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取士的新血注入朝堂,带来了新的气象。凌薇薇与苏清月趁热打铁,将改革的利剑指向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另一要害——漕运。
御书房内,巨大的漕运河道图铺陈在案。苏清月指着图上几处关键节点,眉宇间带着凝重:“陛下,历年漕运,损耗巨大,押运官吏层层盘剥,运抵京城的粮食十不存七。更兼河道年久失修,漕船陈旧,一旦遇上水患或淤塞,便会影响京师命脉。”
凌薇薇看着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沉声道:“朕深知其弊。往年不是不想动,而是牵涉太广,利益盘根错节。如今朝局初稳,正是整顿之时。清月,你有何良策?”
苏清月早已胸有成竹,递上一份详尽的章程:“臣以为,当从这三处着手。成立‘漕运司’,直属户部与凤阁管辖,统一调度管理,裁汰冗员,严查贪腐。
由工部与漕运司协同,疏浚关键河段,革新漕船,提高运力与安全性。
改革漕粮征收与押运制度,推行‘包干定额’,超额完成者有赏,亏空严重者重罚,并允许部分漕粮折银征收,减少运输损耗。”
“包干定额?折银征收?”凌薇薇仔细琢磨着这几个新词,眼中渐渐放出光来,“妙啊!如此一来,既能调动地方积极性,又能减少实物运输的损耗与贪墨空间!清月,此策若成,功在千秋!”
然而,漕运改革的消息刚一传出,便如同在滚油中滴入了冷水,瞬间炸开了锅。利益受损的旧漕运官吏、依靠漕运盘剥的地方豪强、乃至一些与之有牵连的京官,都暗中串联起来,反对之声甚嚣尘上。
奏折如雪片般飞入宫中,或危言耸听,言改制会引发漕工暴动;或迂回劝阻,称祖制不可轻变;更有甚者,暗中散布流言,说此乃苏清月为一己私利,妄图掌控国家命脉。
凌薇薇面对这些阻力,态度异常强硬。她在朝堂之上,将几份言辞最荒谬的奏折直接扔了回去,冷声道:“漕运之弊,积重难返,已成国之大痈!尔等食君之禄,不思为国除弊,反而为了一己私利,百般阻挠,是何居心?!朕意已决,漕运新策,必须推行!再有妄议阻挠者,视同贪腐,一体查办!”
同时,她授意凤阁,将漕运旧制的弊端与新策的益处,通过邸报和各地官府,晓谕天下,争取士林与百姓的支持。
就在朝堂上为漕运之事争论不休时,江南地区传来了不太和谐的音符。几处漕粮重镇,接连发生小规模的漕工聚集事件,虽未酿成大乱,但背后似乎有人煽风点火,口号直指朝廷新政“与民争利”。
“果然开始了。”苏清月看着影卫密报,神色平静,“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他们不敢在朝堂上硬抗,便想在地方上制造事端,迫使朝廷让步。”
凌薇薇眼中寒光一闪:“想跟朕玩这套?朕就让他们知道,什么叫雷霆手段!”她立刻下令,派遣钦差大臣,携精锐侍卫,前往江南坐镇,彻查煽动之事,严惩首恶,安抚漕工。
“陛下,堵不如疏。”苏清月补充道,“钦差此行,除了弹压,更需宣导。可令其带去朝廷即将拨付的河道修缮银两,以及对于漕工安置、薪酬保障的新规,让底层漕工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方能釜底抽薪。”
凌薇薇从善如流,一一采纳。
钦差南下,雷厉风行。一方面迅速查办了几个煽动闹事的背后豪强,将其罪行公之于众;另一方面,宣布了朝廷修缮河道、保障漕工权益的新政,并当场发放了部分拖欠的工钱。
此举迅速稳定了江南局势。大多数漕工所求,不过是一份安稳的生计,眼见朝廷并非一味压榨,反而带来实惠,怨气自然消散。那些试图兴风作浪的势力,见朝廷态度坚决,手段狠辣,也只得暂时偃旗息鼓。
漕运新策,终于在磕磕绊绊中,迈出了艰难而坚定的第一步。凌薇薇与苏清月都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后续的推行必然还会遇到各种阻力,但她们已经做好了长期斗争的准备。
看着漕运司送来的第一份改革成效简报,凌薇薇长长舒了口气,对苏清月笑道:“看来,这顽疾,也并非不可治愈。”
苏清月看着她略显疲惫却目光坚定的脸庞,轻轻将一杯参茶推到她面前:“只要陛下有决心,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殿外,春雨淅沥,滋润着万物。而殿内,两人并肩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坚定。
喜欢朕的学霸养成计划!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朕的学霸养成计划!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