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祁县新政 休养生息 (祁县 白府议事厅 & 城内)
白鸿儒深知“大乱之后,必有凶年”的道理。在初步稳定祁县秩序后,他在白家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恢复元气、巩固根基的命令,其核心可概括为“藏锋敛锐,固本培元”。
首要!精简机构,明确权责:他进一步梳理了白家在祁县的管理架构。陈清河总览全局,协调内外;祝剑生专精军事训练、城防与主动侦察,不再参与具体民政;王有禄负责与田县长对接,照顾民生、吏治与赋税征收,权力互相制衡;金石工坊与医疗由李守拙(伤势稍愈后)及其弟子主导,白鸿儒亲自过问重大决策与资源分配。此举杜绝了推诿扯皮,提升了效率。
其次! 鼓励农耕,保障根基:白鸿儒深知粮食的重要性。他利用白映雪筹措的资金,向农民发放低息种子贷,组织修复水利,推广轮作等较为先进的耕作技术。同时,设立百家仓,在丰收时平价收购余粮,歉收时平抑粮价,并储备至少可供全城半年消耗的战备粮。此举不仅安定了民心,也为可能再次到来的围困做好了准备。
然后! 整顿军备,精兵简政:鉴于资源有限,白鸿儒对武装力量进行了整编。“惊鸿”小队作为绝对精锐,规模保持精干,专注于高难度侦察、破袭与斩首任务。护矿队与护院大队进行混编重组,强化纪律与基础战术训练,主要负责日常家宅防护、巡逻与治安。淘汰老弱,补充青壮,确保每一份口粮都用在刀刃上。同时,大力生产那些成本低廉但实用的改进型“金疮药”、预警符石,优先装备部队。
最后!控制开支,鼓励工商:府库开支由白鸿儒与那位老账房严格把控,非必要不支出。同时,对城内原有的小手工业者、商户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和政策扶持,鼓励他们恢复生产与经营,活跃本地经济,逐步减少对北平输血的完全依赖。
这些政策并非立竿见影,但如同春雨润物,悄然改变着祁县的面貌。市井间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城墙上的守卫眼神不再迷茫,田间地头也有了忙碌的身影。白鸿儒以其深厚的阅历和稳健的风格,为祁县这艘伤痕累累的航船重新校准了航向。
第二幕 灵觉深耕 物性初探 (祁县 简易实验室 & 药圃)
陈念玄在白鸿儒的鼓励和薛神医的悉心教导下,在“物性金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的“实验室”也从角落扩展到了一个小院,里面堆满了各种矿石样本、药材和简单的研磨、测量工具。
他的研究开始系统化。薛神医教他辨识数百种常见药材的性(寒热温凉)、味(酸苦甘辛咸)、归经及其主要功效。陈念玄则尝试将各种已知属性的矿石粉末,以不同比例与这些药材混合,观察其物理性质(如溶解度、粘稠度、颜色变化)和极其微弱的能量残留(通过特制的、对微弱能量敏感的试纸测试)的变化。
过程枯燥而繁琐,失败远多于成功。但他乐此不疲。一次,他尝试将少量性质“温煦”的“温魄石”废粉,加入一味主治虚寒腹痛的“干姜”药剂中,发现药剂起效的速度似乎有微弱的提升。虽然效果并不显着,且难以量化,但这给了他巨大的鼓舞——金石与药材,并非毫无关联!
他将这个发现记录下来,与薛神医反复讨论、验证。薛神医也从最初的将信将疑,转变为认真对待。一老一少,常常为了一个微小的现象争论不休,又为了一次偶然的成功欣喜若狂。一条迥异于传统能量引导,侧重于物质本身属性相互作用与辅助增强的新路径,正在这看似不起眼的小院里,悄然开辟。
第三幕 北平周旋 借力打力 (北平 “华北兴业公司” & 外交场合)
浙赣会战如火如荼,牵制了日军绝大部分注意力。白映雪抓住这宝贵的战略窗口,在北平纵横捭阖。
· 经济渗透:“华北兴业公司”利用相对宽松的环境,不仅巩固了在平津的产业,还开始向河北、山西等日军控制相对薄弱的区域渗透。通过合资、控股、暗中支持代理人等方式,悄然控制了几处中小型煤矿、铁矿山和棉花产地,为白家的工坊和未来的扩张奠定了资源基础。这些行动都打着“开发实业、服务地方”的旗号,尽可能低调,避免引起日伪和“烛龙”的过度关注。
· 情报网络:傅三爷的江湖网络与八路军的地下情报系统加强了合作。借助公司商业活动的掩护,一张更加精密、覆盖更广的情报网逐渐成型。不仅监视日伪动向,也密切关注重庆方面、各地方势力以及“烛龙”可能的蛛丝马迹。白映雪要求,情报的重点从获取战术信息,转向分析战略趋势和潜在风险。
· 外交突破:与美方代表“汉斯先生”的接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白映雪不再空谈技术合作,而是提出了一项具体的、基于商业利益的提案:由“华北兴业公司”提供场地、部分原料和人力,美方提供部分资金和“民用”技术图纸,共同在平津附近筹建一个“联合机械维修制造所”,明面上维修民用机械,暗地里则可为白家培养技术工人,甚至摸索一些基础军工部件的生产。汉斯先生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表示会向国内汇报。这一步,为白家接触更先进的工业技术打开了一道微小的门缝。
李修兰坐镇京西权府,将内务打理得滴水不漏,并凭借其与各府女眷的亲密往来,为白映雪获取了许多官面上难以得到的“软信息”,例如某位官员的家事纠纷、某个派系内部的微妙矛盾等,这些信息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奇效。
第四幕 海上蛰伏 砺剑待时 (山东沿海 秘密锚地)
权世勋(长子)遵循“保存实力、积小胜为大胜”的策略,并未进行大规模冒险。他将活动重心放在训练和整合新力量上。
新下水的几条突击艇与老兵带领的新船员进行了高强度的磨合训练,重点演练夜间航行、编队突击、火力协同以及使用“定向干扰器”对抗模拟的“海魈”能量攻击。权世勋(长子)将自己多年海上搏杀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下去,力图在短期内形成战斗力。
同时,他派出手下最机灵、水性最好的“浪里鳅”,带领一个小队,专门负责侦察和绘制更加精细的沿海水文图、日伪巡逻规律图以及可能存在的走私通道。他深知,信息是海上生存的另一条生命线。
那截从海上拖回的怪异翼状残骸,被小心存放在干燥的洞库中。权世勋(长子)知道此物重要,在得到祁县明确的指示和具备研究条件前,他不会轻举妄动。他就像一头蛰伏在礁石后的海狼,耐心地磨砺着爪牙,等待着猎物露出破绽的最佳时机。
第五幕 烛龙隐忍 暗布棋子 (未知地点 密室)
“烛龙”并未因暂时的受阻而放弃。相反,他变得更加耐心和阴险。他清楚,白家在白鸿儒的掌控下,短期内很难从内部攻破。而外部,浙赣会战吸引了帝国主要精力,他所能调动的官方资源有限。
他调整了策略:
1. 长期潜伏:严令所有已打入白家内部或其关联体系的棋子,进入“深度冬眠”状态,除非接到特定指令,否则停止一切主动情报传递和破坏活动,专注于获取信任,向更核心的位置渗透。
2. 外部施压:继续通过其在重庆方面的关系,不动声色地给白家制造麻烦,例如拖延对“华北兴业公司”某些合法业务的审批,或在某些非核心议题上散布对白家不利的言论,保持一种持续的低强度压力。
3. 技术追踪:他加大了对白家金石技术,尤其是那种能够干扰“海魈”能量武器技术的搜寻力度。他判断,这种技术是白家目前最具战略价值,也最可能引来觊觎的资产。他动用了隐藏得更深的、可能接触到西方情报圈的渠道,试图从“信天翁号”或美方那边旁敲侧击。
4. 等待时机:“烛龙”坚信,白家如今的平静只是表象。权世勋(幼子)的昏迷是最大的变数,一旦其身体状况恶化或白家内部因权力继承问题再生波澜,就是他再次出手的良机。他就像一条盘踞在阴影中的毒蛇,收敛了毒牙,却始终用冰冷的瞳孔注视着猎物的一举一动。
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依旧汹涌。白家利用这难得的喘息期拼命恢复元气,而他们的敌人,也在黑暗中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下一个风暴眼的形成。
(第298章 完)
喜欢权倾1925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权倾1925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