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后的冰岛,天地间一片纯净的肃穆。积雪覆盖了黑色的火山岩,阳光洒下,反射出耀眼的碎钻般的光芒,空气清冷得仿佛能冻结呼吸。《时间褶皱》剧组在清理出的外景地重新投入拍摄,劫后余生的经历让团队凝聚力更强,但也多了一份对自然的敬畏。
苏晚将暴风雪之夜对卢恩符文的感悟,悄然融入了表演。在拍摄“艾拉”试图稳定“时间褶皱区”能量场的戏份时,她没有使用任何夸张的动作或表情,而是闭目凝神,想象体内星辉之力如同古老的冰霜铭文(iss)般,在经脉中勾勒出稳固、冷静的轨迹,将那份属于极寒之地的坚韧与沉淀注入角色。当她睁开眼,抬手虚按向代表能量核心的道具时,她的眼神深邃如古井,仿佛承载了千万年的冰封时光,指尖似乎有看不见的寒流在盘旋、稳定。
“cut!”迈克尔导演紧紧盯着监视器,脸上露出极度满意的神色,“完美!苏,你找到了一种……内在的锚点,将‘凝固’这个概念具象化了!这种能量感非常对!”
他没有追问苏晚是如何做到的,但那双充满探索欲的眼睛里,闪烁着比以往更浓厚的好奇。他开始在指导苏晚时,使用更多抽象的能量、频率、共鸣等词汇,似乎试图引导她走向一个更超验的表演维度。有时,他会即兴增加一些需要苏晚长时间静止、仅靠眼神和微表情传递复杂时间感的镜头,近乎苛刻地捕捉着她每一帧画面中蕴含的“非人感”与“神性”。
楚言敏锐地察觉到了导演这种过分的关注。在一次苏晚拍摄长达半小时的、几乎静止不动的特写镜头后,他拿着保温杯走过去,递给她,目光与迈克尔导演短暂交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
“导演似乎在试探你的边界。”回到临时休息处,楚言低声对苏晚说。
苏晚喝了口热水,缓解着因极致专注和精神消耗带来的疲惫:“他感觉到了什么,但不确切。卢恩符文只是给了我一个理解这片土地和角色状态的媒介,核心还是表演。”
“把握好尺度。”楚言言简意赅。他信任苏晚的专业和能力,但也深知怀璧其罪的道理。迈克尔导演是艺术家,但艺术家的偏执有时会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暖暖的冰岛朋友)
与此同时,暖暖在幼儿园的生活越发如鱼得水。她成了一个小小文化使者,会教小朋友们用中文说“你好”、“谢谢”,也会跟着他们学习堆一种叫“snjokarl”的冰岛特色雪人(通常造型更抽象、更具艺术感)。她最喜欢的是一个叫艾娃的、有着红苹果般脸蛋的小女孩,两人形影不离。
一天,艾娃邀请暖暖去她家位于雷克雅未克老城区的房子玩。那是一栋色彩明快的老房子,里面摆放着许多艾娃祖父——一位本地渔民——留下的物件,包括一些老旧的海图、航海仪器,以及一本页面泛黄、画着简易船只和海怪图案的笔记本。
暖暖被笔记本上的画吸引,指着一条像大章鱼的海怪,用夹杂着中文和冰岛语的单词问:“这个,怕不怕?”
艾娃的祖母,一位慈祥的老太太,笑着用冰岛语解释了几句。艾娃努力翻译给暖暖听:“奶奶说,那是海洋的故事,不害怕,是……是提醒人们,要尊重大海。”
暖暖似懂非懂,但牢牢记住了“尊重”这个词。晚上回家,她把这个词和那个“大海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苏晚温柔地告诉她:“就像我们在这里,要尊重风雪和冰川一样。”
(暗处的涟漪)
剧组里并非铁板一块。迈克尔导演对苏晚日益明显的偏爱和那种近乎神秘的引导,引起了个别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微妙不满。尤其是饰演男二号的、一位来自欧洲、以方法派表演着称的演员卡尔,他私下里对助理抱怨:
“导演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苏身上了,那些漫长的、毫无意义的特写……这简直是在破坏电影的节奏和平衡!她是不是用了什么东方的……巫术?迷惑了导演?” 这种带着偏见的猜忌,虽然并未公开,却像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气,在温暖的剧组氛围中悄然弥漫。
此外,虽然王怀山的手伸不到冰岛这么远,但国际娱乐圈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楚言和苏晚凭借《星骸》和金梧桐奖积累的声望,加上如今与国际大导的合作,早已落入许多势力的视线。一些嗅觉敏锐的国际娱乐媒体,开始试图挖掘他们在冰岛拍摄的更多细节,尤其是关于那个“神秘”的女儿,以及剧组内部是否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林薇从国内发来提醒,告知他们有一些背景复杂的邮件在打探消息,让她加强了网络信息管控。
拍摄仍在继续,极光依旧会在晴朗的夜空中舞动。
但冰层之下,暗流已然开始新的涌动。迈克尔导演的艺术探求,同事的微妙嫉妒,以及外界更复杂的目光,都如同这冰岛变幻的天气,为接下来的征程增添了不确定性。
苏晚在冰雪与卢恩符文的启示中精进着表演,楚言如同最警惕的守卫,感知着一切潜在威胁。而暖暖,则用她纯真的友谊和对新文化的吸收,为这个家注入了最朴素的温暖与智慧。
他们知道,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不仅要驾驭角色,更要驾驭这骤然提升的聚光灯下,更复杂的人心与局势。
喜欢娱乐圈重生:退圈影后靠娃爆红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娱乐圈重生:退圈影后靠娃爆红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