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回廊转角处,迎面走来两人。
为首一人身形高大魁梧,身着玄色甲胄(未戴头盔),外罩深紫色锦袍,面容刚毅,
剑眉星目,眼神锐利如鹰,行走间带着一股久经沙场的凛冽煞气,正是上将军蒙恬!
他刚从北疆轮值回京述职。落后他半步的,正是长公子扶苏。
扶苏依旧是一身素色深衣,气质温润,但此刻脸上带着一丝忧虑,似乎正与蒙恬低声交谈着什么,眉头微蹙。
赵高心中一凛,立刻抱着木匣退避到回廊最边缘,深深躬下身,将头埋得极低,姿态恭顺到了极点,如同路边一颗不起眼的石子。
蒙恬和扶苏的谈话声由远及近。
“……公子,陛下之意已决,南征百越,势在必行。
粮秣转运、民夫征发,皆已部署。”蒙恬的声音低沉有力,带着军人的直接。
扶苏的声音带着忧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恳切:
“蒙将军,学生并非质疑父皇雄略。
只是……连年征战,北筑长城,南征百越,民力已疲。
学生观关东各郡奏报,今岁收成不佳,若再强行征发……”
“公子!”蒙恬的声音陡然加重,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陛下扫灭六合,一统宇内,所图者乃万世之基!
诸地不臣,如芒在背,岂容姑息?
公子仁厚,体恤民情,但切莫……切莫因小仁而失大义!”
他显然在提醒扶苏不要忤逆皇帝的决定。
扶苏沉默了,脚步似乎也沉重了几分。
他微微侧头,目光似乎无意间扫过回廊边缘那个深深躬着身、抱着木匣的灰衣小宦官(赵高)。
那目光温和依旧,却带着一种深沉的疲惫和无力感,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却又无法言说。
那眼神在赵高身上停留了极其短暂的一瞬,随即又黯然收回,继续与蒙恬向前走去。
直到两人的脚步声远去,赵高才缓缓直起身。
后背已是一片冷汗。他抱着木匣的手指微微收紧。
扶苏那一眼,如同烙印般刻在了他的心里。
那不是对一个小宦官的注意,而是一种身处巨大压力、内心充满矛盾与忧虑的人,在茫然四顾时无意识的一瞥。
那眼神里的沉重和无力,让赵高灵魂深处对这位长公子的遗憾和守护之念,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深潭,剧烈地翻涌起来!
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同时,蒙恬那毫不掩饰的、
对扶苏“因小仁失大义”的警告,也让他意识到,扶苏在朝堂的处境,比他想象的更加艰难。
始皇帝的意志如同钢铁长城,而扶苏的仁政主张,在这座长城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回到胡亥殿中,赵高将精致的木兵俑呈上。
胡亥正玩腻了之前的游戏,对新玩具还算满意,指挥着兵俑胡乱冲杀了一阵。
这时,王内侍匆匆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低声对胡亥说:
“小公子,陛下方才传话,晚膳后要考校您近日所学《仓颉篇》的进展……”
王内侍没说完,但意思很明白——胡亥根本就没好好学!
胡亥小脸顿时垮了下来,烦躁地将手中的木兵俑扔在地上:
“烦死了!学那些破字有什么用!父皇就知道考我!”
殿内气氛瞬间紧张起来。王内侍急得直搓手。
陛下考校,若是胡亥答不上来,他这个负责督促学业的近侍难辞其咎!
赵高垂手侍立在一旁,心中念头飞转。
一个大胆的计划瞬间成型!这既是一个讨好胡亥、巩固地位的机会,更是一个……
一个有可能让他接触到更高层次信息的跳板!
他上前一步,脸上堆起既担忧又带着一丝“为主分忧”的急切表情,
对着王内侍深深一躬,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烦躁的胡亥听到:
“王内侍息怒,小公子息怒。奴婢……奴婢斗胆有个想法,或许……或许能帮小公子应对陛下的考校?”
胡亥和王内侍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他身上。
“说!”胡亥不耐烦地命令道。
赵高低着头,语速加快,显得既忠心又“急智”:
“陛下考校,重在考察小公子是否用心。
背诵全文,小公子天纵奇才,自然不在话下。
然则……陛下圣明,或会问及其中深意。
奴婢愚见,不若……不若奴婢将《仓颉篇》中关键句意,用……用些小故事或与小公子平日喜爱的游戏稍作关联,助小公子理解记忆?
比如‘车同轨’可喻小公子排兵布阵,车马齐整方显军威;‘书同文’可喻小公子令行禁止,号令统一……
如此,小公子只需记住这些有趣的关联,到时应答,
既能显小公子聪慧,又能让陛下知晓小公子并非死记硬背,而是……而是融会贯通,别出心裁!”
他这番话说得极其巧妙。既给了胡亥一个不背书的“捷径”(用故事和游戏关联),又将其包装成“融会贯通”、
“别出心裁”,迎合了胡亥好面子、想标新立异的心理,更重要的是,
把王内侍的失职之责(没督促好背书)巧妙地转化成了“创新教学法”的功劳!
胡亥的眼睛顿时亮了:“这个好!比死背书有意思多了!瘸子,快!快给本公子讲!”
王内侍也愣住了,随即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这简直是救命稻草啊!
他立刻对赵高刮目相看,连声道:
“对对对!赵高此计甚妙!小公子天资聪颖,一点就透!快!快按赵高说的办!”
赵高心中暗松一口气,面上却更加恭谨:
“奴婢遵命!只是……只是奴婢学识浅陋,恐有疏漏,需……需借阅《仓颉篇》全文,细细揣摩,才好为小公子准备。”
“这有何难!冯喜!”王内侍立刻吩咐,
“去!把公子书房里那卷最好的《仓颉篇》竹简取来给赵高!再给他备好笔墨!要快!”
“喏!”冯喜连忙应声,看向赵高的眼神也充满了惊讶和一丝敬畏。这小子,脑子转得太快了!
很快,一卷用上好青竹片制成、捆扎整齐的《仓颉篇》竹简送到了赵高手中。
赵高恭敬地接过这卷沉甸甸的竹简,指尖拂过上面清晰工整的秦篆,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喜欢大秦,让我魂牵梦绕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秦,让我魂牵梦绕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