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半,盛华食品研发中心的灯光已经亮了大半。林夏推开研发部的玻璃门,白大褂的衣角随着脚步轻轻晃动,手里拎着的保温桶里,装着刚从家里带来的新鲜杨梅。作为研发部的核心工程师,他负责的“自然风味系列”果汁饮料项目进入了关键的配方优化阶段,连续一周,他都是这样踩着晨光走进实验室。
“林工,您来了!”助理小陈已经在操作台旁忙碌,看到林夏进来,立刻递上一份检测报告,“昨天调整比例后的杨梅汁样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标了,但酸度还是偏高,感官评价小组有三位成员反馈口感偏涩。”
林夏接过报告,指尖划过上面的数据,眉头微蹙。他打开保温桶,取出几颗饱满的杨梅,放在鼻尖轻嗅:“这批杨梅是东山产区的,成熟度刚好,单宁含量应该在合理范围。”他拿起一颗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水在口腔中爆开,涩味确实存在,但并不明显,“可能是榨汁过程中果皮和果核的杂质没有过滤干净,单宁释放过多了。”
他戴上一次性手套,走到榨汁机旁。实验室里的设备整齐排列,高速冷冻离心机、气相色谱仪、感官评价操作台一应俱全。林夏将杨梅仔细去核,只保留果肉,然后调整榨汁机的转速:“之前用的是8000转\/分钟,这次降到6000转,减少果肉细胞壁的破损,同时增加一道硅藻土过滤工序,看看能不能改善涩感。”
小陈立刻点头记下,熟练地准备好过滤设备。林夏则打开电脑,调出配方表。“自然风味系列”的核心要求是“零添加”——不添加蔗糖、防腐剂、人工色素和香精,完全依靠水果本身的风味和天然成分保鲜。这在市面上的果汁饮料中并不常见,盛华食品的管理层希望通过这个系列,打破“健康饮料=口感寡淡”的刻板印象,抢占中高端市场。
作为项目负责人,林夏压力不小。前两次的样品测试,要么是风味不足,要么是保质期太短,要么就是口感存在缺陷。这次的杨梅汁是系列的主打产品之一,必须在口感、营养和保质期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上午九点,经过过滤处理的杨梅汁样品新鲜出炉。林夏倒了一小杯,放在鼻尖闻了闻,果香比之前更加纯粹,没有了果皮带来的杂味。他抿了一口,酸甜平衡,涩感明显减弱,但似乎还少了点层次感。
“小陈,取5ml的蜂蜜柚子浓缩汁过来,记得是我们自己研发的那款,零添加蔗糖的。”林夏说。
小陈很快拿来浓缩汁,林夏用移液管精确吸取少量,加入杨梅汁中,搅拌均匀后再次品尝:“柚子的清香能中和一部分酸味,还能增加风味层次,这个方向可行。”他让小陈将样品分成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蜂蜜柚子浓缩汁,准备送去感官评价小组测试。
就在这时,研发部总监张敏走了进来。她手里拿着一份市场调研报告,脸色有些凝重:“林夏,刚收到的消息,竞品公司推出了一款零添加杨梅汁,主打‘原果压榨+低温锁鲜’,上市三天就占据了线上销量榜前三,我们的进度必须加快了。”
林夏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着上面的数据。竞品的价格比他们预期的高出20%,但销量依然火爆,说明消费者对高品质零添加饮料的接受度很高。“张总,我们的样品已经基本解决了口感问题,接下来主要是优化保质期。”他指着实验台上的样品,“目前在4c冷藏条件下,保质期能达到15天,但我们希望能延长到30天,同时不影响风味和营养。”
张敏点了点头:“保质期是关键,消费者不可能买回去几天就过期。你们之前尝试的hpp超高压杀菌技术效果怎么样?”
“hpp技术能有效杀灭微生物,延长保质期,但成本太高,而且会损失一部分挥发性香气物质。”林夏解释道,“我们正在尝试结合低温巴氏杀菌和天然防腐剂,比如e-聚赖氨酸和纳他霉素,这两种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天然防腐剂,安全性高,而且不会影响口感。”
“这个思路可以,但一定要控制好剂量,不能让消费者感觉到防腐剂的存在。”张敏叮嘱道,“另外,包装也要跟上,我已经让设计部做了几款方案,主打环保和便携,你后续可以和他们对接一下。”
送走张敏后,林夏立刻投入到保质期优化的实验中。他和小陈将不同比例的天然防腐剂加入杨梅汁样品中,然后进行低温巴氏杀菌处理,之后将样品分别置于4c、25c和37c的环境中,定期检测微生物数量和风味变化。
实验过程繁琐而枯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林夏每天都要重复取样、检测、记录数据的工作,有时候一个参数调整,就要重新进行一轮实验。有一次,因为小陈不小心弄错了防腐剂的比例,导致整个批次的样品都作废了,林夏没有责备她,只是和她一起重新配制样品,熬夜完成了实验。
“林工,真对不起,因为我的失误耽误了进度。”小陈愧疚地说。
林夏拍了拍她的肩膀:“研发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谁都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及时改正,总结经验。”他看着实验台上的样品,“你看,这些样品就像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才能让它们完美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小陈点了点头,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中。
一周后,实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林夏发现,当e-聚赖氨酸和纳他霉素的比例为1:2,且低温巴氏杀菌的温度控制在65c、时间为30分钟时,杨梅汁在4c冷藏条件下的保质期可以延长到35天,而且风味和营养成分几乎没有损失。
“太好了!我们成功了!”小陈兴奋地跳了起来。
林夏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立刻将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上报给张敏。张敏看到报告后,非常满意:“马上安排中试生产,同时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中试生产在盛华食品的工厂进行。林夏全程跟进,从原料筛选、榨汁、过滤、杀菌到灌装、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他要求原料必须选用东山产区的优质杨梅,成熟度控制在85%-90%之间,榨汁过程中必须全程低温,避免风味物质流失。
然而,中试生产并不顺利。在灌装环节,由于杨梅汁的黏度比普通果汁略高,导致灌装速度变慢,而且瓶口容易出现溢漏现象。
“林工,这样下去,生产效率太低了,而且会增加损耗。”工厂的生产主管王师傅皱着眉头说。
林夏仔细观察着灌装设备的运行情况,思考着解决方案。“王师傅,能不能把灌装嘴的口径稍微调大一点,同时降低灌装速度,让果汁能够平稳地流入瓶中?”他提议道。
王师傅按照林夏的建议进行了调整,但效果并不理想。“还是不行,口径调大后,虽然流速快了,但溢漏现象更严重了。”
林夏陷入了沉思。他回到实验室,查阅了大量关于液体灌装的资料,发现可以通过添加少量的天然增稠剂,调整杨梅汁的流变特性,从而改善灌装效果。但增稠剂的选择必须谨慎,不能影响口感和健康。
经过反复筛选和实验,林夏最终选择了黄原胶——一种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增稠剂,安全性高,而且在低浓度下就能有效改善液体的黏度和流动性。他将适量的黄原胶加入杨梅汁中,经过搅拌均匀后,再次进行灌装测试。
这一次,效果非常理想。杨梅汁的流动性变得更加平稳,灌装速度明显提升,而且瓶口溢漏的现象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林工,您太厉害了!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好几天,没想到您这么快就解决了。”王师傅佩服地说。
林夏笑了笑:“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很正常,只要我们共同想办法,就一定能解决。”
中试生产顺利完成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也出来了。报告显示,杨梅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微生物数量远低于限量要求,风味和营养成分保留完好,零添加的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
接下来就是产品上市前的最后一步——市场推广。盛华食品组织了一场大型的产品品鉴会,邀请了经销商、媒体和消费者代表参加。林夏作为研发负责人,在品鉴会上详细介绍了杨梅汁的研发过程、产品特点和营养价值。
“我们的杨梅汁采用100%原果压榨,不添加蔗糖、防腐剂、人工色素和香精,通过低温巴氏杀菌和天然防腐剂相结合的技术,在保证健康的同时,延长了保质期。”林夏一边说,一边将一杯杯杨梅汁递给现场的嘉宾,“大家可以亲自品尝一下,感受一下它的天然风味。”
嘉宾们品尝后,纷纷给出了好评。一位经销商代表说:“这款杨梅汁口感清新,酸甜适中,而且零添加的概念非常吸引人,相信在市场上一定能大卖。”一位消费者代表则表示:“现在大家都越来越注重健康,这款杨梅汁既健康又好喝,我一定会回购。”
品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经销商们纷纷签订了订单,线上预售的销量也非常火爆。林夏和团队成员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然而,就在产品即将正式上市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位消费者在预售期间购买了样品,饮用后出现了轻微的腹泻症状,于是在网上发布了负面评价,质疑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个负面评价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开始跟风吐槽,甚至有人猜测产品添加了非法添加剂。消息传到盛华食品,管理层非常重视,立刻成立了应急小组,展开调查。
林夏作为研发负责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首先对该批次的样品进行了全面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可能是这位消费者本身肠胃比较敏感,或者饮用了过量的杨梅汁。”林夏分析道,“杨梅汁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果酸,过量饮用确实可能会对肠胃造成刺激。”
为了消除消费者的疑虑,盛华食品决定公开检测报告,并邀请该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沟通。林夏亲自参加了沟通会,向消费者详细解释了产品的研发过程和检测结果,并表示愿意承担相关的医疗费用。
经过沟通,该消费者了解到自己的腹泻确实是由于过量饮用导致的,并非产品质量问题。他当场删除了负面评价,并发布了澄清声明。盛华食品也借此机会,在网上开展了“健康饮用果汁”的科普活动,提醒消费者适量饮用,避免过量摄入果酸和膳食纤维。
这场小小的风波终于平息,杨梅汁也如期正式上市。凭借着天然的风味、健康的理念和良好的口碑,杨梅汁上市一个月就创下了百万瓶的销量,成为了盛华食品的爆款产品。
林夏也因为在这个项目中的突出贡献,被晋升为研发部副总监。升职后的林夏,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又开始了新的研发项目——一款针对老年人的高蛋白营养米糊。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较弱,而且容易出现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问题。”林夏在项目启动会上说,“我们的目标是研发一款口感细腻、易于消化、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米糊,采用天然食材,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剂,让老年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为了研发这款产品,林夏和团队成员们查阅了大量的营养学资料,走访了多家养老院,了解老年人的饮食需求和口味偏好。他们发现,老年人普遍喜欢口感软糯、味道清淡的食物,而且对食材的安全性要求很高。
在原料选择上,林夏选用了优质的东北大米、小米、燕麦等谷物,搭配大豆、核桃、杏仁等坚果,通过科学配比,保证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同时,为了改善口感,他们采用了低温研磨技术,将食材研磨成超微粉末,让米糊更加细腻,易于消化吸收。
研发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不添加蔗糖的情况下,让米糊具有一定的甜味,同时保证产品的保质期。林夏和团队成员们尝试了多种天然甜味剂,最终选择了赤藓糖醇和甜菊糖苷——两种零热量、不影响血糖的天然甜味剂,而且口感接近蔗糖,不会产生异味。
在保质期方面,他们采用了真空包装和高温杀菌技术,确保产品在常温条件下的保质期能够达到12个月。同时,为了方便老年人食用,他们还设计了小包装规格,一次一包,冲泡方便。
经过半年的努力,高蛋白营养米糊终于研发成功。产品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养老院、社区服务中心纷纷批量采购,线上线下的销量都非常可观。
林夏站在研发中心的窗前,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想起自己刚加入盛华食品时,只是一名普通的研发工程师,如今已经成长为研发部副总监。这一路走来,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失败,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深知,食品研发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
“林工,您看,这是我们最新的市场反馈报告。”小陈拿着一份报告走进来,脸上带着笑容,“高蛋白营养米糊的复购率达到了60%,很多消费者都在留言说希望我们推出更多口味的产品。”
林夏接过报告,仔细看着上面的反馈信息。“好,我们可以考虑推出红枣、山药等口味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他说,“另外,我们还要持续关注消费者的反馈,不断优化产品的配方和口感,让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小陈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林工。”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实验室的操作台上,照亮了那些整齐排列的试剂瓶和样品。林夏拿起一杯刚冲泡好的营养米糊,轻轻抿了一口,口感细腻,香气浓郁,带着天然的甜味。他知道,这杯小小的米糊,承载着他对食品研发的热爱和执着,也承载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期待。
在食品研发的道路上,林夏始终坚守着“天然、健康、安全”的理念,用匠心打磨每一款产品。他相信,只要始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不断创新和突破,就一定能够研发出更多优质的食品,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而这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味觉之路,他也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书写属于自己的食品研发传奇。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不同职业,同样精彩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