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为静澜苑披上一层深蓝色的绒毯,主宅的书房成了隔绝外界喧嚣的孤岛。但与白日里剑拔弩张的商业谈判不同,夜晚的这方天地,更多了几分松弛与交融的气息。
陆寒霆坐在宽大的书桌后,屏幕上是刚刚审阅完的海外项目进度报告。沈清澜则窝在靠窗的软榻上,膝盖上放着平板电脑,上面显示着最新一期的核心学术期刊目录。
这往往是他们一天中最为奇妙的时刻——思维从各自专注的领域抽离,在名为“家”的空间里自由交汇。
“欧洲那边对数据本地化存储的要求,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格。”陆寒霆揉了揉眉心,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这疲惫并非沉重,更像是与值得信赖的伙伴分享一个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他没有使用任何商业术语,只是平实地陈述。
沈清澜从期刊中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GdpR的框架下,这是必然的。我们的加密和匿名化技术是达标的,关键在于审计流程的透明化。或许可以让法务部牵头,做一份针对欧盟法规的白皮书,主动展示我们的合规性,化被动为主动。”
她没有深入技术细节,而是从策略角度给出了一个清晰的破局思路。这是他们之间独有的“翻译”过程——他将商业困境转化为可讨论的议题,她则将技术语言转化为可行的策略建议。
“是个办法。”陆寒霆微微颔首,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点,已有了决断,“明天我让david去推进。” david是他的国际业务总裁。
一个可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合规难题,在几句平常的对话间,似乎就找到了清晰的方向。
工作的话题告一段落,空气短暂地安静下来。沈清澜放下平板,端起旁边温热的牛奶喝了一口,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语气变得轻快了些:“对了,今天曦宁的老师发消息来,说她在画画课上,把天空涂成了紫色。”
陆寒霆正准备拿起另一份文件的手顿住了,抬起眼,眉宇间的凌厉被好奇取代:“紫色?”
“嗯,”沈清澜忍不住笑起来,眼角弯起柔和的弧度,“她说傍晚的云彩被太阳烧着的时候,就是紫色的,比蓝色好看。”
陆寒霆想象着女儿仰着小脸认真解释的模样,冷硬的唇角也不自觉地软化,带上一丝纵容的笑意:“像她妈妈,总是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家长里短。
“晨光呢?”陆寒霆问。
“在房间里捣鼓他的火车模型呢,说要设计一个‘永不撞车’的轨道系统,晚饭都叫不动。”沈清澜的语气带着些许无奈,更多的却是骄傲,“那专注劲儿,跟你一模一样。”
他们聊起管家提到花园里今年新栽的牡丹结了几个花苞;聊起过几天是否需要抽空去拜访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授;聊起沈清澜母亲忌日将近,需要准备的东西……
这些话题琐碎、平常,与动辄涉及亿万资金、行业格局的决策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正是在这些看似无意义的闲聊中,他们不再是“陆董”和“沈总”,而是共享着生活细节、关心着孩子成长、惦念着人情往来的寻常夫妻。
偶尔,沈清澜会就某个研发中遇到的非技术性难题,询问陆寒霆的看法;陆寒霆也会在思考某个市场策略时,突然问一句:“如果是你,作为一个使用者,会觉得这个功能繁琐吗?”
他们的世界,就这样在“聊聊工作”与“聊聊琐事”之间自如地切换、融合。严肃与轻松,宏大与细微,理性与感性,在这间书房里达成了完美的平衡。
夜渐深,陆寒霆合上最后一份文件,沈清澜也保存好阅读笔记。
“不早了,休息吧。”他站起身,走到她面前,很自然地向她伸出手。
沈清澜将手放入他的掌心,借着他的力道从软榻上起身,相视一笑。
一起走出书房,走廊的壁灯将他们并肩的身影投映在光洁的地板上。刚才讨论过的国际项目、数据合规、孩子的趣事、园中的花苞……所有这些,都沉淀为彼此生命中共同背负、也共同分享的重量与星光。
这便是他们的日常,聊聊工作,也聊聊琐事,在彼此的思绪与生活里,深深地嵌入对方的存在。
喜欢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