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汛过后,边境的风里多了几分温润,屯田区的禾苗抽着新绿,连空气里都飘着泥土的清香。云伊岭刚忙完河堤加固的收尾工作,就被几个农户堵在了田埂上——为首的是王家村的王老汉,手里攥着个布包,脸上满是局促又期盼的神色。
“夫人,俺们……俺们想求您个事。”王老汉搓着手,把布包往云伊岭面前递了递,“这里面是俺们几家凑的粟米,想请您……再开个学堂呗?”
云伊岭愣了愣,接过布包打开,里面是颗粒饱满的粟米,还带着阳光的温度。她想起去年在军营附近开的那所小学堂,只收了三十多个将士子弟,没想到农户们竟也惦记着这事。
“王大伯,您别急,慢慢说。”云伊岭拉着王老汉在田埂上坐下,“学堂怎么了?是孩子们上学不方便,还是有别的难处?”
“不是不方便,是……是想上学的娃太多了!”王老汉叹了口气,眼里却亮着光,“您看啊,去年您教将士家的娃读书,那些娃回来会写自己的名字,还会算收成账,俺们看着都眼热。俺们这些种地的,一辈子没读过书,连自家的地契都认不全,可不想娃们也这样。俺们商量着,想让您再开个学堂,收咱们农户的娃,学费俺们凑,粟米、蔬菜都行!”
周围的农户也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家孩子的期盼——有的娃每天放学都跑去学堂外扒着窗户听,有的娃拿着树枝在地上学写字,还有的娃偷偷攒了鸡蛋,说要当学费。
云伊岭看着他们恳切的眼神,心里一阵温热。她想起现代社会“教育兴国”的理念,在这个时代,想要边境真正稳定,不仅要让百姓吃饱穿暖,更要让他们知书达理,懂得是非善恶。
“大伯,您别拿粟米了,学堂我肯定开。”云伊岭把布包推回去,语气坚定,“不仅开,还要开得像样!将士子弟和农户子弟一起上学,不分高低贵贱,学费全免,我还会请先生,让孩子们能好好读书。”
农户们一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王老汉更是当场就要下跪,被云伊岭连忙拉住。“您这是干啥?孩子们能读书,是好事,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接下来的日子,云伊岭开始忙着筹备扩办学堂的事。她先跟骁途商量,骁途一听就大力支持:“你想做就去做,需要人手、银子,我都给你调。咱们边境要想长远安稳,就得让娃们有文化,知道守护这片土地的意义。”
云伊岭先在屯田区中心选了块开阔地,骁途派了士兵帮忙搭建校舍——用土坯砌墙,茅草盖顶,虽然简陋,却宽敞明亮。她又让人做了几十张木桌木凳,还从军营库房里找了些空白的竹简和笔墨,当作孩子们的课本和文具。
最难的是找先生。边境偏远,识字的人本来就少,愿意来教农户子弟的更是寥寥无几。云伊岭四处打听,终于听说李家村有个叫李秀才的人,早年考科举落榜,就在家以种田为生,却写得一手好字,还懂些经史子集。
云伊岭亲自去了李家村,找到李秀才家时,他正在院子里编竹筐。听说云伊岭是来请他去学堂当先生的,李秀才愣了半天,连连摆手:“夫人说笑了,我就是个落榜秀才,哪能当先生?再说,农户的娃野得很,怕是教不好。”
“李秀才,您太谦虚了。”云伊岭笑着坐下,“我知道您有学问,只是怀才不遇。您想想,要是能把这些娃教出来,让他们能读书识字,将来不管是种田、经商,还是参军,都能有更好的出路。这比您自己考中科举,更有意义啊!”
她又跟李秀才说了学堂的打算——不仅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还会教他们算术、种田的知识,甚至会讲边境的历史,让他们知道先辈们是怎么守护这片土地的。李秀才听着,眼里渐渐有了光,他放下手里的竹筐,站起身对云伊岭作揖:“夫人说得对!我愿意去学堂当先生,就算没有俸禄,我也愿意!”
云伊岭连忙扶起他:“俸禄肯定有,每月两石粟米,还有些布料,保证您的生活无忧。”
学堂开学那天,屯田区热闹得像过节。农户们牵着孩子的手,早早地就来到学堂门口,有的还带着自家种的蔬菜、鸡蛋,非要塞给云伊岭和李秀才。孩子们穿着干净的衣服,背着母亲缝的布书包,眼里满是好奇和期待。
云伊岭站在学堂门口,看着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心里满是成就感。她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发财,是为了能看懂字、算清账,能知道咱们脚下的土地有多珍贵,能在将来,用自己的本事守护家人,守护边境。你们愿意好好学吗?”
“愿意!”孩子们的声音响亮又坚定,回荡在屯田区的上空。
开学后,云伊岭经常去学堂听课。李秀才教得认真,孩子们学得也刻苦——有的孩子早上天不亮就来学堂背书,有的孩子放学回家还帮着父母算账,还有的孩子把学到的种田知识告诉父母,比如什么时候施肥、怎么除虫,竟真的帮家里提高了收成。
有天,云伊岭在学堂外听到两个孩子在争论——一个说“匈奴是坏人,总是来抢咱们的粮食”,另一个却反驳:“先生说,不是所有匈奴人都是坏人,有些匈奴人也想跟咱们好好过日子,只是他们的首领不好。”
云伊岭听着,心里暗暗点头。她知道,这些孩子不仅在学习知识,更在学会分辨是非,学会用更宽广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这才是她办学堂的真正目的——用知识照亮孩子们的未来,用智慧化解边境的矛盾,让和平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夜里,云伊岭跟骁途说起学堂的事,眼里满是笑意:“今天我看到孩子们在讨论匈奴,他们不再是只知道‘打打杀杀’,还知道分辨好坏,这比什么都好。”
骁途从背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我就知道你做的是大事。等这些孩子长大了,咱们边境就再也不用担心战乱了,因为他们知道,和平才是最珍贵的。”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桌上的《三字经》竹简上,温柔又明亮。云伊岭知道,学堂就像一盏灯,不仅照亮了孩子们的路,也照亮了边境的未来。只要这盏灯一直亮着,边境的和平与繁荣,就一定能长久。
喜欢锦绣逆袭:从金牌保险顾问到将军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锦绣逆袭:从金牌保险顾问到将军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