜宗弼桩桩件件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与放归的潜在风险;赵桓则反复强调仁德治国的理念,坚持要维护大宋的大国颜面,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殿内气氛一度剑拔弩张,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般。
最终,赵桓摆出帝王威仪,一意孤行,猛地拍案而起,以一种近乎昏聩的决绝语气强行通过此项决议:朕意已决!无需多议!朕不能令天下人非议我大宋,连一介将死之人都容不下!此事就这么定了!
交换地点最终定于两国边境的白马渡。此处水流舒缓,地势开阔平坦,且是双方此前约定的临时交涉点,便于人员集结与交接事宜的推进。
交换当日,晨光熹微,薄雾尚未散尽,双方人马便已在渡口两岸列队等候。在场的宋兵、使臣及边境官吏皆清晰目睹: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被数名宋兵用担架小心翼翼地抬着,双目紧闭,面色如金纸般惨白,嘴唇干裂起皮,胸口起伏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气息奄奄,仿佛下一刻便会气绝身亡。
交接仪式简短而肃穆,待双方人员逐一核对无误后,战俘交换正式完成。宋国使臣还故作关切地上前一步,将备好的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递予金国使者,假惺惺地说道:我朝陛下仁慈为怀,特赠药材,愿四太子能逢凶化吉,早日康复。
然而,世事的反转来得猝不及防。就在交换队伍踏着尘土离开宋境不足一个时辰,行至一片稀疏林地时,那位的四太子在金国使者一番急促的——实则是喂下特制汤药后,竟倏然睁开双眼,眼神锐利如鹰隼,瞬间从担架上坐起,奇迹般。他利落翻身跃上马背,对着南方汴梁城的方向遥遥一拱手,随即扬鞭催马,北去的身影如疾风般掠过林间,很快便消失在苍茫天际。
——
消息传回汴梁时,恰逢早朝。赵桓听闻完颜宗弼死而复生逃回金国的禀报,当即拍案而起,怒斥出声,当庭龙颜大怒。他盛怒之下,一把抓起案头自己最爱的一方端砚,狠狠砸在金砖地面上,砚台瞬间碎裂成数片。随后,他指着殿下百官的鼻子厉声斥责,尤其痛骂边境守将警惕性不足、办事无能,竟让金人用如此拙劣的诈死伎俩蒙骗过关。
那一日,整个朝堂都被皇帝的怒火所笼罩,文武百官皆噤若寒蝉,无人敢出列辩驳半句。殿内鸦雀无声,只回荡着赵桓的斥责之声,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连众人的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唯有赵桓自己知道,当他故作怒容,甩袖转身走入内殿,隔绝了百官视线的那一刻,他紧绷的面部线条骤然松弛,嘴角勾起了一抹旁人无法窥见的森冷弧度,眼中更是闪过一丝计谋得逞的狡黠光芒。
他精心策划的这场换俘大戏,不过是拉开了更大棋局的序幕。好戏,才刚刚开场。
喜欢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