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鹰涧的火光渐次熄灭,唯余滚滚浓烟与冲天的焦糊气息,弥漫在黎明前的山野之间。姜维率领的二百余残存死士,如同受伤的狼群,蛰伏于瀑布后的水洞之中。洞外,魏军搜山的呼喝声、兵甲碰撞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如同死亡的鼓点,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伤口在冰冷的山风中刺痛,饥饿与疲惫侵蚀着意志,但更磨人的是等待的煎熬与未知的命运。
姜维靠坐在冰冷的石壁上,斑白的鬓发被水汽打湿,紧贴着额角。他闭目凝神,耳廓微动,仔细分辨着洞外的每一点声响。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此刻面容虽显憔悴,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他在计算,在等待,等待一个稍纵即逝的突围时机。
“大将军,”一名臂上缠着渗血布带的校尉压低声音,“魏狗搜得紧,洞口虽隐蔽,恐难久藏。不如趁其小队经过,冲杀出去,拼个鱼死网破!”
姜维缓缓睁开眼,摇了摇头,声音沙哑却沉稳:“不可。邓艾用兵,虚虚实实。此刻外面看似松懈,恐是诱敌之计。我等孤军,体力耗尽,硬闯无异送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洞内一张张年轻而坚毅、却又难掩疲惫的脸庞,“再等等。赵统见到火光,必已出关接应。我等需保存最后气力,待关前战事最酣,魏军注意力被吸引之时,方是突围良机。”
他唤过两名最机敏的斥候,命令道:“你二人,身手最好,设法潜出洞去,不要恋战,只探明两点:一,通往绵竹方向,哪条路径魏军封锁相对薄弱;二,关前战况如何,赵统将军兵马到了何处。”
“诺!”两名斥候抱拳领命,如同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滑出洞口,消失在朦胧的晨曦与山林雾气之中。
时间在死寂的等待中缓慢流逝。洞内只能听到彼此压抑的呼吸声和洞顶水滴落入潭中的滴答声。每一刻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
与此同时,绵竹关前的血战已进入白热化。
赵统率领的蜀军主力,凭借一股锐气,连续冲击魏军前沿阵地。关隘之下,尸骸枕藉,断戟折矛随处可见。蜀军士卒高喊着“为大将军报仇!”“杀尽魏狗!”的口号,前仆后继,攻势如潮。魏军虽遭后方变故,阵脚初乱,但毕竟精锐,在主将的强力弹压下,迅速稳住阵型,凭借兵力优势,组成数道坚固的防线,弓弩齐发,滚木礌石如雨落下,死死挡住了蜀军的去路。
战况异常惨烈,双方伤亡惨重。赵统身先士卒,甲胄已被鲜血染红,多次冲至阵前,却又被魏军顽强的抵抗逼回。他心急如焚,既担忧关前久攻不克,更担忧姜维的安危。
就在这僵持不下之际,诸葛瞻从成都派出的第一波援军先头部队——约两千名步卒,在一位年轻将领的率领下,终于赶到了战场边缘。他们虽经急行军已显疲惫,但生力军的加入,顿时让苦战已久的蜀军士气大振!
“援军!我们的援军到了!”欢呼声在蜀军阵中响起。
赵统见状,精神一振,立刻调整部署,命援军从侧翼发起猛攻,自己则率主力从中路再次加强攻势。魏军防线压力骤增,开始出现松动迹象。
关前愈发激烈的战事,果然牵制了邓艾的大部分精力。他不得不将更多兵力投入正面战场,以防绵竹关蜀军突破。对落鹰涧区域的搜捕,虽未停止,但力度和密度不可避免地减弱了。
水洞中,姜维派出的斥候终于返回一人,身上带伤,却眼神明亮。
“大将军!探明了!魏军主力已被赵将军和援军牵制在关前。东南方向有一条采药人走的兽径,魏军布防稀疏,仅有零星游骑!沿此路疾行二十里,便可抵达我军控制的一处前哨烽燧!”
姜维眼中精光暴涨,猛地起身:“天助我也!传令全军,检查兵器,准备突围!”
残存的二百余死士,瞬间绷紧了神经,眼中重新燃起求生的火焰和决死的战意。
片刻后,趁着一队魏军游骑巡逻过去的间隙,姜维一声令下,二百余人如同离弦之箭,冲出山洞,扑向那条隐秘的兽径。他们的动作迅捷如风,尽量利用树木和岩石掩护,无声疾行。
然而,好运并未持续太久。行不出五里,一支约五十人的魏军巡逻队恰好从侧翼山梁转出,双方迎面撞上!
“蜀军残兵!在那里!”魏军队长厉声大喝,张弓便射!
“杀过去!不可恋战!”姜维怒吼,挥剑格开箭矢,一马当先,冲向敌阵!二百死士爆发出最后的力气,如同决堤洪水,瞬间将这支小股魏军淹没。战斗短暂而残酷,魏军被全歼,但蜀军也付出了十余人伤亡的代价,更重要的是,突围的行踪彻底暴露!
“发信号!求援!”魏军队长在临死前,射出了一支响箭!
凄厉的箭哨声划破长空!
“快走!”姜维心知不妙,率军加速狂奔。但很快,身后便传来了密集的马蹄声和喊杀声!一支约三百人的魏军骑兵,闻讯疾驰而来!
骑兵对步兵,在相对开阔的地带,是致命的。眼看就要被追上,陷入绝境!
千钧一发之际,侧前方山坳处,突然杀出一支兵马!约五百人,打着蜀军旗号,为首一将,正是奉诸葛瞻密令、提前数日就已潜入此区域活动、负责接应和扰敌的偏将军张嶷!
“大将军休慌!张嶷在此!”张嶷大喝一声,率军直扑魏军骑兵侧翼!弓弩齐发,打乱了魏骑的冲锋阵型。
姜维见状,大喜过望:“是天水张嶷!将士们,我们的援兵到了!随我杀回去!”
绝处逢生,蜀军士气大振!在张嶷部的接应下,返身与魏军骑兵战在一处。魏军骑兵猝不及防,又受地形限制,无法发挥优势,顿时陷入苦战。
且战且走,又行十里,终于望见了那座飘着汉家旗帜的烽燧。烽燧守军早已做好准备,箭矢掩护,接应姜维等人入内。
直到烽燧厚重的木门在身后轰然关闭,姜维才终于松了一口气,拄着剑,剧烈地喘息。清点人数,跟随他回到烽燧的,已不足百人,且个个带伤,精疲力尽。五百敢死之士,十不存二。
然而,他们成功了。他们不仅重创了邓艾的后勤,更奇迹般地突出了重围。
消息很快传遍战场。蜀军将士闻听大将军脱险,顿时欢声雷动,士气如虹!相反,魏军则士气受挫,攻势为之一滞。
邓艾闻报,恨恨地一拳砸在案上:“姜维老贼,命不该绝!” 他知道,奇袭的效果虽未达到全功,但姜维生还,对蜀军士气的提振是巨大的。这场战役,已从预期的速决战,转向了更加艰苦的消耗战。
姜维在烽燧中稍事包扎,换乘战马,甚至来不及休息,便立刻在张嶷的护卫下,赶往绵竹关前线。他的出现,如同定海神针,让苦战已久的蜀军将士看到了主心骨。
“大将军!是大将军回来了!”欢呼声响彻云霄。
姜维登上残破的关墙,望着关下依旧惨烈的战场,望着远处魏军连绵的营寨,目光沉静。他知道,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但更漫长、更残酷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浴血归途,九死一生。姜维用自己和数百勇士的鲜血,为蜀汉争得了一线喘息之机,也将战争的主动权,稍稍扳回了几分。然而,邓艾这只猛虎,绝不会轻易松口。绵竹关下的血,还要继续流下去。
喜欢汉阙孤臣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汉阙孤臣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