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峰会的演讲稿最终定稿,像一块经过千锤百炼的基石,沉甸甸地安放在他们心中。但在飞往瑞士之前,在静澜苑那个见证了他们无数个头脑风暴夜晚的书房里,一次超越演讲稿本身的、更为深邃的对话,悄然发生。
那是在敲定演讲最终细节后的一个夜晚,窗外的京市笼罩在宁静的夜色中,书房里只亮着一盏温暖的台灯。疲惫感散去,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与清晰感弥漫在空气里。
陆寒霆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处理邮件,而是端着两杯温水,走到沙发边,递给沈清澜一杯。他在她身侧坐下,目光投向窗外无垠的夜空,仿佛能穿透距离,看到那座即将登上的国际舞台。
“站在那个讲台上,我们代表的,将不仅仅是‘清澜健康’。”他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重量。
沈清澜捧着温热的杯子,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暖意,点了点头。她明白他的意思。GAAI的讲台,是一个象征。在那里,他们的话语会被视为来自东方、来自中国新兴科技企业的声音,是对全球老龄化这一世纪课题的回应。
“有时候我在想,”沈清澜轻声开口,眼神带着思索的微光,“我们做的这一切,最终要导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是一个遍布传感器和算法的、高效但冰冷的世界吗?”
“当然不是。”陆寒霆回答得毫不犹豫,他转过头,目光与她相接,那里面是洞悉一切的清明,“技术只是工具,是桥梁。我们真正要构建的,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智慧老龄化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科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在衰老这条必然的道路上,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尊严、自主、与世界的连接以及生命的活力。”
他的话,精准地命中了沈清澜一直以来的核心关切。她的眼眸亮了起来,像是夜空中被点亮的星。
“对,”她向前倾了倾身体,语气变得热切,“不仅仅是延长寿命,更是拓展生命的宽度和质量。我们的无感监测,不是为了监视,而是为了理解和预见,是为了在风险发生前干预,是为了让护理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机械重复中解放出来,去做只有人才能做好的事情——情感的交流,精神的慰藉。”
“这就是我们与单纯技术公司或者传统养老机构最大的不同。”陆寒霆接口道,他的思维与她同频共振,“我们提供的是一个‘生态位’,一个融合了物理空间、数字智能和人文服务的‘支持性环境’。在这个环境里,长者不是被动的接受照顾者,而是可以积极参与、继续学习、创造价值的生命主体。”
他站起身,走到书房那面挂着巨大白板的墙前,拿起笔。这一次,他没有画复杂的商业模型或战略图谱,而是勾勒了一个简单的同心圆。
在最里面的圆圈,他写下“个体尊严与幸福”。
外面一层,他写下“科技赋能与安全保障”。
再外面,是“社区支持与代际融合”。
最外圈,则是“产业协同与社会价值”。
“看,”他指着这个同心圆,“这就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内核。一切从个体的需求与感受出发,科技、社区、产业,都是为实现这个内核服务的层层外延。‘清澜健康’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优化和拓展这些外延,让这个同心圆能够覆盖到尽可能多的人。”
沈清澜走到他身边,凝视着这个简洁却意蕴深远的图示,内心受到深深的触动。这完全描绘出了她内心深处那份超越技术本身的理想。
“所以,我们的‘智慧康养’,最终指向的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她总结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的震颤,“是科技与人性的共舞,是效率与温情的平衡,是让老龄化不再被视作社会的负担,而是一个依然充满可能性的、生命的重要阶段。”
“没错。”陆寒霆放下笔,目光灼灼,“我们要在达沃斯讲述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产品和模式,更是这种可能性。我们要让世界看到,面对银发浪潮,我们可以选择拥抱科技,但更选择坚守人文;我们可以追求商业成功,但更不忘社会担当。这是一种东方的智慧,也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普世的解决方案。”
两人站在白板前,看着那个同心圆愿景,书房里安静下来。一种无需言说的宏大共识在他们之间流淌。他们知道,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会有更多的技术难关需要攻克,有更复杂的商业环境需要应对,有来自全球的审视和质疑需要面对。
但在此刻,他们对行业未来的共同愿景是如此清晰而坚定。这份愿景,源于沈清澜对科技向善的执着,也源于陆寒霆对商业向善的信念。它如同一座灯塔,不仅将照亮他们在达沃斯讲台上的二十分钟,更将指引着“清澜健康”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漫长航程。
“那么,”沈清澜转向陆寒霆,伸出手,脸上带着一种纯净而强大的信念感,“就让我们一起去告诉世界,这个未来的样子。”
陆寒霆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他的回答简洁而铿锵:
“好。”
喜欢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