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芽冒出土层的第十天,已经长到了手掌高。嫩绿色的叶片舒展着,在清晨的微风里轻轻晃动,给灰扑扑的废土添了抹难得的生机。小宇每天清晨都会提着半桶水来浇地,他踮着脚,把水小心地洒在每株玉米苗根部,生怕水流冲倒柔弱的茎秆。“沙粒”跟在他脚边,偶尔啄食土里的小虫子,叽叽的叫声和水流声混在一起,成了据点里最热闹的晨曲。
陈砚蹲在田埂上,看着玉米苗顶端新冒的叶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女儿的照片。这几天他总在想,要是念念还在,肯定会像小宇一样,天天守着玉米地,追问什么时候能吃到煮玉米。正出神时,林晚秋拿着一张纸走了过来,纸上是她手抄的昆仑基站最新消息。
“昆仑基站说,下周会有一批‘技术支援包’空投到华东区,里面有简易发电设备和通讯增强器。”林晚秋把纸递给陈砚,语气里藏不住兴奋,“还说要统计各据点的人数和需求,以后会按需求分配物资,不用再靠运气等空投了。”
陈砚接过纸,目光落在“通讯增强器”几个字上。之前接收器的信号时强时弱,很多偏远据点的信号根本收不到,要是有了增强器,说不定能联系上更多幸存者——包括淮南,那个还没找到的据点。“我得把这个消息告诉西山农场。”陈砚站起身,快步走向接收器,“老周他们肯定需要发电设备,农场的水泵早就坏了,有了电就能抽水浇地。”
调出西山农场的频段,很快就接通了老周的通讯。听到有技术支援包,老周的声音都抖了:“真的?那太好了!我们的玉米地就等着水泵呢!要是能通电,晚上还能点灯,不用再摸黑了!”陈砚笑着应下,约定好空投当天一起去接收点,顺便帮他们把发电设备运回农场。
挂了通讯,接收器突然传来一阵陌生的信号波动。不是之前记录过的任何一个据点,信号很弱,还夹杂着断断续续的电流声。陈砚赶紧调整频段,把音量调到最大,耳朵紧紧贴在耳机上——终于,一个虚弱的女声透过噪音传了出来:“有……有人吗?这里是……淮南……旧城区超市……我们还有……三个人……”
淮南!陈砚的心猛地揪紧,他立刻抓过麦克风:“淮南超市据点,这里是苏城据点陈砚!我们能听到!你们现在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食物和水?”
耳机里沉默了几秒,只有电流的滋滋声,紧接着,女声带着哭腔响了起来:“我们……水喝完了……食物只有半块饼干……有个老人……发烧了……快撑不住了……”
“别慌!”陈砚赶紧安抚,“我们会想办法救你们!你们能说一下具体位置吗?超市里有没有行尸?”
“超市在……淮南中路和人民路交叉口……门口堵着……很多行尸……我们不敢出去……”女声的声音越来越弱,“信号……可能随时会断……我们……等着你们……”
通讯突然中断,耳机里只剩下白噪音。陈砚攥着麦克风,指节泛白——淮南中路和人民路交叉口,正是之前对讲机上标注的坐标!那里果然还有幸存者!
“怎么了?”林晚秋注意到他的脸色不对,连忙走过来。陈砚把淮南的情况告诉她,林晚秋的眼睛也亮了:“那我们得赶紧去救他们!可是……淮南离这里有一百多公里,路上肯定有很多行尸,还有变异个体,太危险了。”
“再危险也得去!”陈砚语气坚定,“他们还等着我们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在那里。”他转身走向仓库,开始清点物资:“我和阿凯、苏梅一起去,苏梅熟悉旧城区的地形,阿凯力气大,能帮忙搬运物资。你们在据点守着,等技术支援包空投,要是我们三天没回来,就联系昆仑基站请求支援。”
林晚秋知道劝不住他,只好点头:“好,你们一定要小心。带上所有的抗生素和水,武器也都带上,我再给你们做几个简易的爆炸装置,遇到行尸群能防身。”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陈砚、阿凯和苏梅就背着装满物资的背包出发了。小宇拉着苏梅的衣角,眼泪汪汪的:“妈妈,你一定要回来。”苏梅蹲下身,摸了摸儿子的头:“放心,妈妈很快就回来,还给你带淮南的好吃的。”
这次走的是李阳画的安全路线,虽然绕远了些,但行尸较少。三人轮流开车——是阿凯从废墟里修好的一辆越野车,加满了从加油站找到的汽油。车窗外的风景飞快倒退,废弃的汽车、倾颓的楼房、干涸的河流,一幕幕都是末世的荒凉景象。苏梅坐在副驾驶,时不时看着窗外,眼神里满是担忧——她想起了自己失散的女儿,不知道是不是也像淮南的幸存者一样,在某个角落里等着救援。
开了四个多小时,终于靠近了淮南旧城区。远远地就能看到超市的招牌,已经被风沙磨得模糊不清,门口聚集着十几只行尸,正漫无目的地游荡着,青灰色的皮肤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怎么办?这么多行尸,硬冲肯定不行。”阿凯停下车,压低声音问。陈砚拿出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超市周围的环境——超市旁边有个废弃的加油站,加油站的二楼有个窗户,正好对着超市的后门。
“我有个办法。”陈砚放下望远镜,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爆炸装置,“阿凯,你开车去加油站后面,把爆炸装置扔到行尸群后面,吸引它们的注意力。我和苏梅从加油站二楼翻过去,绕到超市后门,找到幸存者后,再想办法把他们带出来。”
阿凯点点头,接过爆炸装置:“放心,保证吸引它们的注意力!”他开车悄悄绕到加油站后面,趁着行尸不注意,把爆炸装置扔到了远处的空地上——“轰隆”一声巨响,火光冲天,行尸群立刻被吸引,嘶吼着朝着爆炸的方向跑去。
“快!”陈砚拉着苏梅,快速冲进加油站,沿着楼梯爬上二楼。二楼的窗户没有玻璃,两人翻窗跳了出去,落在超市后门的小巷里。后门是一道卷帘门,已经锈迹斑斑,苏梅试着拉了拉,卷帘门纹丝不动。
“里面有人吗?我们是苏城据点的救援人员!”陈砚对着卷帘门大喊。过了一会儿,里面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紧接着,卷帘门被拉开一条缝,一个女孩的脸探了出来——大约十五六岁,脸色苍白,眼睛里满是警惕。
“你们……真的是救援人员?”女孩小声问。陈砚拿出接收器,晃了晃:“我们收到了你们的信号,快让我们进去,外面不安全。”
女孩赶紧拉开卷帘门,让他们进去。超市里一片昏暗,只有应急灯发出微弱的光芒。货架倒在地上,商品散落一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角落里,一个老人躺在破旧的垫子上,脸色通红,呼吸急促;旁边还坐着一个中年男人,手臂上缠着染血的布条,看到他们,眼里立刻涌出泪水。
“谢谢……谢谢你们来救我们……”中年男人哽咽着说。苏梅赶紧走过去,摸了摸老人的额头,又拿出体温计:“发烧到39度,可能是感染了,得赶紧吃抗生素。”她从背包里拿出抗生素和水,喂老人服下。
陈砚拿出地图,指给中年男人看:“我们的车停在加油站后面,现在行尸被吸引走了,我们得趁现在赶紧走。老人能走吗?”
中年男人摇了摇头:“他腿断了,走不了路。”阿凯立刻说:“我来背他!我力气大,能背动!”他蹲下身,小心地把老人背在背上,老人虚弱地说了声“谢谢”,阿凯笑着说:“不客气,都是幸存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女孩叫林晓,中年男人是她的父亲林建国,老人是她的爷爷。林建国说,断网后他们一家三口躲在超市里,靠超市里的存货活了下来,直到半个月前,存货吃完了,爷爷出去找食物时被行尸袭击,腿断了,还发了烧,他们只好冒险发出求救信号。
“我们走吧,别耽误时间。”陈砚看了看手表,离天黑还有两个小时,得在天黑前离开旧城区,不然行尸会更活跃。一行人悄悄走出超市后门,沿着小巷朝着加油站走去。幸运的是,路上没有遇到行尸,很快就到了加油站。
阿凯把老人放进车里,林晓和林建国也坐了上来。陈砚发动汽车,快速驶离旧城区。看着车窗外渐渐远去的淮南废墟,林晓小声说:“我们……还能再回来吗?”陈砚回头看了她一眼,笑着说:“会的,等以后安全了,我们会重建这里,所有的废墟都会变成家园。”
夕阳西下时,汽车驶上了返回苏城的路。林建国靠在座位上,看着窗外的夕阳,感慨地说:“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美的夕阳,以前总觉得城市里的夕阳不好看,现在才知道,能活着看到夕阳,就是最幸福的事。”
苏梅握住他的手,轻声说:“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我们有了玉米地,有了昆仑基站的支援,还会联系上更多的幸存者,总有一天,我们能重建家园。”
陈砚看着后视镜里的夕阳,心里也充满了希望。他想起了家里的妻子和女儿,想起了苏城据点的玉米苗,想起了西山农场的老周,想起了刚刚救下的林晓一家——这些人,这些事,都是他前进的动力。
突然,接收器里传来林晚秋的声音,带着兴奋:“陈砚!你们怎么样了?技术支援包已经空投了!里面真的有发电设备和通讯增强器!我们还收到了三个新据点的信号,都是听到我们的广播联系过来的!”
“太好了!”陈砚笑着回应,“我们已经救出了淮南的幸存者,正在返回的路上,明天就能到据点。”
挂了通讯,车厢里一片欢呼。林晓看着窗外的星空,小声说:“爸爸,你看,星星好亮啊。”林建国抬头看着星空,点了点头:“是啊,好久没看到这么亮的星星了。”
阿凯笑着说:“等回到据点,我们就能用电灯了,比星星还亮!”
陈砚握着方向盘,心里暖暖的。车窗外的星空璀璨,车内的人们笑着、说着,虽然前路还有很多困难,但他知道,只要他们团结在一起,只要心里的希望还在,就一定能在这片废土上,重建一个属于他们的、充满生机的家园。
玉米苗还在据点里等着他们浇水,技术支援包还在等着他们安装,新的据点还在等着他们联系——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们已经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