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顺四年的深秋,汴梁城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中。皇宫内外,白幡高悬,纸钱纷飞,压抑的哭声从紫宸殿蔓延至整个皇城——后周太祖郭威的灵柩停放在殿中,尚未入葬,举国都沉浸在国丧的悲痛里。
然而,悲伤的表象之下,权力的暗流正汹涌澎湃。紫宸殿内,文武百官身着孝服,肃立两侧,目光却不约而同地聚焦在殿中那道年轻的身影上——郭威的养子,柴荣。他一身素白孝衣,面容沉静,眼神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坚毅,正缓缓走上大殿中央的丹陛。
“诸位大臣,”柴荣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死寂,清晰而有力,“父皇驾崩,天下震动。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日,朕在此宣布,继承大统,登基为帝!”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尽管众人早有预料,但在郭威灵柩尚未下葬之时便宣布登基,还是超出了许多人的意料。一些老臣面露难色,似乎想说些什么,却被柴荣锐利的目光一扫,终究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柴荣环视众人,继续说道:“父皇一生戎马,平定战乱,建立后周,实属不易。朕定当继承父皇遗志,励精图治,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江山,让百姓安居乐业。”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郑重:“即日起,改元显德,尊父皇为太祖皇帝,庙号太祖。布告天下,大赦罪人,免除今年天下赋税之半,以慰民心。”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范质、王溥等心腹大臣率先反应过来,跪倒在地,高呼万岁。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效仿,跪拜在地。一时间,“万岁”之声响彻大殿,震得梁柱仿佛都在颤抖。
柴荣缓缓走上龙椅,坐下的那一刻,他清晰地感受到了权力的重量。这把椅子,曾承载着郭威的雄心壮志,如今,轮到他来执掌。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附他人的养子,而是后周的天子,肩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登基大典草草举行,一切从简,毕竟国丧期间,不宜铺张。大典结束后,大臣们陆续退下,唯有范质、王溥、赵匡胤三人被留了下来。
“三位爱卿,”柴荣看着眼前的三人,沉声道,“如今朕初登大宝,根基未稳,内外皆有隐患。北汉、契丹虎视眈眈,藩镇势力也蠢蠢欲动,你们可有什么良策?”
范质躬身道:“陛下,如今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安抚民心。陛下刚刚颁布的大赦令和免税令,深得民心,应尽快推行下去。同时,要加强京城防务,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王溥附和道:“范大人所言极是。此外,还应尽快处理太祖皇帝的丧事,让太祖皇帝早日入土为安,也能让百姓安心。”
柴荣点点头,看向赵匡胤:“赵将军,禁军方面可有异常?”
赵匡胤抱拳道:“回陛下,禁军一切正常。属下已加强了皇宫和京城的守卫,严密监视各方动向,确保不会出现意外。”
“很好。”柴荣满意地点点头,“你们三人,务必尽心辅佐朕,稳定局势。范大人,你负责处理朝政,推行新政;王大人,你负责太祖皇帝的丧事;赵将军,你负责京城防务和禁军训练,确保军权稳固。”
“臣遵旨!”三人齐声应道。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柴荣登基的消息传出后,一些藩镇将领果然表现出了不满。尤其是昭义节度使李筠,此人本就野心勃勃,一直对郭威的统治心存不满,如今柴荣新立,他更是蠢蠢欲动,暗中联络其他藩镇,企图谋反。
消息传到汴梁,柴荣神色凝重。他知道,李筠的叛乱,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其他藩镇很可能会纷纷效仿,到时候后周将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赵将军,”柴荣看向赵匡胤,“李筠心怀不轨,暗中联络藩镇,意图谋反。你立刻率领禁军前往潞州,监视李筠的动向,若他敢轻举妄动,立刻出兵镇压!”
“属下遵命!”赵匡胤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朝中的一些老臣也对柴荣的登基颇有微词。他们认为柴荣只是郭威的养子,并非正统,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尤其是太师冯道,更是在私下里散布流言,质疑柴荣的合法性。
柴荣得知后,心中大怒。他知道,这些老臣之所以敢如此嚣张,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根基未稳,不敢对他们动手。但柴荣并非软弱可欺之人,他决定杀鸡儆猴,震慑那些心怀不满的大臣。
一日早朝,冯道故意在朝堂上发难,说:“陛下,太祖皇帝尸骨未寒,陛下便匆匆登基,恐怕会引起天下人非议。而且,陛下身为养子,继承皇位,于礼不合,还请陛下三思。”
柴荣冷冷地看着冯道,沉声道:“冯太师,朕继承皇位,乃是太祖皇帝的遗愿,朝野上下有目共睹。如今国难当头,朕登基乃是为了稳定局势,守护江山社稷。你却在此散布流言,质疑朕的合法性,居心何在?”
冯道毫不畏惧,反驳道:“陛下,老臣只是实话实说。自古以来,皇位继承讲究正统,陛下身为养子,确实名不正言不顺。”
“放肆!”柴荣怒拍龙椅,“朕看你是年老昏聩,糊涂不清!太祖皇帝收养朕为子,待朕如己出,朕继承皇位,有何不妥?你若再敢妖言惑众,动摇民心,休怪朕不客气!”
冯道没想到柴荣如此强硬,一时语塞。其他大臣见状,也不敢再出声。柴荣看着冯道,语气缓和了一些:“冯太师,朕知道你是三朝元老,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如今时移世易,朕希望你能认清形势,辅佐朕治理好国家。若你再执迷不悟,休怪朕不念旧情。”
冯道心中一凛,他知道柴荣已经动了杀机。他连忙躬身道:“老臣知错,以后再也不敢了。”
柴荣冷哼一声,没有再追究。他知道,冯道树大根深,轻易动不得。此次只是给他一个警告,让他收敛一些。
处理完朝堂上的纷争,柴荣回到后宫,疲惫地靠在龙椅上。他知道,自己的帝王之路,注定不会平坦。外有强敌环伺,内有老臣掣肘,藩镇势力更是虎视眈眈。但他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走进来,禀报说:“陛下,北汉皇帝刘崇派使者前来,说是要来吊唁太祖皇帝。”
柴荣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刘崇与郭威素有仇怨,如今郭威驾崩,他怎么会好心前来吊唁?这其中,必定有诈。
“传使者进来。”柴荣沉声道。他倒要看看,刘崇究竟想耍什么花招。
很快,一名身着北汉官服的使者走进殿内,躬身行礼:“北汉使者见过后周皇帝陛下。吾主听闻太祖皇帝驾崩,心中悲痛,特命臣前来吊唁,并带来薄礼一份,望陛下笑纳。”
柴荣看着使者,淡淡道:“贵主的心意,朕心领了。只是如今我朝正值国丧期间,不便接待使者,还请使者早日回国。”
使者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却还是恭敬地说道:“陛下,吾主还有一事,想与陛下商议。吾主认为,后周与北汉本是同宗,不应相互攻伐。吾主愿与陛下签订盟约,永结盟好,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柴荣心中冷笑,刘崇这是想趁自己根基未稳,麻痹自己。他怎么可能会上当?
“盟约之事,日后再议。”柴荣语气冷淡,“使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先下去歇息吧。”
使者无奈,只好躬身退下。
待使者走后,柴荣立刻召集范质、王溥、赵匡胤三人商议。
“诸位爱卿,刘崇派使者前来,名义上是吊唁,实则是想打探我朝虚实。”柴荣沉声道,“刘崇一直对我朝虎视眈眈,如今朕新立,他必定会趁机发难。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以防北汉入侵。”
范质道:“陛下所言极是。北汉与契丹素来交好,刘崇很可能会联合契丹,共同入侵我朝。我们应尽快加强边境防御,做好迎战准备。”
赵匡胤道:“陛下,属下愿率军前往边境,抵御北汉和契丹的入侵。”
柴荣点点头:“好。赵将军,你立刻率领禁军前往边境,加强防御。同时,传朕旨意,命边境各州府严阵以待,一旦发现北汉和契丹军队入侵,立刻上报,并坚决抵抗。”
“属下遵命!”赵匡胤领命而去。
柴荣看着三人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忧虑。他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北汉和契丹的入侵,藩镇的叛乱,朝中老臣的掣肘,这一切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他的身上。他能否顶住这些压力,守护好后周的江山?他的帝王之路,又将走向何方?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