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仁心医院住院部12楼的走廊寂静无声,只有监护仪细微的滴答声在空气中回荡。林夏轻手轻脚地推着治疗车,白色护士服在应急灯下泛着柔和的光。他特意放缓脚步,橡胶鞋底与地面摩擦发出极轻的沙沙声,生怕吵醒熟睡的患者。治疗车上整齐摆放着各种药品和器械,蓝色的标签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冷光,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细节:23床张大爷的雾化器滤网需要更换,27床李阿姨的胰岛素笔芯即将见底,这些信息早已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
这是他在心血管内科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作为科室里为数不多的男护士,林夏早已习惯了这样日夜颠倒的生活。他的手机相册里存着无数张凌晨医院的照片:空荡的走廊、亮着蓝光的监护仪、被月光拉长的身影。抽屉里的排班表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符号,红圈代表重点关注患者,三角标记特殊治疗时间,这些只有他能看懂的符号,构成了独属于他的工作密码。
突然,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林夏立刻加快脚步,朝着声源跑去。原来是30床的患者突发心绞痛,心电监护仪发出刺耳的警报。他迅速赶到床边,一边安慰着面色苍白的患者,一边熟练地调整输液速度,测量血压。别担心,医生马上就到。他的声音沉稳而温柔,像一剂良药,稍稍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床头的呼叫器还带着患者手心的温度,林夏注意到老人指甲缝里沾着的泥土——那是昨天家属送来的家乡菜留下的痕迹。
医生赶到后,林夏有条不紊地配合着抢救工作。吸痰、吸氧、准备急救药品,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汗水顺着额头滑落,打湿了口罩的边缘。当他弯腰去捡掉落的安瓿瓶时,后颈传来一阵刺痛——那是上周帮患者翻身时扭伤留下的旧伤。当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林夏这才松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发现口罩内侧已经晕开深色的汗渍。
早晨七点,交接班的时间到了。林夏翻开已经卷边的工作笔记,详细地向同事交代每一位患者的情况:23床张大爷昨晚咳嗽加重,记得多观察痰液情况,他老伴去世后总爱半夜偷偷哭,注意安抚情绪;27床李阿姨的血糖不太稳定,早餐后要及时测血糖,她女儿在国外,每天视频时间是上午十点。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患者的各种信息,字迹工整得像打印出来的一样,旁边还贴着自制的药物剂量换算表。
刚交完班,林夏就被护士长叫住了。小林,今天有位特殊的患者要转到我们科,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情绪不太稳定,需要特别照顾。护士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就交给你负责吧,我相信你。林夏点点头,目光扫过墙上的南丁格尔誓言海报。他记得第一次读到余谨以至诚,于上帝及会众面前宣誓:终身纯洁,忠贞职守时的震撼,那时他就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守护者。
上午十点,患者王奶奶被转到了病房。正如护士长所说,王奶奶情绪十分激动,不停地挣扎,拒绝配合治疗。林夏蹲在床边,露出一个温暖的笑容:奶奶,我是小林,咱们先把针打上,病好了就能回家找孙子了。他的声音轻柔而有耐心,就像在哄一个小孩子。王奶奶渐渐安静下来,用浑浊的眼睛看着他,嘴里嘟囔着听不清的话语。林夏注意到老人手腕上戴着褪色的红绳,上面挂着一枚生锈的银铃铛,那是某种特殊的护身符。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到了中午,王奶奶又开始吵闹,不肯吃饭,还把饭菜打翻在地。林夏没有丝毫抱怨,默默清理干净后,又重新打了一份饭菜。他坐在床边,一勺一勺地喂着王奶奶:奶奶,这个菜可好吃了,多吃点身体才能好。在他的耐心照料下,王奶奶终于吃了几口饭。当老人的手突然抓住他的衣袖,含糊不清地喊出时,林夏的鼻子突然发酸——他想起了远在老家的父母。
这样的场景在林夏的工作中并不少见。他不仅要照顾患者的身体,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6床的大学生因为突发心脏病住院,整天闷闷不乐,林夏就把自己的运动手环借给他,教他用手机记录心率;15床的独居老人总爱拉着他聊天,他就把交接班时间提前半小时,专门陪老人说说话。有次夜班,他发现一位患者躲在厕所里偷偷哭,原来是收到了分手的消息。林夏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递上纸巾,陪他在走廊里走了一圈又一圈。
下午,科室里来了一位新护士,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叫苏瑶。林夏主动承担起带教的任务。抽药的时候要注意剂量,排气的时候动作要轻。他手把手地教着苏瑶,给患者打针前,一定要做好三查七对,这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苏瑶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当苏瑶第一次独立完成静脉穿刺时,林夏比自己成功还要开心,悄悄在她的实习手册上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带教工作并不轻松,林夏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时刻关注苏瑶的操作是否规范。有一次,苏瑶在给患者输液时,因为紧张,扎了两次都没成功。患者有些不耐烦,苏瑶的眼眶也红了。林夏见状,立刻走上前去:不好意思,我来帮您。他的动作又快又稳,一次就成功了。事后,他带着苏瑶来到示教室,拿出自己珍藏的血管模型:来,我们再练一百次。灯光下,两个身影在模型前反复练习,直到深夜。
忙碌的一天即将结束时,林夏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他的母亲打来的:夏夏,你爸的老毛病又犯了,现在在医院,你能不能抽空回来看看?林夏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办公桌上还放着父亲上次住院的检查报告。这些年,因为工作忙,他很少有时间陪伴父母。妈,我这边实在走不开,你们先好好配合治疗,等我下班就回去。挂了电话,他偷偷抹了把眼泪,又换上笑容走进病房——3床的小朋友该做康复训练了。
夜晚再次降临,林夏又开始了夜班的工作。他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守护者,在病房里来回巡视。经过王奶奶的病房时,他发现老人又醒了,正坐在床上发呆。林夏走进去,给老人盖好被子:奶奶,睡不着吗?我陪您说说话。王奶奶拉着他的手,絮絮叨叨地说起了自己的往事,从年轻时的插队经历,到儿子出生的场景,虽然话语有些混乱,但林夏还是认真地听着,不时回应几句。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在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林夏突然觉得,这也许就是生命最本真的模样。
在这个岗位上,林夏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患者因为病情恶化,最终离开了人世。患者的家属悲痛欲绝,瘫坐在地上痛哭。林夏默默地陪在他们身边,递上纸巾,轻声安慰。当家属突然抓住他的手,哭着说谢谢你们尽力了时,林夏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天晚上,他在护士站的留言板上写下:每一次告别,都是对生命的重新理解。
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林夏还积极参与科室的科研项目。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和同事们一起研究如何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他设计的心血管患者术后康复流程图被全院推广,撰写的论文《男护士在重症护理中的优势探讨》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但最让他骄傲的,是收到患者亲手制作的感谢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小林护士,谢谢你让我觉得生病也没那么可怕。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夏在科室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不仅是患者眼中值得信赖的好护士,也是同事们心中的好榜样。苏瑶在他的指导下,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有一次,苏瑶感激地对他说:林哥,如果没有你,我可能早就坚持不下去了。林夏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别忘了,我们是生命的摆渡人。
然而,工作中的压力和辛苦只有林夏自己知道。有时候,他也会感到疲惫和委屈。有一次,因为患者家属的误解,他被狠狠指责了一顿。尽管他耐心解释,但家属还是不依不饶。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坐在更衣室里,默默地流泪。但哭过之后,他又擦干眼泪,对着镜子练习微笑——明天还有新的患者需要他的照顾。
在生活中,林夏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通过工作,他认识了同为护士的苏晴。两人因为共同的职业而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休息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去公园散步,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光。苏晴总是能理解他的忙碌,从不抱怨。你守护患者,我守护你。苏晴的这句话,让林夏感到无比温暖。他们的约会常常在医院食堂,吃着简单的饭菜,分享着工作中的趣事。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阳光透过窗户洒进病房,给白色的墙壁镀上一层金色。林夏穿着整洁的护士服,面带微笑,开始了新的工作。他的口袋里装着苏晴给他准备的润喉糖,钥匙链上挂着患者送的幸运星。在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他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健康;用自己的坚持和付出,诠释着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他知道,这条守护生命的道路没有尽头,但他会一直走下去,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属于护士的精彩篇章。每一次为患者掖好被角,每一次倾听患者的倾诉,每一次在抢救成功后的如释重负,都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愿做最温暖的守护者,用爱点亮生命的希望。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不同职业,同样精彩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