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首页 >> 看故事悟人生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明末之生存危机民国军阀:从十里洋场千王开始大明世祖阿兹特克的永生者逐鹿从战国开始抗日之陆战狂花我在大唐做战神我家阳台通三国临高启明天唐锦绣
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 看故事悟人生全文阅读 - 看故事悟人生txt下载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13章 薛仁贵漠北屠降、强纳公主,为何能七旬善终无报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漠北的风,从来都带着刀子。龙朔二年的深秋,这片被枯黄牧草覆盖的草原,却没了往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茫,只余下浓稠得化不开的血腥气,裹着凄厉的哀嚎,在山谷间盘旋往复,像无数冤魂的泣诉,缠在冰冷的刀锋上,浸进冻硬的泥土里。

狭窄的山谷中,一万三千顶临时搭起的帐篷挤得密不透风。帐篷外,十三万铁勒男儿齐刷刷跪在冻土上,曾经能弯弓射雁、挥刀裂马的臂膀,此刻无力地垂在身侧,粗糙的手掌死死抠着地面,额头抵着冰冷的石头,连呜咽都不敢大声——他们的武器早已被收缴,部族的旗帜倒在一旁,被马蹄碾得破败不堪。几天前,他们还是联合反叛、气焰嚣张的草原雄鹰,可如今,面对唐朝大军的包围圈,只剩下任人宰割的绝望。

“将军饶命!我等愿归降大唐,永世不反!”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求饶声像潮水般涌起,此起彼伏,震得山谷嗡嗡作响。老弱的铁勒人哭得直不起腰,年轻的汉子咬着牙,眼里满是屈辱,却不敢有半分反抗。

中军大帐里,烛火跳跃,映着一个高大的身影。薛仁贵一身银甲未卸,甲胄上还沾着未干的血渍,眉眼间带着沙场厮杀后的凛冽,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目光沉得像寒潭。帐外的求饶声传进来,他脸上没有半分动容,反而缓缓勾起一抹冷硬的弧度。

“铁勒九姓,叛服无常。”他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今日放他们回去,明日便会重整旗鼓,再犯边境。我等此番出征,要为大唐永绝漠北之患,留着他们,便是养虎为患。”

帐下将领愣了愣,有人忍不住劝道:“将军,十三万人,皆是降兵,手无寸铁,若尽数杀戮,恐遭非议……”

薛仁贵抬手打断他,眼神扫过众将,带着沙场磨砺出的威严:“非议?漠北偏远,朝廷鞭长莫及,若不以雷霆手段震慑,日后反叛不断,我大唐将士还要一次次埋骨于此!今日杀一人,可保百年安宁,这笔账,值!”

话音落下,他猛地拔出腰间佩刀,刀鞘撞在案几上,发出“哐当”一声脆响。“传我将令,即刻动手,一个不留!”

军令如山。帐外的唐军将士握紧了刀斧,面无表情地走向那些跪地求饶的铁勒人。当第一把刀劈落,凄厉的惨叫划破天际,紧接着,哀嚎声、怒骂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绝望的悲歌。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枯黄的牧草,浸透了冰冷的冻土,连流淌的溪水都变成了暗红色。夕阳西下,残阳的光落在山谷中,映着满地尸骸,惨不忍睹。

这一日,漠北草原的风,都带着血腥味,飘了千里。

一、三箭定天山:战神的崛起与漠北的困局

薛仁贵的名字,在初唐的战场上,本是“传奇”的代名词。

贞观末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安市城一战,唐军受阻,高句丽将领耀武扬威,无人敢敌。就在此时,一个身着白衣的年轻士兵,手持长戟,单骑冲阵,像一道闪电划破战场。他跃马挺戟,斩杀高句丽将领,将其头颅挂在马鞍上,敌军见状,吓得魂飞魄散,唐军士气大振。这个白衣士兵,便是薛仁贵。

唐太宗一眼看中了这个勇猛的年轻人,战后召见他,赞道:“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从此,薛仁贵平步青云,从一个普通士兵,成了大唐军中的新星。

显庆年间,西突厥反叛,薛仁贵奉命出征。天山脚下,西突厥十姓部落拥兵十万,派数十名骁勇骑士前来挑战。薛仁贵从容出阵,弯弓搭箭,三箭射出,三名骑士应声落马。敌军见状,吓得纷纷投降,不敢再战。唐军乘胜追击,收复天山以南大片土地,军中传唱着“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歌谣,薛仁贵的战神之名,传遍四方。

可到了龙朔元年,漠北的铁勒九姓,却成了大唐的心头大患。

铁勒九姓,由回纥、仆骨、同罗等部落组成,世代游牧于漠北草原,臣服于唐朝多年,却始终“反复无常”——朝廷赋税稍重,便起兵反叛;唐军一来,便假意投降,待大军撤离,又卷土重来。这一次,他们联合起来,出兵攻打燕然都护府,甚至扣押唐朝使者,气焰嚣张到了极点。

此时的大唐,正处在多线作战的困境中:东边要应对高句丽的侵扰,西边要防备吐蕃的崛起,根本无力在漠北长期驻扎重兵。唐高宗急得寝食难安,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只有薛仁贵,能镇住漠北的局面,于是任命他为铁勒道行军副总管,率军平叛。

薛仁贵带着大军一路北上,漠北的风沙磨砺着将士们的筋骨,也让他越发清楚,对付铁勒这种“叛服无常”的部落,单纯的击败远远不够。“打蛇要打七寸,治边要绝后患”,他心里早已盘算好了主意——要让铁勒人彻底怕了,再也不敢反叛。

大军抵达漠北,薛仁贵依旧勇猛不减,几番厮杀,便击溃了铁勒主力。铁勒诸部见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十三万降兵,就这样被唐军围困在山谷中。可薛仁贵没有丝毫怜悯,他想起了那些年被铁勒人杀害的大唐将士,想起了朝廷的焦头烂额,终于下了那道残酷的命令。

坑杀十三万降兵后,薛仁贵并未停歇。他率军横扫漠北,剩余的铁勒部落吓得魂飞魄散,再也不敢有反叛之心,纷纷遣使请降,承诺“永世归顺大唐”。漠北草原,一时之间,竟出奇地平静。

二、强纳公主为妾:战利品下的政治算计

平定漠北后,薛仁贵又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他让铁勒部落献上公主,以“战利品”的名义,将其纳为妾室,带回了中原。

消息传回长安,有人私下议论,说薛仁贵“好色贪财”,打赢了仗就掳掠部落女子,有失大将风范。可没人知道,这看似荒唐的举动背后,藏着深沉的政治算计。

这位被献上的公主,并非普通部落首领的女儿,而是回纥部落首领的掌上明珠。回纥是铁勒九姓中势力最强的部落,也是此次反叛的核心力量。薛仁贵心里清楚,杀降只能震慑一时,要想长期稳定漠北,还得有牵制的手段。

将回纥公主带回中原,表面上是“战利品”,实则是最体面的“人质”。只要公主在长安一日,回纥部落便不敢轻举妄动——若是再敢反叛,唐朝便可拿公主开刀,回纥部落投鼠忌器,自然会收敛锋芒。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无声的威慑,向漠北所有部落传递一个信号:大唐已经彻底掌控了铁勒,你们的首领之女,不过是我们的战利品,顺则昌,逆则亡。同时,薛仁贵也没有虐待这位公主,反而按照唐朝五品命妇的标准,给她安排了住所、服饰和饮食,待遇优厚。

这既是安抚,也是示范。薛仁贵要让其他边疆部落看到,只要归顺大唐,即便战败,也能得到善待;若是反抗,便只有家破人亡的下场。那位回纥公主,在长安生活期间,果然多次遣使回漠北,劝说回纥部落忠于唐朝,为稳定漠北局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薛仁贵带着公主回到中原,非但没有因“掳掠”受到惩罚,反而因平定漠北的赫赫战功,被唐高宗封为左武卫将军,赐爵河东县男,风光无限。

三、为何免于追责?初唐的边疆逻辑与功绩的重量

按照唐朝律法,“杀降”是不义之举,轻则贬官,重则处死。可薛仁贵坑杀十三万降兵,强纳公主为妾,却步步高升,丝毫未受责罚,这背后,是初唐时期特殊的时代逻辑。

首先,他的行为,契合了大唐的核心利益。

坑杀铁勒降兵后,漠北在数十年内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反叛,唐朝得以将军事力量集中在高句丽和吐蕃战场,为后来灭亡高句丽、稳定西域奠定了基础。对唐高宗而言,薛仁贵虽然手段残暴,却解决了朝廷最头疼的边疆问题,是有功之臣,而非有罪之人。在“国家利益优先于道德伦理”的现实面前,所谓的“不义”,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节。

其次,薛仁贵的功绩,足以抵消所有过错。

除了平定漠北,他一生为大唐立下的战功,多到足以让皇权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贞观末年征讨高句丽,单骑冲阵,一战成名;显庆年间平定西突厥,收复天山以南大片土地;晚年抵御契丹、奚族,守卫东北边疆,护佑一方安宁。这些功绩,像一座座大山,压过了杀降的非议,让他成为大唐不可或缺的武将。

再者,初唐的武将文化,本就少了些儒家仁义的束缚。

那时的大唐,正处在扩张与征服的黄金时代,武将多出身关陇军事集团或边疆游牧部落,他们从刀光剑影中拼杀出来,更看重军功与实效,而非空洞的道德说教。朝廷评价将领,也只看“能不能打胜仗”“能不能稳定边疆”,至于手段如何,往往不会过分苛责。在当时的武将群体中,薛仁贵的行为甚至被不少人视为“有魄力”“能办事”,并未引起太大争议。

薛仁贵心里也清楚,自己的命运,始终系在“功绩”二字上。他从不沉溺于享乐,打完仗便潜心治军,体恤士兵,朝廷交给他的任务,从来都能圆满完成。这样一个既能打胜仗,又懂得分寸的武将,唐高宗自然愿意庇护。

四、大非川之败与晚年低调:从锋芒毕露到沉稳处世

薛仁贵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咸亨元年,他在与吐蕃的大非川之战中失利,唐军损失惨重。消息传回长安,唐高宗震怒,下令将薛仁贵贬为庶民。

从云端跌落泥潭,薛仁贵这才深刻体会到,皇权的恩宠从来都不是永恒的。即便自己功绩卓着,一旦犯错,依旧可能一无所有。这次贬谪,磨平了他身上的锋芒,让他变得沉稳而低调。

几年后,唐朝东北边疆告急,契丹、奚族频频入侵,朝廷再次想到了薛仁贵,将他重新起用。此时的薛仁贵,早已没了当年血洗漠北的狠厉,变得谨慎而务实。

抵御契丹入侵时,他先是率军击败契丹主力,却没有像当年那样杀戮降兵,反而释放了所有俘虏,与契丹部落签订互不侵犯盟约。他治军严明,体恤士兵,不再一味依赖武力镇压,而是用“招抚+威慑”的方式,稳定边疆局势。这种转变,让他赢得了朝廷的认可,也收获了士兵和百姓的爱戴。

晚年的薛仁贵,驻守在东北边疆,日夜操劳,守护着大唐的疆土。他不再是那个只知杀伐的战神,更像一位沉稳的长者,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维系着边疆的和平。

永淳二年,薛仁贵病逝于任上,享年七十岁。唐高宗得知消息后,悲痛不已,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将他的灵柩迁回长安,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这是唐朝对功臣的最高荣誉,意味着朝廷对他一生功过的最终认可。

五、功过交织:历史镜子里的战神与屠夫

薛仁贵的一生,像一块淬了血的青铜,一面刻着战神的荣光,一面铸着屠夫的罪孽。

有人说他是英雄,为大唐开疆拓土,平定漠北,收复西域,让“大唐”的旗帜飘扬在辽阔的边疆,护佑了中原百姓的安宁;也有人说他是屠夫,十三万手无寸铁的降兵死在他手中,鲜血染红了漠北草原,无数家庭因此破碎,他的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

可历史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薛仁贵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大唐要想成为天朝上国,既需要用仁义安抚百姓,也需要用残酷震慑敌人。他的狠厉,是初唐边疆政策的缩影——在那个国力强盛却四面受敌的年代,温和的安抚往往收效甚微,唯有雷霆手段,才能换来长久的安宁。

他的善终,不是没有报应,而是时代的选择。皇权需要他这样的武将开疆拓土,稳定边疆,他的功绩足以抵消过错;而晚年的低调处世,又让他避开了官场的纷争,得以安享天年。

如今,我们回望薛仁贵的一生,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苛求古人,更不能简单地将他定义为“英雄”或“屠夫”。他是时代的产物,是初唐扩张与征服的见证者,也是皇权权衡下的幸运儿。他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辉煌而残酷的时代,也让我们明白,历史的复杂,往往就在于功过交织,是非难辨。

漠北的风,依旧在吹,那些沉睡在冻土下的冤魂,早已化为尘埃。而薛仁贵的名字,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了千年,带着战神的荣光,也带着屠夫的争议,让后人一遍遍回味,一遍遍思考——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道德与国家的利益,究竟该如何权衡?英雄与屠夫之间,又隔着怎样的距离?

喜欢看故事悟人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看故事悟人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极品大昏君重生年代不做贤妻闪婚之谈少的甜妻盛世宠婚:帝少的心尖萌妻神秘复苏之诡闻记天庭典狱长我真是个富二代征天战途总裁强势爱:染指,小甜妻!女配是重生的我的美女总裁最仙遊一世豪婿叶凡秋沐橙追你没商量神道丹尊食妖奇谭我的老爹是重生战婿归来绝世战祖末世:极度崩坏
经典收藏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极道战尊汉厨一瘦解千愁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铁甲轰鸣内重生之傲仕三国水浒之小孟尝大周九皇子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穷鬼的上下两千年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阿尤布王妃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纨绔帝业我欲扬唐来自深海的他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逍遥小地主
最近更新抗倭战神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联的江山,全是梗!!!李世民重生水浒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大唐:家父程咬金玉佩求生之路老子今朝,点检形骸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
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 看故事悟人生txt下载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 - 看故事悟人生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