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云走出办公室,来到赵绮梦的工位。
赵绮梦正专注地看着电脑屏幕处理文件,感受到身边的动静,抬起头,见是郭少云,脸上自然流露出温柔的笑意。
“绮梦,”郭少云俯下身,低声说,“我临时要出个差,可能要去两三天。”
赵绮梦放下手中的鼠标,关切地问:“这么突然?要去哪里?”
“具体地方不太方便说,是个保密项目。”郭少云略带歉意地解释,“工作上的事,比较紧急。”
赵绮梦闻言,立刻表示理解,她伸手帮郭少云理了理其实并不凌乱的衣领,柔声道:“你去忙你的,正事要紧,不用担心我。正好晚上我和郑璃、宝妮,还有酒疏约好了去逛街呢。”
郭少云笑着捏了捏她的脸:“那你们玩得开心点,别逛太晚,注意安全。”
“知道啦,啰嗦鬼。”赵绮梦娇嗔地拍开他的手,“你也是,出门在外,一切小心。”
简单告别后,郭少云回到办公室,拿起早放在休息室里应对差旅的简单行李。
陈虎驾驶着那辆黑色的宾利雅致,载着郭少云和叶承安,一路畅通地抵达海城机场。不过,车辆并未驶向普通的候机楼,而是拐进了一个有军人站岗的特殊入口。
叶承安下车,与执勤的安保人员低声沟通,并出示了证件。片刻后,他回到车上,对陈虎说:“直开进去,按照指示牌,到三号停机坪。”
陈虎依言驾车驶入宽阔的停机坪,最终在一架通体军绿色、线条硬朗、旋翼低垂的直升机前停下。郭少云对飞机型号没什么研究,但眼前这架直升机给人一种沉稳、可靠、充满力量的感觉,显得格外大气、霸气!
三人下车后,郭少云对陈虎说:“虎子,我接下来要去的是保密单位,情况特殊,可能不太方便带你过去。辛苦你把车开回去,这几天绮梦那边的安保你多费心。”
陈虎利落地点头:“明白,郭董放心。” 他目送着郭少云和叶承安登上直升机舷梯,直到舱门关闭,才转身回到驾驶室,将车驶离。
郭少云是第一次乘坐军用直升机,好奇地打量着机舱内部。
舱内空间不算宽敞,陈设简洁到了极致,随处可见固定带,一切以实用为先,充满了硬核的军工风格。身穿迷彩服的驾驶员转过身,恭敬地问道:“首长,是否可以起飞?”
郭少云见叶承安也看向自己,这才反应过来“首长”是在叫自己,连忙点头:“可以,起飞吧。”
驾驶员得到指令,迅速与塔台沟通,获得许可后,熟练地操作起来。随着引擎的轰鸣声加大,直升机轻盈地拔地而起,升向高空。
机舱内的噪音顿时变得巨大,叶承安适时地递过来一个头戴式的降噪耳机,郭少云戴上后,世界才清静了不少。
“这是什么型号的飞机?”郭少云透过舷窗看着下面变得越来越小的城市,好奇地问叶承安。
“直-9,可靠性很高。”叶承安简洁地回答。
几个小时的飞行后,直升机平稳地降落在8412厂区内一个专用的直升机停机坪上。旋翼卷起的风吹得地面尘土飞扬。叶承安率先利落地跳下飞机,然后伸手扶住郭少云走下舷梯。
郭少云脚踩到坚实的地面,感觉身体还有些微微晃悠,不禁感慨:“这直升机坐起来,确实没有客机舒服,以后有条件还是尽量坐固定翼吧。”
早已等候在此的林萧厂长带着几名技术人员快步迎了上来。双方简短寒暄后,郭少云便坐上了一辆军绿色的越野吉普车,直接向着厂区深处的一间大型厂房驶去。
厂房大门缓缓开启,内部的景象让郭少云屏住了呼吸。
厂房中央,矗立着一台庞然大物。
它长约四米,高度接近两米,整体结构呈现出一种工业化的力量感。外壳是未经修饰的军绿色金属板,棱角分明,各种接口、线缆和状态指示灯井然有序地分布其上。
一端是一个朝下的大型喇叭口的装置,另一端则连接着多组排列整齐的传感器阵列。
设备基座厚重稳固,四角还有轮子以及固定销钉,显然考虑了野外恶劣环境的适应性。这就是地壳回声波监测仪的原型机!
此时,祁隆渊院士正带着几位专家,围在连接着原型机的一台大型显示屏前,对照着上面的波形和数据,激烈地讨论着什么。
郭少云走上前打招呼:“祁院士,辛苦了!”
祁隆渊院士抬起头,看到郭少云,脸上立刻绽放出兴奋的光芒,他一把拉住郭少云的胳膊,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郭董!你来得正好!太感谢你了!你知道吗,我们运气真好!8412厂这块地方,当初为了进行防范地质灾害,地下深处预埋了用于监测地层应变的光纤传感网络,并且连接了标准的地震监测设备作为基准。”
他激动地指着屏幕上两条几乎重合的曲线:“你看!这是我们用回声波原型机刚刚监测到的地下十公里深处的应力波动数据,这条是地下光纤网络实时传回的数据!两者匹配度极高!这充分证明了咱们这台机器的有效性和精度!”
祁隆渊院士越说越兴奋,语速飞快:“更让人惊喜的是,我们在分析回声波数据时发现,它对地下不同岩层的界面反射信号异常敏感!我们根据异常信号和模型比对,推断地下可能存在特定矿脉,昨天紧急安排钻机在旁边打了个验证孔,结果你猜怎么着?取样结果完全吻合!这东西,它不仅能预测地震,还是个极其高效的探矿神器啊!”
郭少云听得有点懵。这设备的初衷是救命的,怎么突然就变成找矿的了?这跨界是不是有点大?
祁隆渊院士完全没有注意到郭少云的错愕,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发现里:“我们可以把这个设备小型化、便携化,到时候配发给地质勘探队,那效率得提高多少倍!这绝对是……”
说到这儿,他才终于抬头看了一眼郭少云,发现对方表情有些茫然,这才尴尬地笑了笑,挠了挠头,“哎呀,你看我,一聊到技术就收不住,没完没了的。郭董见笑了。”
郭少云连忙摆手:“没有没有,祁院士,这是好事!说明这项技术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一切都是为了龙国复兴嘛!”
听到“龙国复兴”四个字,祁隆渊院士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明亮和坚定,重重地点头:“对!一切为了龙国复兴!”
林萧这时走过来,切入正题:“郭董,原型机看来没问题,性能甚至超出了预期。您看,接下来这野外试验,地点定在哪里比较合适?我们好安排运输和布设。”
郭少云早已胸有成竹,沉声道:“估计需要到西疆,雨田县附近。根据一些地质资料分析,那片区域近期存在发生较强地震的概率。”
“西疆?雨田县?”林萧眉头微微一皱,他没想到试验地点会如此遥远,几乎横跨了整个龙国。
但他很快反应过来,那里确实是着名的地震活跃带,而且空旷人口稀少,特别适合保密项目测试。于是立刻开始思考如何将这庞然大物安全运过去。
祁隆渊院士闻言,直接拿出了手机:“运输的问题我来协调。” 他走到一边,拨通了电话,低声而快速地沟通着。没过多久,他走回来,把手机递给林萧:“老林,上面让你听电话。”
林萧接过电话,只听了几句,身体不自觉地挺得笔直,连声应道:“是!明白!保证完成任务!请首长放心!”
挂断电话后,林萧对郭少云说:“郭董,军区已经协调好了。我们和设备一起搭乘大型运输机直飞西疆。您是和我们一起过去,还是……?”
郭少云毫不犹豫地说:“我和你们一起去!什么时候出发?”
林萧看了看时间:“立刻准备装车,争取一小时内出发!” 他看了一眼郭少云身上单薄的西装,提醒道:“郭董,西疆那边昼夜温差极大,尤其是野外,晚上气温能降到零下十几度。您这身行头恐怕顶不住。” 他转头对身边的警卫员吩咐:“去,拿一套全新的加厚军大衣和棉军帽过来。”
林萧又补充道:“您选的那个地方可能比较偏远,条件会艰苦一些。但请您放心,您和专家团队的安全与生活保障一定是最高优先级!”
郭少云心里暖暖的,连声道谢。
很快,8412厂的工人们开始熟练地对原型机进行加固和减震包装,然后动用厂内的大型吊车,将其稳稳地装入一个特制的加固集装箱内。装好设备的集装箱被重型卡车运往军用机场。
郭少云和专家们在厂区食堂匆匆吃了顿简单的晚饭,便再次乘坐直升机前往军用机场。夜色中,一架体型庞大、造型敦实的军用运输机静静地停在跑道上,翼展宽阔,四台螺旋桨发动机显得力量感十足。
叶承安在郭少云身边低声介绍:“那是运-8,中型战术运输机,皮实耐用。”
郭少云看着这钢铁巨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新奇和兴奋感。
好家伙,今天算是来着了,先是坐直升机,现在又要坐军用运输机,简直是圆了儿时的梦想!
他甚至开始胡思乱想,以后有没有机会投资军工领域?军工项目往往投资周期长,技术风险高,很多方案中途下马,亏起钱来肯定效率惊人。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知道军工领域敏感且壁垒极高,民营企业很难涉足,即便参与也往往需要国有资本主导,这显然与系统的规则冲突。
当然,如果用个人资产支持一些前沿技术探索,加速国产军工的腾飞,倒也不是不可能
……这个时代,需要赶超的地方太多了。
众人通过舷梯登上运输机。机舱内部与客机天差地别,没有舒适的座椅,只有沿着舱壁设置的两排简易金属折叠凳,中间是宽敞的货舱,用于固定货物。舱内弥漫着机油和金属的味道。
林萧有些歉意地对郭少云说:“郭董,运输机条件简陋,颠簸也比较厉害,比不上客机舒适,辛苦您了!”
郭少云摇摇头,看着身边那些平均年龄都不小的专家们毫无怨言地坐下,他朗声道:“大家都能吃苦,我年纪轻轻,有什么不能的!没事!”
很快,运输机引擎启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开始在跑道上滑行,加速,最终腾空而起。
飞行过程中,气流造成的颠簸确实比客机强烈得多,众人不得不紧紧抓住身边的固定物。
深夜,运输机在甘省的一个军用机场降落加油。
郭少云和专家们终于有机会站起来,在机舱里活动一下僵硬的身体。
大家的动作出奇地一致,都是扶着后腰,慢慢地扭动,脸上带着苦笑,仿佛在共同对抗即将突出的腰椎间盘。
经过一小时的整备,运输机再次冲上夜空。
凌晨三点,飞机终于降落在目的地——西疆雨田县的一个小型军民合用机场。
此时,西疆的大地还笼罩在沉沉的夜色中,天空未见曙光。
机场上,早已有一辆坐满士兵的军用卡车、一辆大巴车和一辆等待装载设备的重型卡车在等候。众人几乎没有任何休整,将设备集装箱转运到卡车上后,便立即乘坐大巴车出发,赶往预设的试验场地。
郭少云选择的试验区域是基于那份未来地震报告确定的大致范围,他不能给出过于精确的坐标,只说是雨田县南部与高原省交界的山区周边。
根据祁隆渊院士的介绍,原型机的有效监测半径约为50公里,只要布设在靠近目标区域的山区边缘即可。
林萧在颠簸的车厢里展开地图,用手电筒照着,向郭少云介绍预设的几个备选点位。
郭少云将这几个点位与自己记忆中的震源位置大致对比,发现其中一个点位正好在50公里的有效范围内,便点头同意:“就这个点吧,感觉地质结构比较有代表性。”
喜欢亏钱?那不是有手就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亏钱?那不是有手就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