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谋逆大案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但其所引发的政治地震已逐渐平息。朝堂经过一番清洗,风气为之一肃,此前喧嚣不已的保守派势力遭受重创,再也无力对新政构成大规模挑战。借此东风,凌薇薇顺势将科举新制、漕运改革等几项关键政策强力推行下去,再无掣肘。
在此背景下,暂停数日的“凤华选秀”也迎来了最终的“御前答辩”环节。经历了赵玉瑶下毒、周婉茹被控、李静姝涉案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波折,能走到最后的二十余名佳丽,脸上少了些许最初的憧憬与雀跃,多了几分沉稳与审慎。
她们深知,这最后的考核,已远超个人荣辱,更关乎未来在这位手段雷霆的女帝麾下,能否寻得一席之地。
栖凤台正殿,气氛庄严肃穆。凌薇薇端坐龙椅,恢复了帝王威仪。苏清月也已“病愈”回宫,坐在御座侧下方,负责记录与协助考评。只是细心之人能发现,苏清月座席旁,多了两名气息沉稳的女官随身护卫,这是凌薇薇经历刺杀事件后,对苏清月安全级别做出的最高调整。
答辩的题目由凌薇薇亲自拟定,不再局限于经史子集或女红才艺,而是涉及吏治、民生、边贸、乃至对《大晟头条》作用的看法等实务性问题。问题犀利,直指核心,旨在考察这些女子的见识、胆略与应变之才。
佳丽们依次上前应答。有人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有人结合实际,提出颇具建设性的看法;也有人紧张失措,答非所问。凌薇薇听得仔细,不时发问,苏清月则在一旁默默记录,偶尔与凌薇薇交换一个眼神。
一位来自边关将门之女的回答引起了凌薇薇的注意。当被问及如何稳定边境时,她并未空谈和平或武力,而是提出了“鼓励边贸、以商稳边”、“建立边境互市、促进胡汉融合”的具体策略,虽略显粗糙,但思路新颖,颇具可行性。
“你叫什么名字?”凌薇薇问道。
“回陛下,臣女姓韩,名月华。”少女不卑不亢地回答。
凌薇薇微微颔首,在名册上做了个记号。
答辩持续了近两个时辰。当最后一位佳丽退下后,凌薇薇与苏清月低声商议片刻。随后,苏清月起身,朗声宣布了最终入选凤阁学习行走的十人名单。韩月华赫然在列,其余入选者,也多是方才答辩中表现出务实、机敏特质的女子。那些只知吟风弄月、或空谈道德的,尽数落选。
这个结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它清晰地传递出凌薇薇的用人标准——重实绩、重能力、重胆识,而非虚名与门第。
“凤华选秀,至此圆满结束。”凌薇薇站起身,目光扫过台下神色各异的少女们,“入选者,三日后至凤阁报到。未入选者,朝廷亦会根据尔等才具,量才录用,或赐金还家。望尔等今后,无论身处何地,皆能心系家国,不负所学。”
没有过多的抚慰,也没有虚假的客套,只有帝王对臣属的期许与安排。这便是凌薇薇的风格。
选秀的尘埃落定,也意味着《大晟头条》关于选秀的系列报道告一段落。报社开始将报道重点,转向对李翰逆党案的后续追踪、对新政推行成效的展示,以及对韩月华等入选者背景、才干的详细介绍,引导民众关注这些即将登上政治舞台的新生力量。舆论的焦点,顺利地从选秀的花边新闻,转向了更为严肃和建设性的国事议题。
是夜,凌薇薇在宫中设下小宴,只与苏清月二人对酌。
“这选秀,总算是结束了。”凌薇薇揉了揉眉心,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比朕预想的,要累得多。”
苏清月为她斟上一杯温酒,轻声道:“虽波折重重,但结果甚好。不仅为国选才,更借此机会,拔除了李翰这颗毒瘤,整顿了朝纲。陛下辛苦,却也是值得的。”
凌薇薇握住她斟酒的手,看着她:“最辛苦的是你。若非你暗中查探,稳住报社,又献上引蛇出洞之计,朕未必能如此顺利地将他们一网打尽。”
、苏清月微微一笑:“是陛下圣心独断,运筹帷幄。臣只是尽了本分。”
“你的本分,就是待在朕身边,帮朕看好这江山。”凌薇薇语气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占有与依赖。
窗外月色皎洁,映照着宫内安宁的景象。选秀的风波已然平息,逆党的阴谋也被挫败。但凌薇薇和苏清月都清楚,政治的博弈永无止息,未来的路依然漫长。但无论如何,她们已经携手闯过了又一重惊涛骇浪,彼此之间的信任与羁绊,也在这场风波中,变得愈发坚不可摧。凤台终局,亦是新的开始。
喜欢朕的学霸养成计划!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朕的学霸养成计划!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