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丰收献礼!百姓献粮庆新政,柴荣感慨民富国强
秦州边境的军情密报还在御书房的案几上摊着,柴荣指尖刚触到那份字迹凝重的文书,殿外便传来内侍轻快的通传声:“启禀陛下,河南转运使奏报,郑州、许州等地夏粮喜获丰收,百姓自发组织粮队,正向汴梁赶来,要为陛下献上丰收粮!”
柴荣紧绷的眉头微微舒展,将密报暂且推到一旁。自推行农业新政以来,他日夜惦记着粮食收成,如今终于盼来捷报。“传旨,大开朱雀门,朕要亲自前往城外迎接百姓!”
半个时辰后,汴梁城外的官道上尘土飞扬,一支由百余辆牛车组成的粮队缓缓驶来。每辆车上都堆满了金黄的稻谷,车把手上挂着红绸,百姓们身着新衣,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沿途不断传来欢声笑语。
为首的是郑州老农张二柱,他须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手里捧着一碗饱满的稻谷,见到柴荣便快步上前,跪倒在地:“草民张二柱,代表河南百姓,向陛下献上丰收粮!托陛下的福,今年的稻谷亩产比往年翻了一倍,这都是新政的功劳啊!”
柴荣连忙上前扶起他,接过那碗稻谷,颗粒饱满的谷粒在阳光下泛着光泽。“老人家快请起,这都是百姓们辛勤劳作的成果,朕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张二柱站起身,激动地说道:“陛下说笑了!往年种地,种子差、农具旧,遇上灾年更是颗粒无收。如今陛下给我们发种子补贴,还能租到新农具,汴河疏通后灌溉也方便了,这才换来这么好的收成!我们百姓都记着陛下的恩情呢!”
说话间,其他百姓也纷纷上前,七嘴八舌地诉说着新政带来的变化。“我家开垦了三亩荒地,官府给了种子和农具券,今年收的粮食够吃三年了!”“以前交完税就没剩多少,现在税收合理,还能领到补贴,日子越过越红火!”
柴荣沿着粮队缓缓走去,看着百姓们脸上真挚的笑容,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重生之初,后周境内百废待兴,百姓流离失所,而如今,农田里长满了庄稼,百姓们能安居乐业,这便是他推行新政最想看到的景象。“民富则国强,百姓安康,大周才能根基稳固啊!”他轻声感慨,声音里满是欣慰。
随行的宰相范质上前躬身道:“陛下推行新政,整顿吏治、扶持农桑,如今成效显着,百姓归心,此乃大周之福!”
“是啊,”柴荣点头道,“但这只是开始。传旨,将百姓献上的粮食一部分存入常平仓,以备灾年之需;另一部分用于犒劳禁军将士,让他们也分享丰收的喜悦。另外,摆下宴席,朕要与百姓同庆丰收!”
消息传开,汴梁城外一片欢腾。百姓们围着粮车载歌载舞,禁军将士们也闻讯赶来,与百姓们一同庆祝。宴席上,柴荣亲自为张二柱等老农斟酒,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建议。
酒过三巡,张二柱借着酒劲说道:“陛下,如今日子好了,可我们还想多学些种地的本事。要是能有懂农桑的先生来教教我们,说不定明年的收成还能更好!”
柴荣闻言,心中一动。他想起之前高丽使者来访时,自己曾希望对方派遣农技师,如今国内百姓也有这样的需求。“老人家说得好!朕即刻下旨,在各州府设立农桑学堂,招募有经验的老农和懂农技的官员任教,专门教授百姓先进的耕种技术!”
百姓们闻言,纷纷欢呼雀跃,跪地谢恩。柴荣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只要民心所向,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然而,就在这一片喜庆之中,内侍再次匆匆赶来,神色慌张地递上一份密报:“陛下,南唐使者在驿馆得知我朝丰收,竟暗中联络汴梁城内的南唐旧部,似乎在密谋什么!”
柴荣脸上的笑容瞬间敛去,接过密报快速浏览。密报中称,南唐使者见后周粮食丰收、民心安定,担心后周实力进一步增强,便暗中与潜伏在汴梁的南唐旧部接触,似乎想制造混乱,破坏后周的稳定。
“好一个南唐,真是贼心不死!”柴荣将密报重重拍在案几上,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没想到,在这丰收庆典之际,南唐竟然还在暗中搞小动作。
范质连忙道:“陛下,需立刻派人监视南唐使者的动向,防止他们作乱!”
“不必惊慌,”柴荣冷静道,“传旨给殿前司,密切监视驿馆及城内南唐旧部的一举一动,切勿打草惊蛇。朕倒要看看,他们究竟想耍什么花样!”
夕阳西下,丰收的庆典仍在继续,汴梁城外一片祥和。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场暗中的较量已悄然展开。南唐使者的密谋究竟是什么?他们能否得逞?而远在西南的后蜀,得知后周丰收、国力日盛,又会改变之前的决策吗?夜色渐浓,汴梁城的宁静之下,暗流正汹涌。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