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的秋意渐浓,街头上的行人都换上了厚实的衣物。柴荣处理完侯勇篡改军功积分的余波,刚回到府邸,便接到了边境送来的急报。他展开信纸,眉头瞬间拧紧——契丹骑兵近期在边境频繁活动,多次骚扰后周边境村落,似有南侵之意。
“契丹人果然按捺不住了。”柴荣喃喃自语。他深知,后周刚刚取代后汉,政权尚未稳固,契丹人正是想趁这个机会浑水摸鱼,掠夺边境资源,甚至可能扶持北汉,共同夹击后周。
他立刻召集赵匡胤等心腹将领议事。帅帐内,柴荣将边境急报递给众人,沉声道:“契丹人在边境蠢蠢欲动,诸位认为,他们下一步会采取什么行动?”
一名将领说道:“契丹人向来贪婪,恐怕是想趁我朝局势未稳,抢夺边境的粮食和牲畜。我们只需加强边境防御,派重兵驻守,想必能震慑住他们。”
另一名将领附和道:“此言有理。契丹人虽然勇猛,但我朝禁军经过整顿,战斗力已今非昔比。只要我们严阵以待,他们未必敢贸然进攻。”
赵匡胤却摇了摇头:“我认为事情没这么简单。契丹人此次频繁活动,恐怕不只是为了掠夺财物,很可能是想试探我朝的军事实力。若我们防守薄弱,他们很可能会大举南侵。”
柴荣点了点头,对赵匡胤的看法表示赞同:“赵校尉所言极是。契丹辽穆宗虽昏庸残暴,但契丹铁骑的战斗力不容小觑。如今我朝刚经历政权更迭,藩镇之心尚未完全归附,若契丹此时大举进攻,后果不堪设想。”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必须提前布局,做好应对契丹南侵的准备。边境防线绵长,我们不可能处处都派重兵驻守,必须找到一个关键节点,集中兵力防守。”
柴荣走到地图前,手指指向瓦桥关:“瓦桥关地势险要,是契丹南侵的必经之路。只要我们守住瓦桥关,就能扼住契丹人的咽喉,阻止他们深入我朝腹地。”
赵匡胤眼中闪过一丝钦佩:“公子高见!瓦桥关确实是防守的重中之重。末将愿率领精兵驻守瓦桥关,确保边境安全。”
柴荣看着赵匡胤,点了点头:“好!我就命你率领五千禁军,即刻前往瓦桥关驻守。你到了那里后,要立刻加固城防,整顿军纪,密切关注契丹人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南侵迹象,立刻派人禀报。”
“末将领命!”赵匡胤抱拳道。
柴荣又叮嘱道:“此次前往瓦桥关,任务艰巨。你不仅要守住关隘,还要安抚好边境百姓,让他们协助我们防守。另外,要注意与周边守军保持联系,形成联防之势,切勿孤军奋战。”
赵匡胤一一记下,随后便下去准备出兵事宜。柴荣站在地图前,心中仍有一丝担忧。他知道,契丹人来势汹汹,仅凭赵匡胤的五千禁军,想要守住瓦桥关并非易事。但目前朝中兵力有限,他只能先做这样的部署。
接下来的几日,柴荣一边督促赵匡胤尽快出兵,一边召集大臣商议对策。然而,侯益等老臣却对此事不以为然,认为柴荣是小题大做。
“三公子,不过是契丹人在边境小打小闹,何必如此兴师动众?”侯益说道,“如今国库空虚,大规模调兵防守,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国家恢复元气。”
柴荣反驳道:“侯大人此言差矣!契丹人野心勃勃,若我们此时掉以轻心,等到他们大举南侵,再想应对就晚了。边境安危事关国家存亡,绝不能有丝毫大意!”
“三公子未免太过杞人忧天了。”侯益冷笑道,“契丹人若真敢南侵,我朝自有大军应对。凭赵匡胤那五千禁军,恐怕难以抵挡契丹铁骑。依老夫之见,不如派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前往瓦桥关驻守,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柴荣知道,侯益是想借机安插自己的人手,争夺军权。他心中冷笑,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说道:“赵校尉年轻有为,作战勇猛,此次驻守瓦桥关,定能不负众望。侯大人若有更好的人选,不妨推荐出来,我们共同商议。”
侯益一时语塞,他虽然想推荐自己的亲信,但却没有合适的人选。无奈之下,他只能作罢。
几日后,赵匡胤率领五千禁军,浩浩荡荡地向瓦桥关进发。柴荣亲自到城外送行,握着赵匡胤的手说道:“赵校尉,瓦桥关就交给你了。切记,防守为重,切勿轻易出战。若有任何情况,及时禀报。”
赵匡胤坚定地说道:“公子放心,末将定死守瓦桥关,绝不让契丹人越雷池一步!”
看着赵匡胤的军队渐渐远去,柴荣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是对赵匡胤的一次考验,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若赵匡胤能成功守住瓦桥关,就能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打击侯益等老臣的嚣张气焰。
然而,就在赵匡胤的军队离开汴梁不久,柴荣又接到了一份密报。密报称,契丹人不仅在瓦桥关方向部署了兵力,还在雁门关一带集结了大量骑兵,似有分兵进攻之意。
柴荣心中一沉,他没想到契丹人竟然会采取分兵战术。若雁门关失守,契丹人就能从侧面迂回,威胁到汴梁的安全。他立刻召集大臣,重新商议防守策略。
“如今契丹人分兵两路,瓦桥关和雁门关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我们该如何应对?”柴荣问道。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侯益说道:“事到如今,只能再派大军前往雁门关驻守。只是国库空虚,再调兵遣将,恐怕会加重百姓负担。”
柴荣知道,侯益是在故意刁难。但他也明白,此时确实不宜大规模调兵。他沉吟片刻,说道:“雁门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可以暂时抽调部分地方守军前往增援,同时命令雁门关守将加固城防,拖延时间。待瓦桥关局势稳定后,再调兵支援雁门关。”
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柴荣立刻下令,抽调周边州县的守军前往雁门关增援,同时给雁门关守将下达了坚守的命令。
做完这一切,柴荣心中仍有些不安。他不知道,赵匡胤能否守住瓦桥关,也不知道雁门关的守军能否抵挡得住契丹人的进攻。更让他担心的是,北汉会不会趁这个机会,与契丹人联合,共同进攻后周。
夜色渐深,柴荣站在书房窗前,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充满了忧虑。他知道,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而后周的命运,将在这场战争中受到严峻的考验。只是,他没想到,这场战争的爆发,会比他预想的还要快。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