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曲松十几乎进入了“战斗状态”。
她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转正策划案中,查数据、画流程、抠细节,连吃饭时都在思考活动的用户触达路径。
甚至感觉脑子像个高速运转的cpU,再转下去可能要冒烟了。
路回终似乎也更忙了,两人虽然依旧维持着共进早餐和同车上班的惯例,但交流变得更少,常常是沉默地各自解决早餐,然后在车上一个补眠,一个继续在脑中完善方案。
曲松十遇到了瓶颈。
她的活动创意和流程设计自认不错,但在“资源预算及效果预估”这部分卡住了。
她缺乏实际的项目经验,对于各类资源的市场价、渠道成本、以及如何科学地预估活动效果(尤其是量化指标),感到十分棘手。
请教同事?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而且涉及到转正考核,多少有些敏感。
王彦超?她不主动去请教,对方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周三晚上,她又熬到很晚,对着屏幕上那片空白的预算表格和效果预估模型,愁得直抓头发。
唉,原来做一个完整的策划案这么难!以前学的理论到实战就变成了纸老虎!
她瘫在椅子上,目光无意识地扫过书架,忽然定格在几本厚厚的、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行业年鉴和专业报告上——那是路回终放在客厅书柜里的,据说是她刚入行时啃过的“砖头”。
一个念头冒了出来。
她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走到路回终的房门前,轻轻敲了敲。
“进。”里面传来路回终略显疲惫的声音。
曲松十推开门,探进半个身子。
路回终正坐在书桌后,对着电脑屏幕,台灯的光勾勒出她专注的轮廓。
“路小姐,不好意思打扰您。”曲松十有些局促,“我……在做转正任务的预算和效果预估部分,遇到点困难。想问问您,能不能……借您书架上那几本行业年鉴和报告看看?我想参考一下里面的数据和模型框架。”
她没敢直接问具体问题,生怕逾越了界限,也怕给路回终添麻烦。
借阅资料,是最稳妥、最不会让人反感的方式。
路回终从屏幕前抬起头,看向她。灯光下,能看清她眼下的青黑,但她眼神依旧清明。
她没立刻回答,目光在曲松十带着恳求和不安的脸上停留了几秒,然后转向旁边的书架。
“左边第二排,黑色封皮和深蓝色封皮的那几本。”她指了指,语气平淡,“拿去看吧。注意,数据是去年的,市场行情有变化,只能做参考,不能直接套用。”
“我知道!谢谢路小姐!”
曲松十如蒙大赦,赶紧过去小心翼翼地抽出那几本沉甸甸的书。
“还有,”在她抱着书准备离开时,路回终再次开口,视线已经回到了电脑屏幕上,仿佛只是随口一提,“公司内网知识库,‘历史项目归档’模块里,有部分脱敏后的过往项目结案报告,权限应该对实习生开放。里面有更接近实际的成本结构和效果复盘。”
曲松十的眼睛瞬间亮了!内网知识库!
她之前怎么没想到!
路回终这句话,简直是给她指了一条明路!
“谢谢路总!我这就去看!”她声音里充满了感激和兴奋。
抱着沉甸甸的“参考资料”回到房间,曲松十立刻按照路回终的提示登录了公司内网。
果然,在“历史项目归档”里找到了宝藏!
虽然关键数据做了处理,但整体的成本构成逻辑、效果评估维度、甚至是遇到问题时的调整思路,都清晰可见,比干巴巴的理论书有用多了!
她一边对照着年鉴上的行业数据,一边研究内网上的真实案例,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路总果然是路总!一句话就点醒了梦中人!
原来这就是资深人士的经验碾压吗?
她奋战到深夜,终于初步搭建起了预算框架和效果预估模型。
虽然还不完美,但至少不再是毫无头绪。
第二天早上,曲松十顶着两个黑眼圈,但精神却有些亢奋。
吃早餐时,她忍不住对路回终说:“路小姐,谢谢您昨天的指点,内网的那些资料太有用了!”
路回终正小口喝着燕麦奶,闻言抬眸看了她一眼,看到她眼下的青黑和眼中的光彩,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淡淡应道:“嗯。资料是死的,关键是思路。”
“我明白!”曲松十重重点头。
车上,曲松十忍不住又提了一句:“那个……书我放在客厅茶几上了,等您有空的时候我再……”
“你先留着用,考核结束再还我。”路回终打断她,目视前方,“不急。”
曲松十心里一暖。“好,谢谢路小姐。”
她知道,路回终没有手把手教她,甚至没有过多询问她的具体方案。
她只是在她最迷茫的时候,精准地提供了她最需要的“工具”和“地图”。
这种帮助,建立在尊重她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比直接的答案更让她受益,也更让她……心动。
这种成熟、克制、却又切实有效的支持方式,完美契合了路回终这个人的风格,也让曲松十对她的依赖和好感,在专业的土壤里,扎得更深了些。
而路回终,在等红灯的间隙,用余光瞥了一眼副驾驶座上那个虽然疲惫却眼神发亮的女孩,心里掠过一丝极淡的、连自己都未曾深究的满意。
至少,是个知道在哪里找答案,并且愿意努力的年轻人。
喜欢回响终松间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回响终松间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