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郊,国家矿业档案馆的地下特藏室里,周远揉了揉酸胀的眼睛。三天来,他几乎翻遍了1978年前后的所有勘探报告,却再没找到那个神秘的三个菱形符号。
同志,我们还有十分钟闭馆。管理员敲了敲玻璃门提醒道。
周远叹了口气,正准备收拾资料,目光却落在角落一个灰色金属柜上。柜门上贴着一张早已褪色的标签:79-86 特殊项目。
那个柜子里的资料能查阅吗?
管理员摇摇头:需要部级介绍信。那些是三菱形计划的档案。
周远的手指微微发颤。三个菱形!他装作漫不经心:哦,就是那个稀土勘探项目?我导师张建国参与过。
张工?老管理员推了推眼镜,你是他学生?他犹豫片刻,压低声音,等着。
五分钟后,周远面前摆着一本薄薄的蓝色文件夹。封面除了三个烫金菱形外,只有一行小字:草楼铁矿伴生矿种调查(1978-1979)。
翻开第一页,周远就屏住了呼吸。这是一份稀土元素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草楼铁矿东翼b3区域存在高纯度钕、镨等轻稀土矿脉,品位之高在当时全球范围内都属罕见。报告签字栏赫然并列着两个名字:姬云峰(地质组)、张建国(技术组)。
可以拍照吗?周远轻声问。
老管理员摇头:看可以,不能记录。他指了指墙上的监控,你也从没来过这儿,明白吗?
接下来的四十分钟,周远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这份尘封四十年的档案。越看越心惊——三菱形计划原来是一项绝密战略调查,旨在评估草楼稀土矿的军事应用价值。但在1979年初,项目突然终止,所有样本和数据被封存,原因是国际形势变化。
最关键的发现是在档案最后一页:一张黑白照片上,年轻的张工和一位面容严肃的男子(标注为姬云峰)站在草楼矿井口,手里举着一块泛着奇异蓝光的矿石。照片边缘有个模糊的人影,被红笔圈出并标注:李xx(翻译),St代表?
周远猛地合上文件。李xx很可能就是丽莎·陈的祖父,St集团现任cEo李察的父亲!这意味着,St集团对中国战略矿产的觊觎,早在中美建交前就开始了。
时间到了。管理员收走文件夹,对了,刚才有人找你。他递给周远一张便条,上面打印着一行字:【今晚8点,五道口成府路蓝旗咖啡馆。关于我父亲和三个菱形。——姬彪飞】
---
蓝旗咖啡馆藏在成府路的一条小巷里,装修风格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周远推门进去时,姬彪飞已经坐在最里面的卡座,面前摆着两杯黑咖啡和一个锈迹斑斑的金属盒。
你查到了什么?姬彪飞开门见山,眼睛里的血丝显示他这几天也没怎么睡。
周远谨慎地选择措辞:三菱形计划,稀土矿调查,你父亲和张工都是核心成员。
姬彪飞冷笑一声,推过金属盒:看看这个。
盒子里是一块拳头大小的矿石,在昏暗灯光下泛着微弱的蓝色荧光。周远一眼认出,这和档案照片上张工手持的样本一模一样。
父亲留下的。藏在书房暗格里,连同这个。姬彪飞又拿出一本皮面日记,他死后,家里被人翻过三次,但他们没找到。
周远小心地翻开日记。1978年12月15日的记录格外刺目:
今日确认草楼样品含镨0.8%、钕1.2%,远超工业品位。但李姓翻译私自取样送检,被张建国当场抓获。上级却命令我们停止调查,称国际合作重于局部发现。荒唐!这是战略资源!
往后翻,1979年1月的记录越来越潦草:
样品数据被篡改,稀土含量被故意低估。张坚持向上反映,我犹豫了。家有老小...
最后一篇写于1979年3月,只有寥寥数语:
项目终止。张今日离京,带走真样本。李威胁说St已获知全部情报。风雨欲来。
周远抬头:St集团那时在中国有业务?
没有。姬彪飞啜了口咖啡,但李铭——也就是丽莎·陈的祖父,当时在冶金部外事司工作,能接触所有勘探报告。他指了指矿石,父亲说这种稀土矿特别适合制造精确制导武器。七十年代末,某些国家非常需要...
窗外,一辆救护车呼啸而过,刺耳的警笛声打断了谈话。周远突然想起什么,从手机调出天工系统的核心算法图:你看这个。
姬彪飞皱眉:压力自适应模型?
不,是稀土矿的衰变特征曲线。周远放大图片,天工系统能预测岩层断裂,是因为算法基于某种矿物的应力反应模式。我一直以为是张工独创,现在看...他指着日记里的一页草图,这是你父亲画的稀土矿热力学性质图,几乎一样。
两人沉默对视,都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天工系统的核心技术,可能源自四十年前那个被掩埋的战略发现。而St集团如今对这项技术的疯狂追逐,背后藏着比商业利益更深的目的。
丽莎·陈知道这些吗?周远问。
姬彪飞刚要回答,他的手机突然亮起。一条匿名彩信,显示一张拍摄于草楼铁矿深处的照片——岩壁上用红漆画着三个巨大菱形,下方歪歪扭扭写着:停止挖掘真相。
几乎同时,周远的手机也响了。同样照片,附加一行字:下一个塌方会发生在哪?b3区还是...北京?
姬彪飞的手微微发抖:他们监视我们。
周远迅速结账,示意离开。走出咖啡馆,秋夜的凉风让人清醒。他压低声音:你父亲日记里提到的真样本,张工带去了哪里?
不知道。但...姬彪飞犹豫片刻,父亲死后,我收到过一张明信片,没有署名,只写着一串数字:39.9, 116.4。
周远心头一震——这是北京西郊的坐标范围。
还有件事。姬彪飞递过一张名片,丽莎·陈约我明天见面,说要谈她祖父的事。你该一起来。
名片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我有1979年St内部报告,交换天工系统稀土识别模块】。
周远将名片揣进口袋,思绪纷乱。四十年前被掩埋的真相,如今像草楼矿下的稀土一样,正缓缓浮出地表。而St集团、丽莎家族、姬彪飞父亲之死、张工遇难...所有这些碎片,都指向一个尚未完全显露的庞大拼图。
小心你信任的人。分别时,姬彪飞突然说,包括我。
回到酒店,周远打开电脑,调出天工系统的源代码。如果核心算法确实源自稀土矿特性,那么系统可能无意中具备了识别战略矿产的能力——这解释了St集团不惜一切代价想要获取技术的原因。
他正深入检查代码,门铃突然响起。猫眼里,丽莎·陈穿着黑色风衣站在走廊上,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
我知道姬彪飞找过你。她直接说道,声音比平时低沉,我不是来谈判的,是来警告的。她递过纸袋,St集团已经派人去草楼矿b3区了,他们要销毁所有证据。
纸袋里是一沓发黄的文件,最上面一页印着St集团的旧版logo和1979年中国项目总结的标题。周远快速浏览,内容令他血液凝固——报告中明确提到成功获取cL矿区(草楼)稀土数据,技术障碍已清除。
技术障碍指什么?周远锐利地问。
丽莎深吸一口气:我祖父的记录显示...有两个中国技术人员必须。一个姓姬,一个姓张。
周远握紧了拳头。所以姬云峰的心脏病和张工的塌方事故,都是St集团精心策划的谋杀?
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因为我查到了这个。丽莎翻到文件最后一页,那是一份手写名单,列着七八个中文名字,每个后面都标注着金额和日期。周远赫然看到了王建国三个字,而最近的交易记录就在三个月前。
St集团在中国的关系网比你们想象的深得多。丽莎的声音几乎是一种恳求,周远,你必须把稀土识别模块从系统中移除,否则...
她的手机突然响起。接完电话,丽莎脸色煞白:姬彪飞出事了。他的公寓发生燃气爆炸。
周远抓起外套就往外跑。临出门前,丽莎塞给他一把钥匙:东城区春雨胡同18号,我祖父的老宅。那里有你们需要的证据。她犹豫了一下,小心郑毅...他不只是地质专家。
出租车向东疾驰时,周远不断回想着丽莎的警告。郑毅?那个在高原救过他、在草楼矿并肩作战的郑毅?但如果他另有身份,为什么又要帮助揭露真相?
姬彪飞的公寓楼前已围满警车和消防车。周远挤进人群,看到三楼的一个窗户完全炸飞,黑烟正从里面滚滚而出。
有伤亡吗?他问旁边的围观者。
听说屋里没人,算幸运...
周远的手机震动起来,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别找了,我没事。春雨胡同见。——J】
抬头望向燃烧的公寓,周远突然注意到对面楼顶有个反光点——望远镜?还是狙击镜?他悄悄退入人群,决定步行前往春雨胡同。夜色已深,而四十年前的幽灵,正从历史的尘埃中缓缓站起。
---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