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板,这么晚了,有什么喜事吗?”
“霍先生,打扰您休息了。”陈凡的语气很平静,“想向您打听一件事。您在香港人脉广,消息灵通,不知道认不认识做北方‘拆船’生意的朋友?”
电话那头的霍振华,睡意瞬间消失了。
他沉默了几秒钟,才试探性地问道:“陈老板说的‘拆船’,是拆解的拆,还是……”
“都有。”陈凡直接说道,“我对那些即将退役的钢铁大家伙,和那些因为主人遇到麻烦而急于出手的半新船,都很有兴趣。尤其是,来自黑海和波罗的海的。”
黑海,波罗的海。
这几个字,像重锤一样敲在霍振华的心上,他是一个何等精明的人,瞬间就明白了陈凡的意图。
这个年轻人的胃口,比他想象的还要大得多!他不是想在池塘里当条大鱼,他是想直接跳进大海,与鲨鱼和鲸鱼共舞!
电话那头,霍振华久久没有说话,只有他自己能听到,自己那颗因为震惊而剧烈跳动的心。
他原以为自己已经很高看,这条来自北海的蛟龙了,现在才发现,自己看到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陈老板……”霍振华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你玩的这盘棋,太大了。”
陈凡笑了笑,对着话筒轻声说:“霍先生,时代要变了,棋盘大了,才好落子,不是吗?”
挂掉电话,霍振华在自家别墅宽大的书房里,来回踱步了十几分钟。
他走到窗前,俯瞰着香江璀璨的夜景,这座被誉为东方之珠的城市,是资本的游戏场,他见过无数枭雄在此起落。
但从未有一个人像陈凡这样,让他感到如此的……不可捉摸。
这个内地青年,仿佛根本不属于这个时代。
他每一步都踩在时代的脉搏上,不,甚至比脉搏还要快上半拍。
当别人还在为一城一地的得失沾沾自喜时,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即将到来的世界格局剧变。
“红色帝国的遗产……”霍振华喃喃自语,镜片后的眼睛里,闪动着兴奋与忌惮交织的光芒。
他知道,那是一个普通商人想都不敢想的禁区,但同样,也是一个能让野心家一夜之间,完成原始积累的黄金猎场。
陈凡,不仅有这个野心,更有这个认知。
“有意思,真有意思。”霍振华笑了起来,他拿起桌上的另一部加密电话,拨了出去。
“老板,那条小龙,要出海了!他想去北边,捡几块大铁皮。”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那个苍老而有力的声音:“猛龙过江,总是要掀起风浪的,他不是在捡铁皮,他是在铸造自己的龙鳞。”
“帮他,看看他到底能长成什么样子。”
“明白。”
两天后,一份加密传真,从香某港发到了,北海东海第一鲜的办公室。
传真上没有太多废话,只有一个名字,一个地址,和一张草图。
名字叫“渤海造船厂”,地址在北方的滨城。
草图上,画着两艘船的轮廓,旁边标注着一行小字:远望三号、四号,万吨级远洋科考船,改渔业加工母船项目,85%完工度,因资金链断裂,已封存两年。”
陈凡看着这份传真,脸上露出了笑容。
霍振华的效率,比他想象的还快,而且他给的不是一条鱼,而是一张藏宝图。
远洋科考船,这种船为了应对各种极端海况,在设计和用料上,远超普通货轮和渔船,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都是顶级的。
而且内部空间巨大,非常适合改造成集捕捞、加工、冷冻、仓储于一体的“海上巨无霸”。
这简直是为陈凡的计划,量身定做的完美猎物。
“孙经理,大锤,准备一下,我们去滨城。”陈凡当机立断。
“凡哥,我也去!”赵铁柱站了出来,“我手下的工程队,也有懂船舶结构的老师傅,带过去能帮上忙。”
陈凡想了想,点了点头:“好,那我们四个去。雪儿,你和爸妈守好家,记住,无论我们走多久,工厂的扩建和安居苑的工程,一天都不能停。”
白雪看着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她知道,男人要去外面开疆拓土,女人就要守好他们的大后方。
四人轻装简行,坐上了北上的火车。
这是王大锤和赵铁柱,第一次坐这么久的火车,也是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
九十年代的绿皮火车,拥挤、缓慢,空气中混合着泡面、汗水和烟草的味道。
王大锤却兴奋得像个孩子,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和村庄,嘴里不停地发出“喔喔”的惊叹。
“铁柱你看,那边的房子跟咱们那儿不一样,是平顶的!”
“嘿,这娘们儿真带劲,比咱们村的胖丫屁股还大!”
他咋咋呼呼的样子,惹得车厢里的人纷纷侧目,赵铁柱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不停地拽他的衣服。
陈凡和孙经理则在卧铺车厢里,研究着滨城的资料,和渤海造船厂的背景。
“陈总,资料上说,这个渤海造船厂,以前是部级单位,辉煌的时候,连军舰都造过。但这几年随着订单减少,市场化又跟不上,日子很难过,已经快半年没发得出工资了。”
孙经理分析道。
陈凡点了点头:“这种单位,最复杂,庙小妖风大。真正说了算的,不一定是厂长。”
经过两天一夜的颠簸,火车终于抵达了滨城。
一股与南方截然不同的,带着咸腥味和工业气息的冷风,扑面而来。
这座北方重工业城市,处处透着一股硬朗而萧条的气质。
高大的烟囱,斑驳的厂房,和街上行人脸上,那种麻木又坚毅的表情,构成了一副九十年代国企改革阵痛期的真实画卷。
四人没有停留,直接包了辆嘎斯24,颠簸着向位于海边的渤海造船厂驶去。
船厂的规模,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大。
巨大的龙门吊像钢铁巨人一样矗立在码头上,一眼望不到头的船坞里,停靠着几艘锈迹斑斑的巨轮。
然而,与这庞大的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厂区里那死一般的沉寂。
偌大的厂区,几乎看不到几个走动的工人,只有风吹过空旷的厂房时,发出呜呜的声响。
在厂长办公室,他们见到了厂长李卫国。
这是一个五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黑框眼镜的男人。
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慢悠悠地喝着茶,听着孙经理说明来意。
当听到他们想买那两艘烂尾的科考船时,李卫国的嘴角,撇出一丝难以察觉的讥讽。
喜欢重生1990:从破渔船到全球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990:从破渔船到全球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