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盘江大桥通车前48小时,气象预警中心的红色警报打破了工地的平静。周远盯着屏幕上那个急速旋转的台风图标,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
山猫突然转向,预计36小时后正面袭击我们这里。陈明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最大风速可能达到52米\/秒,超过我们设计抗风标准的15%。
周远快步走到窗前。远处,北盘江大桥如一道钢铁彩虹横跨峡谷,工人们正在桥面上进行最后的防护涂层施工。这种新型纳米涂层需要72小时才能完全固化,在此之前,强风完全可能将其剥离。
立即启动台风预案。周远下令,优先保护涂层未固化区域,特别是主缆和吊索连接处。
放下电话,周远发现苏颖不知何时站在了办公室门口,怀里抱着正在吮手指的小周乔。自从桥梁家庭系统投入使用后,她经常带着孩子来指挥部,既能工作又能陪伴。
又要熬夜了?苏颖一眼看穿丈夫的状态。
周远点点头,走过去亲了亲儿子的额头。小家伙已经一岁多,正咿呀学语,最近最爱说的词就是——每次看到远处的大桥轮廓,都会兴奋地挥舞小手。
这次台风来得不是时候。周远轻声说,涂层没完全固化,风险很大。
苏颖将孩子换到另一侧手臂:我刚看了瑞士总部的气象分析,的路径确实异常。不过...她犹豫了一下,有个情况你得知道,国安部门联系我了。
周远猛地抬头:关于数据篡改事件?
嗯。他们追踪到那个入侵Ip的注册信息,与我公司一个荷兰分包商有关联。苏颖的表情复杂,那家公司去年被一家美国军工背景的企业收购了。
周远的大脑飞速运转。苏颖的瑞士公司为大桥提供监测系统,如果其中混入了有问题的分包商...
你别多想。苏颖似乎看出他的疑虑,系统我已经全面检查过,后门只在数据分析软件,不在硬件层。但这件事提醒我们,国际技术竞争比想象的更复杂。
周远握住妻子的手:我从未怀疑过你。
我知道。苏颖微笑,去吧,台风不等人。乔乔和我在指挥部等你。
接下来的24小时,工地进入了与时间赛跑的状态。两百多名工人分成三班,在桥面关键部位加装临时防护罩。周远亲自检查每一处细节,从主缆锚固点到吊索连接器,不放过任何隐患。
台风来临前的傍晚,天空呈现出诡异的橘红色。周远站在东岸主塔上,看着最后一批防护罩安装到位。对讲机里传来各小组的汇报:
主缆防护完成!
吊索节点全部加固!
桥面临时压载就位!
风速已经明显增大,吹得安全绳剧烈摇晃。周远正准备下塔,突然发现西岸E3节点——那个曾经出现位移的锚碇区——还有一小块涂层暴露在外。由于位置特殊,临时防护罩无法完全覆盖。
E3节点需要人工保护。周远对着对讲机说,准备防水布和快干胶。
太危险了!林涛立即反对,风速已经超过20米\/秒,而且台风还没真正到来!
如果那块涂层被剥离,雨水渗入会导致锚碇钢材锈蚀,长期隐患更大。周远已经向电梯走去,我亲自去。
当周远带领五名抢险队员到达E3节点时,风势更加猛烈。他们像蜘蛛人一样悬挂在桥侧,艰难地铺设防水布。强风将布料吹得噼啪作响,固定工作异常艰难。
周工,您回去吧!这里交给我们!抢险队长大声喊道。
周远摇摇头,亲自按住防水布的一角,让队员涂抹快干胶。就在这时,一阵突如其来的强风袭来,周远的安全绳猛地绷紧,整个人被甩向桥外!
周工!队员们惊呼。
千钧一发之际,周远抓住了桥侧的检修梯,险险稳住身形。防水布在风中狂舞,像一面叛逆的旗帜。
继续作业!周远爬回工作平台,声音镇定,赶在暴雨前完成!
当最后一块防水布被牢牢固定时,豆大的雨点已经开始砸落。抢险队刚撤回桥面,暴雨便倾盆而下。周远浑身湿透,但看着被保护得严严实实的E3节点,长舒一口气。
那一夜,台风展示了大自然的狂暴力量。指挥部里,监测屏幕上的数据不断刷新着峰值——最大阵风51.7米\/秒,降雨量203毫米,桥面晃动幅度达到设计极限的92%...
但大桥岿然不动。
周远和团队通宵值守,时刻关注着每一组数据变化。凌晨三点,当台风眼经过的短暂平静期,苏颖带着热咖啡和三明治来到监测中心。
乔乔呢?周远接过咖啡,温热瞬间传遍冰凉的手指。
在隔壁睡着了。苏颖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涂层能撑住吗?
防护罩起了作用,但还得等台风过后全面检查。周远抿了一口咖啡,国安那边有新消息吗?
苏颖压低声音:那个荷兰分包商的工程师,上个月曾与中村团队有过接触。
周远挑眉:所以数据篡改可能是...
干扰手段之一。苏颖点头,他们想让中国工程师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从而延误工期甚至修改设计。
周远冷笑:可惜他们不了解中国工程师的韧性。
清晨六点,台风终于过境。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射到满目疮痍却依然挺立的大桥上时,监测中心爆发出欢呼声。所有关键部位安然无恙,防护涂层保住了90%以上。
我们成功了!陈明激动地拥抱周远,通车仪式可以如期举行!
全面检查后,只有少量涂层需要修补。两天后,当北盘江大桥正式通车时,几乎看不出台风肆虐的痕迹。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穿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庆祝这一历史时刻。
周远作为总工程师,站在主席台上介绍项目建设情况。当他讲到篾索式减震装置灵感来自红军长征时,工作人员推着轮椅走上桥面。轮椅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胸前挂满勋章。
各位来宾,这位是李大山老红军,今年103岁,当年参与过北盘江渡江战斗!主持人激动地宣布,今天,他将作为特邀嘉宾,第一个通过这座大桥!
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周远快步上前,蹲在老人面前:李老,感谢您来见证这一刻。
老人颤抖的手握住周远,声音微弱但清晰:当年...我们用篾索渡江...死了六个战友...今天看到这桥...值了...
周远眼眶发热,抱起小周乔:李老,这是我儿子周乔。乔乔,跟红军爷爷问好。
小家伙好奇地看着满脸皱纹的老人,突然清晰地喊出:
老人笑了,露出仅剩的几颗牙齿:好...好...以后建更多...好桥...
这一幕被无数镜头捕捉,成为第二天各大媒体的头条照片——《百岁红军与周岁幼儿的对话:跨越世纪的桥梁》。
通车仪式后,项目部举行了隆重的庆功宴。酒过三巡,张建国副部长将周远叫到一旁:周远啊,北盘江大桥很成功,但国家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周远心头一跳:什么任务?
深中通道。张建国压低声音,连接深圳和中山的桥-岛-隧-水下互通超级工程,世界首例,技术难度远超港珠澳大桥。部里决定由你担任总工程师。
周远一时语塞。深中通道——这个规划多年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工程,集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超大跨径悬索桥、人工岛和水下互通于一体,堪称工程界的珠穆朗玛峰。
我...需要时间考虑。周远最终说。
考虑什么?张建国拍拍他的肩,虎门大桥时你三十出头,现在正是当打之年!难道要等老了再后悔?
回到座位,周远发现苏颖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张部长给你派新任务了?
你怎么知道?
他刚才也找我了。苏颖眨眨眼,瑞士公司决定将亚太总部迁到珠海,方便支持深中通道建设。
周远瞪大眼睛:你答应了?
为什么不呢?苏颖笑着捏了捏怀中熟睡的小周乔的脸蛋,某人可是说要带儿子看更多大桥的。
庆功宴持续到深夜。当周远一家三口回到工地宿舍时,月亮已经高悬天际。周远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北盘江大桥,思绪却已飞向南海之滨的那片海域——那里,将崛起又一个中国工程的奇迹。
小周乔在睡梦中呢喃着:桥...爸爸桥...
周远轻抚儿子的额头,对苏颖说:记得我们第一次合作的设计作业吗?你当时说我的方案太保守...
现在你可是最敢创新的桥梁工程师苏颖靠在他肩头。
深中通道的挑战,比之前所有项目加起来都大。
所以呢?苏颖抬眼看他。
周远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熟悉的火焰:所以...我们什么时候去深圳考察?
窗外,北盘江大桥上的灯光如星辰般闪烁,而更远的地方,新的梦想已经启航。
[《北盘江上的虹虹》全文完]
---
## 《深中通道》开篇
珠江口伶仃洋海域,风急浪高。周远站在考察船的甲板上,咸涩的海风扑面而来。眼前是浩瀚无垠的灰蓝色海水,远处货轮如玩具般在波涛中起伏。
周总,这是最新勘测数据。陈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里捧着厚厚一叠文件,比预想的复杂得多。
周远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深中通道工程全长24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达6.8公里,需要33节巨型沉管;两座人工岛各占地10万平方米;主跨1666米的悬索桥将创造世界纪录;最复杂的是水下互通立交,需要在40米深的海底实现四向分流...
这哪是工程,简直是拼七巧板。陈明小声嘀咕。
周远没有回应。他翻到地质章节,眉头越皱越紧——航道区存在深达50米的软弱淤泥层,地震带活动频繁,航线密集度全球前列,每年台风影响5-6次...
周工,您看这个。陈明指向一页数据,日本专家最新的论文,质疑在如此复杂海域建设水下互通的可行性。
周远合上文件,望向波涛汹涌的海面:告诉日本同行,我们很乐意用事实回答他们的疑问。
就在这时,周远的手机响了。是苏颖发来的照片——小周乔站在珠海新家的阳台上,指着远处的港珠澳大桥咿咿呀呀。照片下方写着:新办公室已装修好,就等总工程师来视察了。
周远嘴角上扬。风浪再大,有些东西永远稳固如初——家人的支持,团队的信任,以及那颗永不满足于现状的工程师之心。
通知团队,明天上午八点开会。周远对陈明说,深中通道的第一根桩,该打下去了。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