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招式密码暨24式简化版》公映落幕的当晚,北京城《每日新报》的编辑部还亮着灯。记者小郭攥着相机胶卷,快步冲进报社的冲洗暗室,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他与技术人一起,赶紧对照片进行冲洗扩照。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操作,终于扩印出了系列照片。
他走出暗室,在明亮的灯光下,与编辑部的同志们一起观看----正是影片片尾5秒闪过的“单鞭”水印,画面里的招式轮廓清晰,胸口处的第六印图案被放大到角落,齿轮纹路、“六”字标识一目了然,连“单鞭”招式脚尖处藏着的“紫”字,都能清晰辨认。
“张主编!您快来看!这就是观众疯传的片尾水印,我刚从影院二刷回来,特意拍了照片,反复观看十遍,才定格到这一张!”
小郭的声音里满是激动,手指点着屏幕上的第六印,“您看这图案,跟之前影片里的铜印都不一样,观众都说这是第六印,还有人猜是开启紫禁城密道的关键,热度高得很!”
主编张叔凑过来,推了推老花镜,盯着照片看了足足半分钟,又翻出之前报社报道“澡堂算珠钥匙”的稿件,放在一起比对。
他的眼里渐渐亮了:“这可是个大新闻!前几天‘澡堂算珠引第五季钥匙’刚小范围热起来,现在又出个‘单鞭水印藏第六印’,正好能接上文,做成系列报道。”
他对小郭说:“你赶紧写稿,标题就叫《<太极拳招式密码>片尾5秒水印引狂欢,第六印悬念引爆津南》,配这张定格照,今晚就排版,明早头版见!”
小郭立刻坐回办公桌前,奋笔疾书——稿件里不仅写了水印的发现过程,还引用了观众阿杰、张婶的采访,甚至附上了李天骥对“第六印关联紫禁城密道”的回应,字里行间满是画面感。凌晨一点,稿件终于排版完成,印刷厂的机器开始运转,带着水印照片的报纸,连夜往北京城的各个报亭送。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北京城的报亭前就排起了队。
买报的老少爷们一翻开报纸,就被头版的水印照片吸引;有的则凑在一起,指着第六印的图案讨论:“你看这齿轮纹路,说不定真跟机械机关有关!”“脚尖有‘紫’字,肯定是指紫禁城,之前李小子他们就在那找过密道!”
除了纸质媒体,各大电台也赶在早间新闻时段报道了这件事。
北京电台的主持人拿着报纸,笑着说:“各位听众朋友们,昨天《太极拳招式密码》公映落幕,可彩蛋却刚拉开序幕——片尾5秒的‘单鞭’水印,被细心的观众定格,里面藏着第六印的秘密,现在街头巷尾都在找线索,您要是也拍到了水印,欢迎给我们打电话,分享您的猜测!”
消息一播出去,电台的热线电话就被打爆了。
有观众打电话说“自己慢放视频,发现第六印的齿轮能转动”;有老拳师打电话分析“‘单鞭’水印是在暗示用太极劲触发第六印,不能用蛮力”;还有外地观众打电话问“能不能邮寄一份带水印照片的报纸,想跟着一起找线索”。
到了上午十点,“单鞭水印”话题突然登上北京媒体热榜。
此后的几天里,不少受众在媒体上发表了自己拍摄的水印照片,有的还做了第六印的手绘示意图,标注出每一处纹路的细节。
热度很快从北京扩散到周边城市,甚至传到了天津、上海、重庆及全国各地。
上海《申报》特意转载了北京《每日新报》的报道,还派记者专程来北京,想采访李天骥和发现水印的观众;天津的学堂里,学生们把水印照片贴在教室的墙上,课间一起讨论第六印的秘密;就连远在重庆的武术协会,都发来了电报,问“第六印是否与太极传承有关,能否共享线索”。
在光明影院门口,更是挤满了来“打卡”的人。
有人举着报纸上的水印照片,对着影院的巨幕拍照;有的则蹲在之前藏过铜印模型的座椅旁,想再找找有没有隐藏线索;还有媒体记者扛着相机,守在影院门口,等着采访李天骥。
上午十一点,李天骥刚走出影院,就被记者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有记者率先提问:“李师傅,您能再跟我们说说第六印的秘密吗?它真的能开启紫禁城密道吗?”还有记者问:“水印只闪3秒,是不是故意设计的?后续还会有关于第六印的彩蛋吗?”
李天骥接过话筒,笑着说:“首先要谢谢大家这么关注第六印,也谢谢细心的观众定格水印。第六印确实跟紫禁城密道有关,之前我们在密道里见过类似的齿轮刻痕,只是没找到对应的印鉴,现在有了水印线索,等我们准备好,就会去密道一探究竟。至于水印只闪3秒,是想给大家留个小惊喜,让大家在观影时多一份期待,后续关于第六印,还会有新的线索,大家可以多关注太极学堂的消息。”
记者们立刻记下李天骥的话,有的还追问太极学堂的开课时间,李天骥一一耐心回应,还邀请记者们“开课当天来参观,一起见证太极传承”。
到了下午,“单鞭水印”话题的热度不仅没降,反而持续攀升。
不少明星、学者也加入了讨论——北京的京剧名家在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比划“单鞭”的照片,配文“太极与京剧皆重劲路,期待第六印真相”;上海的机械工程师则分析“第六印的齿轮纹路符合传动原理,可能是机关的核心部件”;就连清华大学的教授,都发文探讨“太极文化通过影视彩蛋传播,是传统与潮流的完美结合”。
北京市政府的文化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个话题,特意派人来光明影院,跟李天骥、老周商量“借水印热度推广太极文化”,计划在月底举办“太极文化周”。
邀请观众带着水印照片、铜印模型来参与,还会安排李天骥、王福兴等现场教大家“单鞭”招式,让更多人感受太极的魅力。
傍晚时分,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北京城的街头依旧热闹。
报亭里的《每日新报》早已售罄,不少没买到的人,特意跑到影院门口,跟有报纸的人一起看水印照片;广场上,有老人带着孩子,拿着手绘的第六印图案,一边比划太极,一边讨论线索;甚至连街边的糖画师傅,都开始做“单鞭”招式、第六印形状的糖画,生意格外火爆。
编辑部里,小郭看着“单鞭水印”话题稳居榜首,又看了看后台源源不断的读者来信,笑着对张主编说:“主编,没想到一张水印照片能这么火,现在不仅全国都在讨论第六印,还有人问能不能跟着李师傅学太极,咱们这报道算是做对了!”
张叔点点头,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感慨道:“这不是照片火,是太极文化火,是大家对‘守护传承’的共鸣火。之前大家觉得太极离生活远,现在通过影视彩蛋,太极变成了能讨论、能寻找、能学习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播。后续咱们接着跟这个话题,跟着李小子他们去紫禁城找线索,把第六印的真相,好好报道给大家!”
此时的光明影院,李天骥看着媒体上的“单鞭水印”话题,又看了看桌上定格的水印照片,眼里满是坚定。
这5秒的水印定格,不仅让第六印的悬念深入人心,让《太极拳招式密码暨24式简化版》的关注度再创新高。
喜欢太极之宇宙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太极之宇宙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